首页 > 范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交流材料:让“群众语言”声入人心

更新时间:2023-02-27 19:37:02 阅读: 评论:0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交流材料:让“群众语言”声入人心自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来,书中清新朴实的文风令我印象深刻。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像这样生动的语句在书中随处可见,将“高大上”治国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富于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

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

”对年轻干部而言,大多从事的都是基层工作,身处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时刻牢记教导,学会同群众“说话”,用好“群众语言”,真正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信得过。

一、以“情感”为线,让“群众语言”更亲切有些年轻干部不愿讲“群众语言”,觉得那种语言太平太俗,显不出自己的理论水平。

爱用“生硬晦涩”式的语言,既脱离实际,又没有“干货”,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

这种不顾及群众感受的说话方式,不仅影响干部的形象,更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

年轻干部首先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交流,放下架子,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担当。

做群众的“贴心人”,善用“群众语言”,不打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和群众做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

二、以“学习”为首,让“群众语言”更透彻只有平时多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加以贯彻,在面对群众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够对答如流,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

在学好理论政策的同时,要善于将政策法规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大白话”。

还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学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方言、俗语,同时对“群众语言”改进升华,围绕群众的实际情况释疑解惑,打通语言“壁垒”,讲起话来才能不跑题、不走调,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

三、以“实干”为要,让“群众语言”更坚定

与群众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年轻干部要经常沉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摸清摸透实际情况,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

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答应群众的事,一定要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反感。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沉下身子担当作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9:3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97822101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交流材料:让“群众语言”声入人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交流材料:让“群众语言”声入人心.pdf

标签:人心   第四卷   群众   语言   材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