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着变化,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和潜在挑战。
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安全意识的强弱与安全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表示,要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编入课程教材。
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实现其由“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转变,更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笔者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xx省xx市xx所高校共发放问卷xxxx份,回收问卷xxxx份,其中有效问卷xxxx份。
通过对问卷结果运用SPSSxx.x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认同以及其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水平较为低下,与认同情况不成正比。
一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超过xx.x%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表示高度认同,同时xx%的大学生表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及内涵不太了解,这说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认同-低认知”的矛盾。
“高认同”是指,高校学生都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
“低认知”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广度不足,多数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对科技、信息、文化等非传统领域则缺乏必要了解;另一方面是认知深度不足,即学生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缺乏思想内化与行为约束,其所掌握的国家安全知识呈现出浅层、片面、模糊的特征。
“高认同”与“低认知”对立的矛盾,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存在盲目、非理性认同现象。
二是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存在着“高满意度-低成效”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学校开设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课程表示满意,然而上述“低认知”的情况却反映出这类课程实际成效是有限的。
一方面,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关注点在于课程负担与给分情况,课程传达的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素养很难内化于心,无法树立起居安思危、共筑“人民防线”的责任意识。
部分学生乐观地认为,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即使问题真的存在,也需要依靠政府和军队处理,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满意于当前课程的“低负高分”,使得课程的实际效能难以发挥,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和保密意识得不到加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也就不能外化于行。
2.教师授课模式有待创新发展。
一是高校缺乏专门从事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考查现行教育的任课教师构成可以发现,相关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处干部、学工辅导员等兼职完成。
由于长时间从事理论教育,许多教师缺少对现实国情的认识与把握,容易造成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情况。
其次是对于国家安全的讲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国家安全领域方面,欠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度理解与认知。
专门化、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匮乏,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7:2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90075100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