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层式讲堂,让“学理论”成“必修课”。
以区级“大讲堂”为中心,各单位分层级开办“小讲堂”,覆盖全区各街道、各区直单位、各社区(村)。
区级“**讲堂”围绕政治理论、招商引资、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十大主题,每月举办1次,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业务部门配合。
其他层次讲堂不定期开讲,由各单位结合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分线分系统开讲。
自2月以来,区级“**讲堂”已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基层治理、招商业务、乡村振兴等6期,累计培训997人次。
其他各级讲堂共开讲90余次,约180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比如,田心街道已开展宣传、固定资产投资、公文写作、《民法典》讲解、“四上企业”培育申报等5个专题讲座;铜塘湾街道、区城管局开展“每月一讲堂”。
二、订单式讲堂,变“漫灌式”为“精准学”。
通过发放问卷、面谈交流等方式,面向全区63个单位、1000余名干部进行调研摸底,梳理出干部紧缺能力和专业素养“两个清单”,按照干部需求科学设置、精心编排培训内容。
比如,针对政治、系统思维、科学决策等能力提升需求,开设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
又比如,针对招商引资、社会治理、专业等能力提升需求,开设基层治理、招商业务、乡村振兴等专题。
变“有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为“需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同时,听课的干部根据讲座主题选定,实现参学人员和培训内容双向匹配。
三、穿插式讲堂,汇“小时间”成“大淬炼”。
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务实、灵活、管用的方式开办讲堂。
时间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晚上;参加人员可以是大范围,也可以是小范围;讲学有的是外聘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区内行业部门的领导干部;地点有的在党校课堂、报告厅和会议室,有的在社区广场、项目现场和街头。
比如,5月份组织70余名年轻干部到中车株机公司科技文化展示中心、清水塘数字制造产业园等现场开展讲学;又比如,结合“师徒结对”行动开展体验式讲座,206名师傅带领280名徒弟每月开展1次调研,把工作现场转化为教学现场,把自身先进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切实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检测式讲堂,促“学而思”为“真本领”。
针对集中讲学吸引力有限、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集中授课的基础上,丰富“1+N”形式,将座谈研讨、调查研究等作为“理论讲堂”的延伸“课时”,进一步检测干部学习成果。
比如,举办“巩固提升基层治理‘**样板’专题培训暨第四期**讲堂”,随后组织76名参学年轻干部开展分组研讨。
又比如,举办“产权制度改革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讲座暨第六期**讲堂”,随后组织47名干部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
再比如,要求全区37岁以下年轻干部结合“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立足工作岗位和学习所得,半年撰写1篇调研报告,目前已形成了280余篇调研报告。
营造了广大干部主动作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通过“**讲堂”真正为广大领导干部打造思想“助推器”和头脑“加油站”。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6:4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87414100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干部讲堂”经验交流发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干部讲堂”经验交流发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