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数量增加、类型多元、规模适度、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新态势,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起步较早。
资料显示,2011年我市就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xx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xx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运行管理办法》,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认定、运行、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础。
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出台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
发展环境较好。
全市各级相关部门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在信息服务上,借助益农信息社平台,为合作社发布产品供需信息,提供招商引资服务,开展对外推介宣传。
在融资服务上,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创新信贷产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新模式。
覆盖范围较广。
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逐步形成多产业、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发展格局。
从经营范围看,涉及花卉、优质小麦、中药材、蔬菜种植,以及畜禽饲养、“三粉”加工、蜂产品加工等,基本实现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覆盖。
从服务内容看,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已由过去向农户提供单纯生产、技术合作,逐步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
辐射效应较强。
一方面,部分合作社发挥信息、技术、资金、渠道等方面优势,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脱贫增收。
另一方面,部分合作社以产品或产业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带动全市相关产业发展,带领从业人员增收致富。
制约因素人才短缺与人员过剩并存。
短缺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市这种人才短缺。
如果合作社的发展只有政策支持,没有人才支撑,那只能是昙花一现,缺少持续发展动力。
过剩是指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的一般性岗位越来越少。
土地制约问题在农村同样存在。
一是土地流转价格过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种植,收益可能还不够租金,使耕地非粮化问题日趋明显。
二是个别村民坚决不流转土地,影响周边地块的连片流转。
三是工业用地紧张,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从事种养业相关产业。
四是配套设施用地较少,且审批、监管不到位,制约了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储藏。
支撑合作社发展的配套还不够优。
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事种养业,产业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弱,产业链向前缺少研发的配套,向后缺乏市场推广的配套,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
合作社缺资金的问题也普遍存在,错过了发展壮大的机遇。
面向农业的服务业滞后,导致合作社发展需要顾及方方面面,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相对分散,效率不高。
另外,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不规范,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农村的带动作用不大。
有的合作社只是个“空壳”,完全没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建议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引进和扶持力度。
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利用“xx英才计划2.0”,着力引入一些热爱农业、从事农业的专业人才,特别要聚焦农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引入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视野、有抱负的大学毕业生,以及一些在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5:2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8299699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