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
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需要及时评估、应对。
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等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同时,绿色转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
近年来,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我们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
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
我们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
在保持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能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民银行实施了多项措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维护就业稳定。
第三,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平衡。
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抑制金融风险的滋生和积累。
第四,货币政策需要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营造适宜的环境。
中国提出xxxx年碳达峰和xxxx年碳中和目标,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认为,在碳中和约束条件下,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格外紧迫。
第一,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
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
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第二,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需要及时评估、应对。
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等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同时,绿色转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
一方面,这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另一方面,这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空间和传导渠道,扰动经济增速、生产率等变量,导致评估货币政策立场更为复杂。
这是在维护金融稳定、实施货币政策上面临的新课题。
围绕这两方面要求,我想重点提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绿色金融标准是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引导资金准确投向绿色项目的基础。
二是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
目前,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已经要求按季度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金融机构需要报送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
三是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
金融稳定方面,我们正在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4:2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7904199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银行行长、副行长在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用好政策空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银行行长、副行长在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用好政策空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