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x中全会公报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巡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也应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治理效能。
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公报强调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
当前,系统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寻求进一步提升巡视制度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对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实践突破与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党中央制定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确立巡视工作方针、深化巡视政治定位、完善巡视制度、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创了巡视监督新局面。
1.改善体制和架构,确立了“准垂直”的领导体制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垂直领导或对应领导往往最能直接发挥领导作用。
19xx年xx月,党中央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虽然明确规定了“以指示信等形式不断督促地方党组织贯彻执行”等内容,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无法真正做到对各地进行直接领导。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巡视制度经历曲折发展,但“指导”关系并没出现大的变化。
20xx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向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这一规定事实上固化了中央巡视和省区市巡视之间“指导性”的体制关系。
尽管这种体制在实践中比较切合地方实际,有利于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这种领导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在20xx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
20xx年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据此规定:“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工作的领导。
”这种由“指导”到“领导”的关系变化,实现了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准垂直”的突破。
2.拓展巡视领域和层次,形成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纵向的全面性和横向的系统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全覆盖的两大重要取向和目标。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巡视工作格局。
横向上,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一要求,巡视工作的领域性全覆盖全面展开。
中央巡视组将巡视对象分为地方、部门、央企、金融和事业单位五个板块并分别进行巡视;地方巡视组也在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全方位巡视,“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全部实施了巡视工作全覆盖”。
纵向上,以党的十八届x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为基准,巡视工作的过程性全覆盖强力推进。
特别是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确立,不仅完全消除了监督的死角和盲区,而且使全覆盖固化成为一项重要制度成果。
3.配套规则和程序,构建多维度的支撑体系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9:5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6292297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巡视巡察工作专题党课讲稿: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提升研究与思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巡视巡察工作专题党课讲稿: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提升研究与思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