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我们也要直面在推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少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首先,从学校内部来看:学校延时服务期间的课程,由各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自主开发,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精力有限,所以课程仍不够丰富,无法完全吸引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普遍在校工作时间接近xx个小时,直接导致全校教职工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研修培训时间无法保证。
正常课务、午休、延时服务,再加上很多非教育性的事务,许多教师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感,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其次,从校园外部来看:家长“焦虑情绪”仍无法彻底缓解,滋生出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更为隐秘的“地下培训”,形成一人站立、全体起立的“剧场效应”;“双减”背景下的延时服务,“放学+下班”车流高峰的重合叠加,无疑造成了高峰时段的堵上加堵。
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双减”是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内外结合、多元协同,引导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等对于减负形成一致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共识,力争在遵循科学规律基础上予以有效解决”。
因此,“双减”应对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重关系进行重构,其精准落地除了靠教育系统自身去实现,更需要政府战略部署和多方力量的统筹协调。
为此,建议:一、丰富课程资源。
“双减”背景下,各校课后服务对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为丰富供给、突出特色,学校组织教师群策群力,充实课程资源。
但于基层学校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好国家课程,在此情况下,教师课程再开发的时间和精力就无法保证,对于青年教师队伍庞大,成熟教师不够多的学校而言,课程开发能力也相对较弱。
在此基础上,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尽快遴选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库”,充实到课后服务的课程资源中来,这样就可以提升各校延时课程的吸引力,为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可以缓解各校尤其是各学科老师开发课程的压力,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站好国家课程的讲台。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4:5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4469194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在2022年多元协同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会上的讲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在2022年多元协同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会上的讲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