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求金融机构将“绿色”理念嵌入其运营理念、战略决策、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
但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缺乏绿色理念,以环保为名,逐利为实,持续为“两高一剩”产业供给资金,致使绿色金融发展面临“洗绿”“漂绿”及监管套利等问题。
如何加快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加绿色资金有效供给以及保障绿色资金发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机构转型的“绿色”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规模逐步扩展,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发展至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依然以传统绿色信贷为核心,主要利用各种总量控制和限贷等方式来限制企业贷款。
绿色金融项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其着重点,2013年末~2017年6月末,国内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5.20万亿元增至8.22万亿元人民币,如图所示。
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由3.69万亿元增加到6.53万亿元。
各种新能源产业领域的贷款余额也从1.51万亿元增加到1.69万亿元。
我国绿色信贷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得益于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并且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影响之下,其整体银行贷款结构呈现出了良性发展动向,但是其总量还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总体而言,我国绿色信贷占据我国整体贷款数额的10%左右,在未来发展之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绿色信贷
兴业银行最先采用赤道原则(theEquatorPrinciples,EP是由世界各方国际金融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制定的绿色发展原则,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监管项目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
按照该项准则的基本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投资的同时,要综合针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估,在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杠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006年中旬,兴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基本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推出了创新型的“绿色信贷”项目,当时预计“十一五”期间发放100亿元。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3:1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38851939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构建调查与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构建调查与研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