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需保持持续稳定,货币政策常态化须协调推进。
同时,要短期政策和长期改革并举,提振消费,稳定工业生产,精准施策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
其中,稳定和改善预期是政策出台和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伴随国内疫情趋于好转与经济的稳步复苏,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首先,减税降费逐步转向完善税费制度改革,挖掘更多减税和财政发展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旨在兼顾考虑财政可持续的同时,继续缓解企业负担和增强内循环发展动力。
可适时适度减并增值税税率档次;降低间接税比重,优化税收结构;深化个税制度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比重,发挥个税对人才引导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其次,应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应急处置机制,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相较于国债,各地地方债发行期限和利率基本呈现趋同,反映出地方政府债券存在一定程度市场定价机制失灵。
据测算,国债交易活跃程度约为地方债的x倍左右,地方债的流动性弱于国债。
为继续发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地方发展、缓解疫情冲击的作用,建议加快地方政府债务和债券项目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步伐,坚持地方债券发行的市场化原则,合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促进债券发行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匹配。
最后,要统筹财政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进一步的“提质增效”。
2021年财政收支运行预计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理念,压缩无用、无效支出。
同时,向内挖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项目支出的预算绩效管理,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统筹投入到“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项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货币政策常态化须协调推进20xx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额(增量的)平均增速为xx%。
其中,纳入社会融资总额统计的直接融资增速为xx%,超过平均增速。
我国金融市场和融资活动的各项指标正在有序改善中。
异常增长的货币乘数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市场。
从货币市场来看,我国央行在货币供应上的安排是,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总量,通过加大货币乘数的方式,增加市场流动性的供给。
从我国货币供给方式的特点看,货币乘数的提高主要是依托房地产市场,形成快速的信贷和存款的转换。
这样,不管信贷投放结构如何,实际上还是有更多的信贷资金通过其他间接渠道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去年第四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保持扩张性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而美国的政策扩张仍是对冲性的、反危机性的,并支撑资本市场的表面繁荣。
中美货币政策方向殊异,抑制泡沫成为未来重点。
需重视中美间的差异,不将共同表现出的M1(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简单对待。
看待这一问题要立足于以下三点:一是坚决抑制资金配置结构由实体经济向房地产市场转化,推进杠杆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推进再贷款制度的改革,将抵押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2:4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37186936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稳定和改善预期是宏观经济治理关键——宏观经济分析研讨材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稳定和改善预期是宏观经济治理关键——宏观经济分析研讨材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