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放大自身优势,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做实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共进、“两山”双向转化三篇文章,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路,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进。
做实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打造现代县域特色产业体系。
相较于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大部分县域以传统产业为主,门类小、产业链条较为单一,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亩均税收偏低。
要在这种产业基础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刷新产业存量。
转型升级不是把原有产业“一棍子打死”,而是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家底”,让“老树发新芽”。
重点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企业集聚、生产集约,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有的县多年来形成了铅蓄电池的传统产业,引进相关领域的成熟大企业,推动铅蓄电池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技术提升,实现产业闭环发展,转型成为新能源电池首位产业。
二是做优经济增量。
提质增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这种“增量”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增长,更不是增加落后产能的低效扩张,而是提高质效基础上的“增量”。
应以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经济量质并举,把增量做新做优做强。
三是强化科技含量。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
转型升级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制造、数字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等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形成更多的“单项冠军”“配套专家”。
当前,中部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引进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短板,如果能从国家层面优化这方面的政策举措,将有力提升科创水平,加速县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做实城乡融合共进文章,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
从去年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来看,大多为区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周边县域,大中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依然显著。
因此,只有加快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内聚外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融合中竞合竞跑,才能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真正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支点。
一是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县域新型城镇化不能画地为牢、自我设限,必须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实现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
对于因交通问题导致区位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建议国家加快高速路网、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布局,使中部县域更好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县域经济释能赋能。
二是全面提升县域承载能级。
中部地区县域面积大、人口多,以县域为单元增强承载功能至关重要。
当前,既需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城区、园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区功能与产业功能有机融合;也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需求,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的吸附力,避免大中城市的“虹吸效应”。
三是着力释放乡村振兴能量。
乡村振兴蕴含巨大能量,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利用起来,促进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产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1:4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3361593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县域如何抓住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材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县域如何抓住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材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