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基层生活的相互磨合中,我完成了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体味到了基层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许多别样的幸福。
一、在“田间地头,十里乡音”中跨过重重难关初入基层工作时,我也曾迷茫无措过,身处异地,前路茫茫,时常连话都听不懂,也对自己产生过怀疑。
还记得第一次到村中开会,村干部用地道的方言激烈辩论,“十里不同音”的本地方言让我难以做到“同声传译”,一场会议下来会议录上寥寥数字,当时便产生了自我怀疑。
但后来想想,“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有人天生就是“语言专家”“基层专家”。
语言可以慢慢学,初心却不能轻易散。
一年多来,我主动向xx本地的老学习方言,向来xx工作的多年的同事学习他们攻克语言关的方法技巧,虽说还不能将xx话顺利的说出口,却也在每次琢磨出老百姓的意思时欣喜雀跃。
一年多来,我在“低下头”翻阅资料,“张开嘴”虚心求教,“迈开腿”入村走访的路上愈行愈远,真正做到以服务基层的态度融入基层。
基层工作重重难关,对此,我们既需要“战术上重视”,多向前辈和老学,他们多年摸爬滚打的基层工作经验是我们学习的宝库,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充电学习,克服种种困难,走村入户精准掌握基本村情,做到“脑中有底、心中有数”,也需要“战略上藐视”,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基层工作纵然多辛苦,但催人奋进、使人成长。
疑惑可有,勿要退却。
二、在“走访慰问、基层调研”中聆听群众心声
初与老百姓接触时,总觉得手足无措,往往一问一答,拿着笔记本埋头苦记,“冷场”成了家常便饭。
跟着村干部走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与群众相处时最怕“端着”。
端着干部架子,端着学生稚气,群众感受不到真情以待,更不会回以真心。
如何“破冰”,靠的是“三真”,须真把自己当村干部,真拿群众当自己人,真心想群众愁难急盼。
当真正进入角色后,才发现老百姓有多朴实,每次去走访都热情相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的奶奶含泪对我说,你们来看我比我的孩子都勤。
曾经的我面对群众还很腼腆不知道说些什么,现在的我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与熟悉的村民唠家常,我在努力地一步步建立与村民之间的联系,也在努力地让大家都能记住我。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想我们工作的意义也在于此,上门医保激活、帮忙交话费、给住在山顶上的爷爷奶奶带面带米带油,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恰恰构建了我们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温暖了他们,也温暖了我们。
在基层已有一年之久,村民的笑容已经深深刻在心中,屋檐下晾晒的山核桃,马路旁叫卖的商贩,穿街过巷的老黄牛,质朴勤劳的村民都是我不曾见过的“人间烟火”。
本文发布于:2023-02-26 23:1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2443691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材料(镇干部驻村助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材料(镇干部驻村助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