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经济工作会议宣讲模板:2022年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解读

更新时间:2023-02-26 23:09:05 阅读: 评论:0

经济工作会议宣讲模板:2022年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解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风险进行了高度概括。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提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分析和探讨三重压力,就必须先分析滞胀问题。

目前,我们在供给冲击端压力比较明显,另外,在需求收缩端也有一定的矛盾和压0力。

需求收缩与产出增长放缓有关联,供给冲击与产出增长放缓和成本推进通胀也有关联。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市场就担心形成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所以,市场担心结合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就让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滞胀。

到底出没出现滞胀我们还要通过具体分析来看。

第一,供给冲击是因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

这种快速上升的确构成了成本推进通胀的供给冲击。

发生成本推进通胀,一般都会伴随着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向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传导。

但从当前的情况看,特别是2021年xx月,从同比看,PPI上涨xx.x%,但是CPI上涨只有x.x%。

这说明,当前PPI向CPI的总体传导进程是比较弱的。

为什么?一是我们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很难传导价格;二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也就是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三是需求端活跃程度偏低。

那么,如果中国经济运行想向需求端进行传导,面临着现实的阻碍和障碍。

所以,在此情况下,是没有条件形成滞胀的。

但是,当前我们没有滞胀问题,不代表中国的经济运行轻松。

因为大量的成本上涨、价格上涨传导不出去,没有办法传导给消费者,大量的成本负担就滞留在我们的生产体系中。

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承担成本压力的企业有两种:第一,消费品生产企业;第二,产业链、供应链里的中小微企业。

当下,有很多人建议,推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脱困,要去消费者端寻找答案。

而我认为,成本快速上涨压力由消费者来分担是良性经济运行结构和经济运行的表现,但不能将全部压力都传导给消费者,而是要让社会、企业、消费者共同承担。

有些时候,我们会把所谓的向消费者传导,进而推动形成滞胀,从而解决企业盈利问题、流动性压力问题、成本负担问题,看成企业脱困的方向。

其实这个方向是有问题的。

因为,随着把问题向消费者端传导,就会使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导致消费商品数量减少,消费者就会偏向于必需品的消费,非必需品的商品数量则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

这种情况下,那些享受性、改善性需求的产品消费就会受到很大抑制。

所以,滞胀既不是当前面临的现实压力,也不是政策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还要提滞胀?很简单,它为我们理解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角度。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第一是供给冲击,也就是成本上行,企业利润下行。

第二是我们的价格无法向消费者端来进行传导。

在此情况下,消费福利还是可以稳得住的,但是会导致我们的市场主体的盈利性与投资预期下滑,这种下滑又会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下滑。

供给冲击带来的成本上升,需求收缩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预期转弱导致的市场投资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转弱、企业盈利预期转弱,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不是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三个压力,而是三重压力。

通过对滞胀的分析,一方面厘清了到底是三个压力还是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应对上述压力的脱困之路。

脱困之路是什么?第一,我们不能依赖政策

本文发布于:2023-02-26 23:0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2414591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经济工作会议宣讲模板:2022年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经济工作会议宣讲模板:2022年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解读.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