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入口”关,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严格“准入”标准,“守住底线,保证质量”,真正把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委员队伍中。
一是完善委员换届机制。
政协是“舞台”,委员是“主角”。
区政协、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严把委员“入口关”,完善委员推荐提名和产生机制,区政协党组制定留任委员若干原则,明确不积极参加政协活动、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的不再提名。
换届中,在方案制定、界别设置、委员构成、名额分配等各个环节工作,政协都始终参与、始终知情,从体制机制上克服了委员产生选用脱节的问题。
二是搭建委员学习平台。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政协党组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政协组织全面跟进的集体学习制度体系。
采取以会代训、会议交流、外出学习等形式,加强对政协委员的培训教育。
区“两会”期间,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作为会议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委员政协基础知识和履职水平。
三是增强委员组织程度。
按照“对口相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增强合力”的工作思路,实施“全员进委”,各专委会选优配强1名主任、2名副主任,创新开展年度“5+N”各具特色的专委会活动,增强委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参与感。
出台《党组成员联系党员活动组、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方案》《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常委、党员常委联系党外常委方案》,推深做实“两个全覆盖”工作。
二、把好“参与”关,广泛延伸履职触角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搭建离群众最近的履职平台,努力探索基层政协参与、实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一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核心在人、重心在基层、关键在机制的要求,针对政协在基层乡(街)“没腿”难题,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思路,创新成立政协乡(街)学习联络委员会和“同心圆”功能性党支部、村(居)党小组,明确各乡(街)党(工)委副书记为政协委员并兼任学习联络委员会主任和“同心圆”功能性党支部书记,建立xx个基层政协联络站,配齐乡(街)、村(居)联络员,制定工作职责,创建“463”工作流程,开展“政协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指导乡(街)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本文发布于:2023-02-26 20:0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413373905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研讨发言:把好“三个关口”解决“两个薄弱”(区政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研讨发言:把好“三个关口”解决“两个薄弱”(区政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