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来x会议精神激励着基层党组织对村法治、德治、自治,取得了卓越成效,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及文明健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x镇“四治融合”做法和成效结合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镇积极探索试点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一核多元、四治协同”社会治理模式,逐步走出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路子,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社会和谐有序。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通过实施“升级达标”,全覆盖开展党支部达标建设,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实施“培育管理”,集中开展政治教育、实岗锻炼和跟踪考察,帮助“不合格”的党员重回合格党员行列;实施“鸿雁效应”,定向回引x籍“乡贤”“能人”回乡创业。
二是着眼自治参与,激发社会治理的最强活力。
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镇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唱“主角”,通过“众定立规矩、众评树榜样、众治净风气”,实施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治。
三是紧扣法治建设,以学法用法实践大力推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
大力开展乡村依法治理平台建设,成立乡村法律服务“评审团”、建设“村级法律服务室”、推行村级议事“听证”制度,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四是突出德治浸润,引导群众向上向善。
注重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用身边典型和优秀家风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是聚焦共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多元参与、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通过四治融合治理,x镇呈现出了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社会风气纯正,村民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密切的良好的态势。
二、“四治融合”中存在的只要问题村“四治融合”虽然在村自治中发挥了积极治理的作用,为乡村的文明、安定、和谐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推行中也逐渐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给“四治融合”治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阻力。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面对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成打工、创业为主,以种地为副业生活方式。
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农村常驻人口是少年儿童及老年人,还有的一些农民居家都进城了,但是宅基地、责任田都属于其个人的拥有权。
在“四治”中,青壮年外出不能参与,在家的老年人不愿意参与。
在四治中缺少了参与的主体人员,使四治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也使四治显得“无力”。
二是党员年龄老化,带头作用弱化。
据调查农村党员年龄平均在58岁以上,70岁以上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x%。
由于年龄的偏大,再加上身体条件不好,就缺少了带头奋进的力量和精神面貌,对“四治”口头上赞成和支持,却很少在行动上给予助推作用。
三是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年龄的偏大缺少敢闯、敢试、敢于争先的气力,文化偏低缺少治理的智慧与智能。
因此,使“四治”开展的“时隐时现”,火力不足,时强时弱,内生动力不足。
四是乡镇党委常常忙于“中心”工作,对村四治督导工作不够,年初开部署会,年末开总结会,年中顾不得开“四治”的会,有时四治的督导就流于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3-02-22 17:4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05898881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四治”融合之功,收乡村振兴之效——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四治”融合之功,收乡村振兴之效——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