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怎么干”上存在不懂、不会、不敢、不愿等问题。
1982年—2002年,习近平曾负责过县、市(地区)、省等不同层级的工作,工作履历跨越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和福建全省,抓经济工作是他这期间的一项中心工作,体现了他鲜明的领导风格,留下许多言近意远的“金句”,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宝贵案例。
一、习近平在河北、福建的经济工作实践的突出特点(一)在认识上,坚持大局观,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辩证地看待经济问题1.坚持大局观。
习近平在河北、福建工作时始终坚持放眼全国,以谋全局的态度来谋一域,体现了大视野大格局。
一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坚决服从全局利益。
1988年,针对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中央进行治理整顿,宁德经济因此受到影响。
习近平在部署工作时讲:“闽东这个全局只能服从全省乃至全国这个全局。
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整工作中,如果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还是应该乐于承担的。
”二是对于任何具体的工作都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通盘考虑。
习近平严格按中央要求办事,局部可行但全局不行的事,坚决不办。
1992年,针对当时沿海开放地区流行的“遇到红灯绕道走,遇到黄灯抢着走,遇到绿灯快快走”论调,他要求干部站在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考虑问题,反复强调违反中央原则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在制定厦门发展规划时,他明确提出搞经济特区不能照搬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模式,要把厦门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
2.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习近平把这一点看得很重,认为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
他深刻理解并较好把握了如下几大规律。
一是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早期阶段,习近平对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复杂性具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例如,他强调,“农村市场化不是那种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进行生产经营就行了的虚化东西,它包括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法规、市场信息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下功夫培育。
他强调信息是商品生产的耳目,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推动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搜集和发布机构。
二是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习近平在正定期间狠抓企业管理,强调凡产品滞销、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该下马的要下马。
在福州时,他强调,只有建立起劣势企业退出机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护落后企业,就是压制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就是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扫除障碍。
三是生产适应需求的供求规律。
习近平多次提出,要引导广大企业树立按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真正做到按需定产。
他强调,要“由市场决定价格,并以这种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和农民安排生产经营。
四是超前把握生态发展规律。
早在1984年,习近平就提出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成立福建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开展了福建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编制了规划纲要。
当时不少人连生态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搞环保会影响经济建设。
做到这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展现了习近平的远见卓识。
3.辩证看待经济问题。
习近平很早就熟稔辩证思维
本文发布于:2023-02-22 16:5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05622481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经济工作实践与启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经济工作实践与启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