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农民从贫穷走进小康的一百年。
一百年前的秋分时节,刚成立2个月的中国共产党就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广大农民怀着“跟着共产党有饭吃”的朴素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我们党把“为了以农民为大多数的劳苦大众”当作初心和使命,将象征丰收的镰刀鲜明地印在党旗上,团结农民、依靠农民、服务农民,让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翻身做主人。
而新时期的改革也率先在农村突破,解决了一系列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而推动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我们党对“三农”工作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才有了这一个又一个的丰收。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农民生活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苏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新的进步,夏粮喜获十八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5%,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8%,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苏北30万户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的目标圆满实现,更多的父老乡亲过上了现代城镇生活,这些都是我们党百年丰功伟绩的生动体现。
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视察江苏时,就勉励我们“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17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特别嘱咐“要让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去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重温、体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切关怀,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党中央赋予江苏新的光荣使命。
我们唯以奋斗成就这份荣光,以新的丰收不负这份重托。
要立足江苏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的基本省情,强化科技引领和产业支撑,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着力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拥有田野的都市”,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
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更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心实意办好农民关心的事,让高水平收入和高品质服务成为江苏共同富裕的鲜明特质。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承包关系再延长三十年,并长久不变。
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展开相关试点,切实让土地成为农民“稳稳的幸福”。
江苏的农民是幸运的,有着平坦广阔的沃土;江苏的土地也是幸运的,有着勤劳智慧的农民。
展望更长久、可预期的未来,广大农民在江苏这方土地上一定会创造新的奇迹、收获美好生活。
“稻花香里说丰年”,这充满诗意的画面,如果说过去承载的是对小康的梦想,现在更饱含着对现代化触手可及的憧憬。
我相信,今后的岁月里,当我们在谈论丰收时,说的不只是丰足的粮食,还有丰裕的物质条件、丰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谈论农业时,更多的是在说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在谈论农村时,更多的是在说一种承载乡愁的田园生活;在谈论农民时,更多的是在说一种大有可为的职业。
本文发布于:2023-02-22 14:3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04791680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新的丰收回报总书记厚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新的丰收回报总书记厚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