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我结合xx瑶族乡实际,做了一点肤浅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xx县xx瑶族乡属于xx县偏远乡镇,全乡共有人口xx户xx人,有xx个党支部,党员xx人。
其中农村党支部xx个,农村党员xxx人。
相对于县内其它乡镇,xx瑶族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外出务工人员较其他乡镇要相对少一些,但经实地调查,外出的流动党员数量仍比较大。
经调查统计,在xx瑶族乡境内生活的农村党员为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8%;在xx瑶族乡外xx县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有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4%;在xx县外xx省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6%;省外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8%。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xx瑶族乡外出流动党员占到30%左右,且大部分分布在县外,这就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经分析,当前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着三“难”:(一)去向难以掌握农村党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从事体力方面的劳动,由于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农村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务工地点经常变换。
而且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也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往往今年摸清的农村流动党员情况,可能在下一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
(二)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特别是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作用难以发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有些流动党员的党性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甚至有些党员开会没钱不去,活动没钱不参与,有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些流动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很有限。
本文发布于:2023-02-22 11:1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03597778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