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区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有趣的风俗习惯。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一】我们这儿的农村立了夏,板凳桌子往外拉。上个世纪只要立夏一过,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习惯,吃饭时喜欢把板凳、桌子拉到外面去,这样一来避免了在低矮的房屋里闷热,二来迎合了我们这里人的性格。其实主要还是住房条件的原因,没有小别墅啦,谁愿意在低矮潮湿的房屋里大汗淋漓的吃一顿安稳的饭呢?就是在屋里吃,吃到一半桌子上,就没有人了,他们就会夹了菜端着碗躲到阴凉的地方去了。
吃中饭时,总喜欢把大桌子拖到大槐树下,农村的风吹过来让人浑身舒坦,一边听着蝉的叫声,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少点菜是没有关系的。吃完饭,大人们干脆把几张板凳并起来躺在上面,我们小孩则爬到桌子上睡一觉。一到落太阳,板凳、桌子拖拖,就着咸菜在凉风中喝下一碗碗稀粥。
夜晚洗完澡,有时干脆把竹床子拉出来,支上蚊帐几个小的横七竖八的睡下了,大桌子上依然躺着人。我们总觉得这是多么惬意快活的事:听着远处的蛙鸣,看着飞舞的萤火,心里装满了幸福。有时一只萤火虫善意的来到了我们的蚊帐里,让我们几个孩子嬉闹了好一阵。
假如隐隐地听到了雷声,甚至看到了天边红红的闪光,大人们就会紧张起来,忙着拆床铺,吆喝着,起来,起来!要下雨了,要下雨了!我们的屁股少不了会挨几下,然后才迷迷糊糊地醒来;要是还不起来,大人急了,就会吼起来。这时又有几点雨滴砸下来,我们才一激灵地跳下床,手忙脚乱地帮大人搬板凳、桌子……
当然夏天还是晴天多,我们就是这样挽着星光,在一个个美好的梦里慢慢成长。现在好了,为了媳妇省吃俭用的买了空调、电视、电脑……不要板凳桌子往外拉,但对门的邻居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二】说起家乡的风俗,立刻映入脑海的,一定是过年几个小朋友一起吃烤年糕的情景了。我们家过年吃完年夜饭各家各户的孩子们就开会了。大家都在一起放鞭炮。这些都是年夜饭后的事了,而今天我主要就讲讲吃饭前的事。
在吃年夜饭前呐,可谓是所有的“子”都到了一块儿了。什么吃的圆子、枣子、松子,还有孩子、妻子。而这时爷爷奶奶坐在凳上,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着这子孙满堂的场景笑得都合不拢嘴。傍晚,“巧妇”们开始忙活了,而我们最小的孩子们就开始“狂欢”了。我们老家用的还是土灶,在生炉子前,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偷偷地抱一堆柴火出来了,找一片没有杂草的石板上堆了起来。然后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自带一块年糕,然后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就用个火钳夹一个“烊头”然后往干柴上一放火就点燃了。然后“分工”很明确,最小的去把火钳头洗干净,七、八岁的就帮忙添柴,我们这些最大的就开始烤年糕了,比我们小的就在一边玩什么放鞭炮啊,丢沙包啊都有。最调皮的x奶奶家的小孙子,把那种一落地就炸又没什么危险的炮就往我们边上扔,吓得我表姐都跳起来了。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我带了个耳机去一边听歌一边给那帮“小祖宗”们烤年糕吃。可是我和我的表弟表姐头就大了,一手拿一个重死人的火钳还不能让年糕烤焦了。因为火蹿得很高所以我腰得弯到一半,我一边干着活一边听音乐还能缓解一下我那酸痛的腰,结果音乐一下变成了“这是什么呀”“是耳捂子吧?”“一定不是,还有根线呢!”“也许是会自动加热的耳捂子呢!”“啊呀,哥哥你告诉我们吧!”“还有年糕好了没呀?”
刚烤好的年糕又软又香,小孩子们很是喜欢,这就是我们乡里的习俗,这年糕的香味,我仿佛现在都闻得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三】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xx,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四】龙虎精神永相传——记年俗“迎大旗”
我的老家在xx省xx县,“迎大旗”是那里的年俗之一,也是xx县知名的非遗项目。
我有幸见识过一次。那是在20xx年正月,一旗杆高37米,旗面达580平方米的大旗,在60位壮汉的合力下,在15分钟内,把它高高竖起尚湖镇岭干村。那天,亲临现场的省委书记xxx也给它点了个大大的赞:“龙虎大旗不仅代表了磐安精神,更代表了xx精神!”为什么x书记叫它龙虎大旗呢?那是因为旗中央绘有一龙一虎,故又称龙虎大旗。
关于“迎大旗”,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于庚子年(公元1708年)巡游江南到x山,遭到葛达志的兵士追杀。当时,恰巧有x山茶场庙会,乾隆帝灵机一动,为躲避追兵,潜入了庙会的人群,退守到大旗边。迎旗的众人目睹了他的险状,马上用大旗掩护,使他安然脱险。追兵过后,为表彰迎大旗的村民们见义勇为、济急救危、仁德待人的精神,乾隆皇帝就把他的印章盖于这面旗上,封之为旗王。
当然,要把这么大一面旗帜竖起来,绝非靠个人的勇武,得靠团队协作。大旗有1根主竿,60根撑竿,需要百余人通力合作才能竖起。竖大旗时,村民们先在中心点挖好坑洞,以它作为支点。待号令一发出,大旗主杆顶住这个支点,其余人陆续围在洞边,有的拉绳牵引,确保大旗不跑偏,有的用竹竿一点点将大旗推高,有的敲锣发号施令,有的摇拽小旗,无一不是壮举。作为xx传承的年俗文化,哪怕程序再繁琐,这些竖大旗的村民们都全力以赴,让更多的人见识到这宏大的场面!
本文发布于:2023-02-22 01:1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00281843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