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自xxxx年全面启动以来,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xxxxx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xxxxx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xxxx人,重新犯罪率连续十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x法治xx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夯实工作基础,完善社区矫正管理体系我市通过完善社区矫正中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后勤保障,逐步夯实了社区矫正工作基础。一是完善工作平台。xxxx年以来,全市推进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社区矫正中心运转顺畅。二是创新管理机制。xxxx年以来,我市将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率日常指纹签到等重要内容列入“对标竞赛”,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表彰”,提高了各县(市、区)抓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动性。三是强化后勤保障。xxxx年,市两办下文要求各县(市、区)配齐社区矫正执法辅助岗位,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今年,市里把这两项工作纳入依法治市考核范围,在人员、经费保障上持续发力,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无后顾之忧。注重日常监管,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十年来,我市紧扣规范监管生命线,严格落实各项执法制度。一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升执法效能。xxxx年以来,全市启动“手机+电子手环”双核定位、“指纹+人脸”双重识别系统,进一步筑牢电子围栏。xxxx年,在袁州区、靖安县启动智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今年已全面铺开,到xxxx年将全面建成功能设置科学、装备配套齐全的智慧社区矫正中心。二是以衔接联动为牵引,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联合公安、检察等部门定期开展社区矫正执法督查、集中点验和训诫谈话。三是以规范执法为保障,提升监管层次。规范落实“人脸”“指纹”签到、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执法制度;采取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重点时段与平时相结合、时政与德育相结合的方法,规范教育矫正;制定档案建设标准,定期开展培训,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引入社会力量,做强社区矫正帮扶网络一是创新帮教模式,提升矫正实效。xxxx年以来,我市试行“五管一”制度,为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确立由“一名乡镇分管领导、一名司法干部、一名社区民警、一名网格员(治保主任或社会志愿者)、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家属”组成的“五管一”帮教小组。帮教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工作职责,为每名社区矫正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每季度定期召开小组会,对社区矫正对象现实表现进行集体评议,适时调整矫正个案。二是延伸矫正职能,探索“心理矫治”。xxxx年我市建立了xx市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援助中心,在袁州区司法局设立市级工作站。建立了司法所初步识别、心理咨询师跟踪诊断的工作机制。目前市级工作站已对xxx余名司法所长开展了心理辅导知识培训,对xxx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集中心理疏导,对xxx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个案心理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