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2-22 11:37:09 阅读: 评论:0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市域范围的具体体现。一、关于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资料不多,主要是报纸论文类和文件报纸类。截止到2019年12月18日,在CNKI上以“市域治理”为篇名进行搜索,报纸类文章共57篇,期刊类的文章有20篇,其中CSSCI只有一篇,总体来说理论性文章较少,研究深度不足,多数文章主要是围绕地方的具体实践来展开。比如郭勇的《加快推进山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戴大新、魏建慧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以绍兴市为例》,甘文华的《优化南京市域治理体系新方略研究》等文章都是从实践的角度谈及了各地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内容,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提升路径。从实施路径来看,比如杨安的《大数据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厦门实践与探索》,韩冬梅的《加快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保障体系》,成伯清的《市域社会治理:取向与路径》等文章为我们阐释了新时代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的若干路径。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就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和意义2018年6月4日,在延安干部学院新任地市级党委政法委书记培训示范班开班式上,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首次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学者们主要从国家治理和市域治理对比的视角下探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所谓市域,当视为包含一定乡村在内的自成一体的空间体系,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人群,内部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分工和交换体系,同时也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居于特定的位置。它的提出不仅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为国家治理体系搭建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桥梁。其次从我国社会治理的着力点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将社会治理的重点从县一级转移到市一级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社会治理以“市”为基本单位,可以更好的覆盖乡村,更好的实现城乡联动。值得强调的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施方法多样,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这是由于不同城市在其历史传统、文化习俗、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等情况上各有差异所造成的,因此,市域社会治理是我国已有的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自然延伸、具体实施与因地发展。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调研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调研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