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材料:坚定不移的意志 始终如一的情怀
更新时间:2023-02-22 11:36:52 阅读: 评论:0
公文材料:坚定不移的意志 始终如一的情怀公文材料:有机会读到《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读到当年人民日报刊登的记述习近平事迹的通讯和评论,重温习近平1988年6月到1990年5月主政福建宁德期间整治干部作风的往事,不禁使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始终保持的那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那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那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干工作的恒心。我们看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习近平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敬民如父,爱民如子,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告诫宁德地区的党员干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针对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多占公房,违纪违法占土地、占建材、占民力建私房,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问题,而群众无房缺房、建房受限、建材短缺等现象,习近平忧民之所患,嫉民之所恶,解民之所难,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使得当时凭财力仅能一年盖一幢宿舍楼的宁德,一下子增加了相当于20幢楼的住房,群众拍手叫好。一些群众流着眼泪说,“要不是习书记抓这件事,我们到死还住不上公房”。查处了歪风邪气,顺应了民意,温暖了民心。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即审议通过中央八项规定;党的十九大之后审议通过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目的在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了“头雁效应”。5年多来,党中央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持续整治“四风”,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我们看到,习近平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意志始终如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说,贫困地区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习近平一贯的思想,他告诫宁德的干部要做“廉吏”“勤官”,“当官不要想发财”“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他敢于解决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最难办的事情入手,敢于挑战不可能。攻坚需要勇气,挑战需要胆识。习近平同干部谈心时说:“我们是将近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就会在千百万人心上失去信任!”披坚执锐无所畏惧,浩然正气一以贯之。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文材料:坚定不移的意志 始终如一的情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文材料:坚定不移的意志 始终如一的情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