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性锻炼摆在“三会一课”突出位置
更新时间:2023-02-22 11:36:50 阅读: 评论:0
把党性锻炼摆在“三会一课”突出位置“三会一课”是党支部开展工作最基本、最重要、最健全的一项制度,也是党员参与度最高、涵盖内容最广泛的一项制度。但某些地方因党支部书记的频繁变更和教育培训的不及时,导致“三会一课”成了制度中的“摆设”,出现会议召开不及时、会议内容反复、单一等现象,甚至还有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对“三会一课”概念不清、目的不明等情况发生,这体现了部分党员的党性在逐渐弱化,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若不认真开一开党员大会、党支部会、党小组会和讲一讲党课,又如何拧得紧党员思想上这颗“螺丝钉”,从而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突出党性锻炼,要注重“三会一课”的教育功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思想交流发言、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开展党员教育,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体系,让党员在学习中提高党性修养,在教育中得到党性锻炼。突出党性锻炼,要注重“三会一课”的管理功能。按期开展“三会一课”,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员的义务和基本要求,党员如果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就容易造成党性缺失,在面对党内重大工作任务时,不能充分展现出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的精神。党员参加“三会一课”,还要注重分类施策,面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特殊群体,要进行区别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可采取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形成流动党员“共管机制”,让流动党员按时在流入地党组织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针对年老体弱党员,因行动不便,可采取“接”与“送”等方式,将“三会一课”开到党员家中去,进行“一对一”管理。只有组织上对党员的管理不缺项、不漏人,党员党性才能持续得到锻炼。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把党性锻炼摆在“三会一课”突出位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把党性锻炼摆在“三会一课”突出位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