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

更新时间:2023-02-22 11:36:28 阅读: 评论:0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

摘要: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仍面临深层次的公共管理安全问题的考验。相对于经济发展,应急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应急管理的体制分析入手,试图将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优势也客观地呈现出来。关键词:应急管理;体制;弊端人类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系统也越发变得脆弱,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也越发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中国亦是如此[1]。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及“一案三制”的相继出台,确立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央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看,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割化的特征,每一个部门只应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某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1.应急管理主体部门的保护主义应急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半实体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往往以各行政应急主体根据自身所管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来储备资源,同时通过各种力量来获得应急资源。在现有应急体制下,资源重复配置现象严重,各级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恰恰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在各部门为保各自的利益,在危机发生时又不愿意为了其他部门做出“无私的贡献”[2]。更为严重的是,当应急管理机制启动时,由于部门利益保护以及应急资源普遍呈分散状态,各部分的沟通阻塞不畅,从而使得资源凝滞,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得应急效率降低。2.应急管理权存在恶性滥用与扩张的风险紧急状态下政府采取紧急对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当的,而这种理由也正是应急管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损害公民权利的原因。政府行政权力在应急管理中的使用,应当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举措[3]。

本文发布于:2023-02-20 08:1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685199118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pdf

标签:弊端   管理体制   优势   我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