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专题党课:浅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五四青年节,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五四运动 在讲话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五四运动是什么?他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呢?4月19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这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五四运动提供了一把钥匙。 (一)要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的封建剥削、文化上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等因素,导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缺乏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综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尽管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具备了朴素的民本思想,但最终并未能像西方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一样,发展出完整、系统的民主理论,更遑论形成建立于这套理论基础上的民主制度;从自然科学发展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社会尽管产生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但并未发展出系统的、能够指导自然科学研究的近代自然科学理论。这些因素加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对西方科技文化发展一无所知,近代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