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金融精准分类施策补“三农”短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从此次会议的主旨精神来看,金融在补“三农”领域短板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金融针对“三农”领域的精准分类施策是关键。其一,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抓紧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剩余脱贫、防止返贫、接续推进减贫,针对这三项工作,金融精准施策应分别体现为继续做好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以及基于金融赋能的产业扶贫贷款的持续投放。其二,金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性金融是”主力军”。我国各地区发展存在较明显的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长期“欠账”太多,财政与金融的协同发力,才会补好这个短板。其三,金融支持农民创业就业。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此项内容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在做好创业就业贷款投放的基础上,金融还要加大针对相关新型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为了能够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保险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