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激进 中国公文网中国公文网,时值戊戌变法一百年,“旧文新识”以梁启超的《政变原因答客难》建栏,以祭先贤,且充时论。《战略与管理》设“旧文新识”栏,起意于数年前,今日终于实行。《战略与管理》以有言与当代为风格,却专设栏目钩沉旧文,求同存异,有往必复,是其办刊思想的成熟的一个标志。论近事者必得有静察往事的耐心,作时文者须的有玩味旧文的余情,才能成一种健康的心智。谁不知道当前有千端经纬、万顷洪水,读书人难免心热情急甚至手舞足蹈。但是且慢。越是世事纷扰,真正的思想者越应该从容不迫。思想者思想的素心应该既为实事所动而又不为实事所动摇,在现实的万般困惑之中知识分子更应该重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远图。当此国土和人民承受无限重负和巨大痛苦的关头,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如果自谋全身、自得清凉,定难脱轻薄之罪;但如果心浮气躁、一触即发,亦难逃浅薄之讥。《战略与管理》过去有“历史回顾”、“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等栏目重述旧事,但重述旧事毕竟出于今人之口,已经成为当代事件。而“旧文新识”则是直接地将历史移到眼下,并将今人拉近历史的情境、语气与声色之中,使人与历史有肌肤之亲。这篇《政变原因答课难》原刊《清议报》第三册,其撰写其印行就不出戊戌当年。其时作者也是变法与政变的当事人梁启超正亡命日本横滨,痛苦地死在菜市口的“六君子”和狱中的光绪帝,忧于风雨飘摇、愈救愈危的国运,心中翻腾着百日维新风起云涌、刀光剑影的日日夜夜,所以下笔如对仇敌,今天读来仍觉得文有锋刃,气概逼人。为了使人认识历史,再忠实的史笔哪比得上这样当时的檄文。不过,有意思的是,梁启超的文章虽然为当时而作,但我从发黄的故址中检出重读,百年之下觉得这文章简直是他起于地下而写的;他的论题无意中与当下最热烈的讨论结合,他百年之前就已藏下秘卷要将今天最时髦、最流行的观点掴碎。梁启超的这篇文章不仅是史证,而且在今天的思想语境下最具有传递性和生动性的史论。如果有心刻薄我一定得哂笑今天讨论戊戌变法的学者根本就昧于文献,将当事人当时就深思并痛斥过的陈见当作从未有人言及的新问题、新见识,不过因为心存厚道我倒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梁启超的远见卓识,他懂得著下雄文以在百年之后为自己、为被难与受难的同道辩白。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