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成长,一直有你相伴 笔杆子文库笔杆子文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我。娃哈哈是时代创立的企业,是改革开放之花的结晶。浙江日报对娃哈哈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最近,我视察了市场回来,集团的小女孩对我说:“宗总您成网红了。”还向我展示了浙江新闻客户和浙江日报集团的新媒体报道。我微笑,我不是网络名人,我只是一个正常的人,幸运地赶上了美好的时光。与时代同行,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我对浙江日报特别感激。《手里钱多了,投向何方? 不买一件豪华消费用品 全力用于改造生产设备》,是1988年12月18日在《浙江日报》的第一份有关娃哈哈的报道。当时,记者跑到我厂主任的办公室,看到除了极其普通的三张桌子和几把折叠椅,没有沙发,没有高档装饰。实际上,它现在差不多了。即使是现在,一年也不会花费超过5万元。不管别人怎么想,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了,我觉得很舒服。1988年,娃哈哈儿童的营养解决方案在市场上火爆。 1990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盈利超过2000多万元。1991年,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7个月内产值超过1亿元,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消息在浙江日报发布。1991年,该市还决定让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破旧的国有杭州罐头厂。当时,“弄堂小厂”兼并国有企业在国内尚未有先例。浙江日报在报告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大力支持我们大胆而大胆的改革精神。可以说,浙江日报见证了娃哈哈从零到一的突破。最让我记住的是“石头城风波”,浙江报纸为我们讲话。 1992年7月,我们刚刚开发了娃哈哈果奶,产品市场刚刚开业。当我们第一次进入南京市场时,当地卫生防疫站公开宣布娃哈哈果奶饮料为“不合格产品”。浙江日报等杭州媒体率先进行实地调查,并在南京报道了娃哈哈果奶。然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国家媒体透露了真相并澄清了事实。娃哈哈的第一次信任危机,是在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中帮助生存的。当娃哈哈成为明星企业时,掌声和荣誉来到了我们的脸上。这也是包括浙江日报在内的一些媒体的沉重报道,这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浙江日报记者李丹采写的《“娃哈哈”的忧患》、张燕采写的《“娃哈哈”为何久盛不衰?》、王纲采写的《看“娃哈哈”如何长大》等作品,让我始终敬畏市场、保持警醒。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