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释放改革红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马名杰将改革进行到底: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一种新的区域创新模式已基本形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创新因素逐步向少数发达地区靠拢。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中心城市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计划式科技资源布局已经打破。在市场选择和政府干预的双重作用下,技术、人才和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了重新布局。其中,市场成为决定创新要素新布局的主力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要素的新版图已基本形成。其发展变化符合国民经济重心的变化方向,即从内陆向沿海发达地区转变。越来越活跃的创新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次,多中心区域创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凭借其在科技资源、产业集群、商业环境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各地区在创新要素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武汉等发达城市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吸引了人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集中。这些地区的创新活动也日渐活跃。第三,发展区域创新特色化。近五年来,创新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向创新要素密集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聚集到少数几个地区,而且还包括产业价值链中的中高端活动。不仅在高端制造环节,还包括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服务等环节。在创新集聚的过程中,上海和广州正在成为时尚之都,引来了服装和服装设计等行业和机构。深圳正在成为信息通信和生物医学等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北京凭借自身在信息、文化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信息服务和创意文化产业等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迅猛。第四,一些传统的工业密集区发生了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产业转型升级陷入困境。这些地区的低要素成本的传统优势已大大减少,但基于创新的新优势尚未得到培养。因此,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大量涌入创新要素密集区,而中高端因素不断外流,没有制造业支持的生产服务更难以发展。这种现象在一些沿海开放地区已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已蔓延到中西部。
第五,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势已成为吸引创新和激发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萌芽“创新中心”的深圳和杭州等地区并没有创新元素的先天优势。其集聚创新要素和活动的能力来自于长期改革创新所形成的区域体系相对优势。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