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以“八一”的名义铸教魂,笔杆子,老笔头,快搜公文

更新时间:2023-02-22 11:35:03 阅读: 评论:0

以“八一”的名义铸教魂

——在“全国教育创新发展•八一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南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谢为民

(2017年7月27日)

尊敬的钟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火热的南昌欢迎热情的你们,热情的你们动感着南昌!

九十年前的南昌,有这么一群人,满怀着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历史上称之为“八一起义”。九十年后的今天,有这么一群人,为了一件“百年之计”的大事,相聚在南昌,活动的主办方创意为“八一峰会”。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美丽的南昌隆重举行“全国教育创新发展•八一峰会”,很有意义。我谨代表南昌市教育局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同仁、媒体朋友莅临南昌、参加峰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感谢!南昌因“八一”而闻名,教育因创新而发展,峰会因你们而精彩。天下英雄城,南昌欢迎你!

九十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打开了“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新局面,走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新道路。这石破天惊的“第一枪”,是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枪”,是开拓创新的“第一枪”,是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枪”,是铁肩担道义的“第一枪”,从此,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开启了走向民主解放、当家作主、幸福光明的新航程。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光辉的历程铸造红色的精神。“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如果说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那么,毫无疑问,产生于南昌起义这一伟大革命实践的八一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高地的一座巍峨高峰。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建军九十周年,就是要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光荣传统,就是要时刻铭记“八一精神”,大力弘扬“八一精神”,积极践行“八一精神”,让“八一精神”在新时代闪烁着璀燦的新光芒。我们举办“全国教育创新发展•八一峰会”,就是要让“八一”与教育相遇,让“八一精神”与教育本质相融,让南昌教育因“八一”而更精彩;就是要把弘扬“八一精神”融入到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让“八一峰会”成为教育创新的新坐标,成为南昌教育的新品牌,成为江西教育的新亮点,成为全国教育的新平台。

精神是支柱,是财富,更是动力,“敢为人先”是八一精神最本质的内涵。创新是方向,是形象,更是力量,创新发展是教育实践的最核心的动能。教育的活力,只有在改革中才能迸发;教育的动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爆发;教育的魅力,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以彰显。近年来,南昌教育人以“八一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敢为人先,勇闯新路,务实求真,在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学在南昌”教育品牌不断唱响,南昌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全国之先实现零择校,央视《焦点访谈》对此正面深度报道;应对寒潮启动预警,提前放寒假的果敢决策,展现南昌教育人“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的人文情怀与责任担当;小学推迟至8:30上学的创新做法,各级媒体纷纷称道,赢得社会各界点赞;成立“南昌市学生课余教学辅导志愿服务中心”,有效破解 “有偿家教”难题,在全国也属首创;组建南昌教育为民服务中心,与12345市长热线无缝对接,为社会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教育服务,成为南昌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集团化办学向纵深推进,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曾经梦想正在努力成为当下现实;交流轮岗、名师带动,赣派教育家成长行走在专业化发展的大路上……此举此措,无不是改革实践的生动写照;此成此效,无不是教育创新的丰硕成果。

创新,是教育之基,更是教育之魂。没有教育的创新,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创新的教育,就没有教育的未来。当前,改革正涉深水区,教育处于转型期,观点纷呈,流派林立,有关教育的各种理论、理念、批评、质疑纷至沓来,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作为教育人,我以为,我们要始终做到教育为民的初心不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改,启民心智的情怀不变,要用坚定的信仰坚守教育的阵地,用创新的利器开拓教育的发展,用教育的理想践行理想的教育。

一是要在质疑中创新。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种说奇怪又见怪不怪的现象,谁都可以对教育说上几句,当然多是怀疑、批评、指责与非议,否认多于认同,责难多于点赞,苛求多于宽容。教育顶着压力前行,学校背负重压办学,教师们虽倍感委屈但仍凭着良知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执着地守望。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待遇问题、师德问题、舆论问题,太多的问题、太多的质疑、太多的期待拷问着教育,困扰着学校,困惑着教师。作为教育人我们要敢于直面,在困境中坚守,在质疑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比如对待分数问题,我们既不要过份看重中考、高考排名,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但也不能完全排斥考试分数的客观存在,掩耳盗铃式地回避它,因噎废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顾忌谈学生学习成绩,不敢公布教育教学真实情况与学校办学质量。比如对待减负问题,减负不应该只是减课程、减课时,一味降低难度,降低标准,而是要科学地制定难易标准,合理地安排课程课时;减负应该是减去过多过滥的课业负担、僵化陈旧的题山试海、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再比如如何客观正确对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传统经典阅读教育与现代创客教育的问题、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问题,林林总总,都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客观的教育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并善于用辩证的思想、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它、破解它,在继承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二是要在整合中创新。如果说“在质疑中创新”解决的是教育创新发展的认识问题,那么,“在整合中创新”就是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抓手。整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创新。整合是共融共享,更是一种融汇贯通,能产生“1+1>2”的叠加效应。要学会用跨界的思维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发挥其影响力、引擎力、带动力,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尽情发挥名校效应,实现名校带动功能最大化。比如我们的集团化办学就是“在整合中创新”较为成功的教育创新实践。由最初的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联盟、名校大学区、市区两级协作学区到全市教育集团发展带动战略,我们的教育资源整合由义务教育上延到高中教育、下延至学前教育,由市属延伸到县区,由公办扩展到民办,由城区扩大到乡村,由粗放松散走向精准集约,实现了城乡间同步共享、校际间互促互进、师生间教学相长、同学间互帮互助,逐步形成“全市教育一盘棋”的南昌大教育格局。除此,“在整合中创新”还体现在我们对教学资源的重组整合、课程的重构整合、师资的优化整合、学科的跨界整合上,让整合的理念深入学校、深入课程、深入课堂、深入人心。

三是要在互动中创新。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互动联动是基础也是关键。我们着力推进家校互动、家校共育,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教育新机制。“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搭建起家校互动的常态新平台,“开心妈妈”亲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一、非会员购买单品下载办法

1.点击立即下载;

2.登录微信电脑版下载(不是微信网页版)。

二、会员下载办法

除以上下载办法外,还可以在电脑登录笔杆子、老笔头首选的快搜公文官方网站:www.kuaisougongwen.com下载。

三、注意事项

1.由于微信的限制,苹果手机微信端点击“下载本资源”后无法直接跳转至下载页面,可能会显示乱码,这时不必惊慌,只需要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后,选择分享或用苹果手机自带浏览器Safari打开即可正常下载和查看;

2.如果上述办法您仍无法下载,可以联系客服,微信号:ksgwpt03

本文发布于:2023-02-19 07:4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67638145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八一”的名义铸教魂,笔杆子,老笔头,快搜公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八一”的名义铸教魂,笔杆子,老笔头,快搜公文.pdf

标签:笔杆子   笔头   名义   公文   快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