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杨家将的家谱【4篇】

更新时间:2023-02-22 11:34:34 阅读: 评论:0

杨家将 篇一

1、焦、孟二将

焦赞祖居太行山下崔家庄,父亲焦鸿亮。孟良祖居河北冀州孟家村,父亲孟仁杰。焦赞、孟良父亲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二人一起保过高行舟。高行舟一死,焦鸿亮回到崔家庄,孟杰回到孟家村。孟家祖传使斧子和火葫芦,孟仁杰都传给了儿子孟良。孟良文武全才,但性格粗鲁。孟家镇有个千户,叫万事通,管着一千户人家,也是镇子上最大的官僚。他仗势欺人,无恶不作。有一次万事通正在调戏良家妇女,被孟良看见了,他就把万事通打了一顿。万事通怀恨在心,就花钱买通了冀州知府,把孟仁杰抓进府衙关押了一个月,放出来以后孟仁杰气病了,没多久就死了。孟良大怒,埋葬了父亲以后,不顾家人的拦阻,火烧了府衙,又砍死了万事通。为避宦官追捕,只好离家出走,信马而游,最后来到北辽,走遍了永平、劳亭、三合。哈冈、遵化和幽州。学会了这六个地方的语言。水流千遭归大海,他还是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就又回到孟家村,哪知道全家早已被抄得无影无踪,不知谁死谁活了。他无家可归,只好又出走。这一天,来到太行山芭蕉寨,遇到一个劫盗,原来正是焦赞也被人所害,流落于此为寇。二人相认之后,上山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占山为王。后来八贤王遭难芭蕉寨,杨延昭三擒孟良,大义收下了孟良、焦赞,自此之后随军出征,帐前听用,不离六郎左右成为宋营中的两员大将。

2、宋代兵器

从古至今,用于战争的兵器都和当时的科技水平密不可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北宋是科技大发展的朝代,宋代的兵器,史称“戎具精致犀利,近代未有。”宋代兵器先进性的主要标志,是火药从道家的炼丹炉中解放出来,被广泛运用到军事等领域。东京建立有世界最早的火药武器作坊,生产火箭、火药鞭、火枪、烟球、大炮、铁嘴大鹞、霹雳火球等10多种。宋代冷兵器的制造业十分发达,除各州都设有作坊外,京师开封还集中有大规模的军器制造业,例如仅弓箭一项其生产量就是全国各地生产总数的2.5倍。京师开封所生产的兵器种类之多,产量之大,是十分空前的,每“十日一进,谓之旬课,上亲阅视,置五库以贮之。” 现在天波杨府保存的兵器是根据宋代(武经总要)等兵器史料,搜集整理,复制而成。其种类有长杆铁枪、长柄铁刀、弓箭、盔甲、马甲、火药兵器及水攻、水战、火攻等长短兵器共分12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宋代兵器的性能和它们当年所显示的威力。

3、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法

前殿石刻图文并茂介绍:(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法)。“杨家枪数,自古只有三十六式枪法,且其中同势者颇多,若以势计之,只有二十种,其余法皆重复然,不以此为杨家枪之缺点也。枪数虽不多,然一枪有一枪之用,一枪有一枪之功,神妙灵活,变化无穷,非若后人所创之法,以变势为能,以数多为矜胜也,虽然此枪辗转相传,以至于今,增减之处,在所不免,或变繁为简,以求学习之便利,或矜奇眩异,以求人叹赏,此皆不足言枪法也,即我今之所述,也不能通

谓之古代真传,惟研究其用意,常用详精密,似去古法为不远耳。” 杨家枪主要动作分为:直刺法、撇枪法、点枪法、拖枪法、拣枪法、提枪法、扫枪法、挑枪法、枭枪法、压枪法。拨枪法、逼枪法、格枪法、勾枪法、回马枪法、挑点枪法。拿卷枪法、悬脚枪法、攒刺击法、杀手枪法等,之时,先已蓄势欲发,或以右侧弓步,待敌临近大喝声,扭转身躯,或左前弓卡同时急将枪尖起花,从下泛起直刺敌心,敏疾异常,若非有所准备,则很少有不得手的,诚为枪法中之至妙者也。

4、杨业发兵幽州救主

杨六郎因打擂闯祸,太宗听信潘美老贼谗言,竟不念杨家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战血洒战袍立下的汗马功劳,将杨业贬滴雄州之后,辽国乘机出兵,设计困宋太宗于幽州城,当杨业手捧救驾诏书后,还是以国家大业为重,唤出八个儿子商量营救之策。令公说:“万岁,众大臣、王爷被困幽州,若有闪失,不只大宋江山难保,黎民百姓也要遭殃„„。”六郎站出:“请爹爹速发救兵。”七郎也嚷道:“上次孩儿打擂连累了全家,这次我要为爹爹争气,先立救驾之功。”令公知道他武艺过人,能独挡一面,便同意他带骑兵先行。杨业随后派人联络魏直、杨雄两路人马发兵救驾,自己同呼延赞押运粮草星夜向幽州进发。表现了杨家父子以国家大业为重,一心保卫大宋江山的崇高品德。

5、佘太君杨门选将

杨家热血男儿经幽州一战大部分已战死沙场,仅六郎一人逃出虎口,回到京城与八姐、九妹处死了潘美,不料却激怒了大宗,因潘美的女儿是太宗的儿媳。于是六郎被贬谪河东服役,六郎在途中病倒,恰遇在五台山出家的五郎,想出诈死之计,谎报六郎病死,暗地送回杨府,隐藏于后花园。时值边关告急,朝中无良将出征。寇准认为六郎死的突然,便以守灵为名,身背朝靴,私下察访,结果发现六郎“诈死埋名”。六郎向八贤王清罪,赵德芳一笑置之,并不介意:“现在三关被困,朝中无良将出救,还是由你出马领兵挂帅吧!”寇准说:“不妥,郡马杀了潘美又诈死埋名,圣上岂能轻易饶过?依我看还是由千岁挂帅带杨门女将到边关解围,杨郡马暗中压运粮草,待到三关破敌立功后,再奏明圣上将功折罪为好。”赵德芳认为寇准说的有理,于是请佘太君选将出征。佘太君命杨洪击鼓撞钟聚将,杨家八个儿媳:张金定、李翠亭、华妾玉、于桂英、罗氏女、柴俊萍、杜金娥。余彩鸾及八姐杨延琪,九妹杨延瑛雁列两厢,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喜得八贤王和寇准赞不绝口:“杨门女将,满门巾帼,果然名不虚传!”佘太君巡视一周,目光停留在杜金娥身上,她弓马娴熟,武艺精湛,太君甚为钟爱,当即便议定让她同八姐、九妹随军出征。显示了杨门女将,满门巾帼,为保卫祖国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

6、金刀杨令公

在山西的西北角,黄河的弯曲之处,有一个河曲县,它西临黄河,东枕大山,位居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幸的是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杨业就出生在这里,父亲杨信号称“火山王”,从事抵御外侵的斗争。杨业自投北汉开始,即是一个抗辽派,他骁勇善战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后北汉帝赐国姓刘名刘继业,公元979年杨业仕宋,朝廷以其“老于边事”,命其戍守代州控扼雁门关。杨业在边关屡败契丹军,使其每每望见杨业一军的旗帜即退走不敢迎战。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朝廷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主动北伐,其中的西路军主帅为潘美,副帅为杨业。西路军进军神速,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士气大振,可是由于宋军主力的东路一线进军失利,造成全线溃退,二路军的战果也被葬送掉了,杨继业遇难就发生在宋军撤退途中。当时杨业认为辽军锐不可挡,宋军主要任务是保边民撤退,进行声东击西的方法即可达成。而当时的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刘光裕,嫉贤妒能,则迫杨业与辽军正面作战,并违约撤兵拒不接应,才酿成杨业兵败陈家谷而死,享年五十九岁。

7、大郎替主龙棚赴宴

辽国大庆王在金沙滩设“双龙会”,图谋趁机杀害宋太宗。杨业学汉职纪信救高祖离荥阳之计,诈献降书与番人从西门迎受,圣驾从东门而出。塑像表现的是:龙棚宴会大厅,天庆王用转心壶让延平喝下毒酒,延平刚饮下便知不好,此时天庆王趁机要溜被延平一把拉住,一扬手臂,一只袖箭直穿天庆王咽喉立即倒地死去的场面。在这一战中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被马踏如泥;四郎失落番邦;五郎出家为僧;六郎、七郎逃出虎口。

8、六郎出兵战韩昌

六郎被寇准背靴私访出来,随八贤王、寇准到三关解围。韩昌亲自出马,六郎也挺枪迎战。韩昌说:“杨郡马是员将才,何不归属我国定不失封王位。”六郎答道:“我杨家抗辽岂只为一家荣辱!捍卫国土,乃是天下公义,只要有我杨家将在,就决不容你辽骑纵横中原。”说得韩昌哑口无言,停了停,韩昌说:“你我二人进行君子战不许他人相助,你看如何?六郎点头答应。于是各向本部传令,体放暗箭。两军擂起鼓来,双方交锋。从早晨一直杀到傍晚,难解难分,但见寒光荡漾,冷气森森„„两军将士看的眼花综乱。最后,六郎用回马枪使韩昌翻坠下马。

9、五郎斧砍萧天往

五郎杨延德在金沙滩一战失落在五台山,他心灰意冷,便上山落发为僧。后来大破天门阵时,需要人马帮助破阵,焦赞、孟良上五台山请五郎,五郎带领僧兵助战,三关人马士气大振。五郎的利斧舞得辽将眼花综乱,只听“哎哟”一声,耶律奇左臂已被削掉。耶律尚一扭头又被五郎砍去半个脑袋,辽军各阵败兵纷纷退下。萧天佐见势不妙,仓惶上马,组织突围,迎头碰上杨五郎。五郎大喝:“萧天佐,还认得杨五爷吗?”随即二人打作一团。

10、七郎闯幽州

宋太宗被困幽州,杨家父子发兵救驾,七郎为先锋官带五百骑兵先行。七郎风尘仆仆赶至幽州(今北京),不敢怠慢,马踏辽营闯到城下,守城的主帅潘美却不放他进城,因为在京城七郎打擂将潘美之子潘豹打死,他对七郎怀恨在心,逼他连杀三门。五百骑兵此时只剩七郎单人独骑,一路奔波又连番厮杀,如今是饥肠辘辘,精疲力尽。大骂:“潘美老贼,你竟如此狠毒!这岂不坏了国家大事,待我杀退辽兵,再与你算帐。”

11、烧火使女杨排风

排风从小失去父母,五岁时被杨洪拣到府里。杨府上下都很照顾她,还教授他武艺,到了十八岁已经练成一身过人的武艺。在边关杨宗保被韩昌提去,边关众将都不是韩昌的敌手,孟良回朝搬兵,佘太君毅然向朝廷保举排风领兵出征。排风领兵马到边关,众人见是一个小丫头,从心眼儿里看不起她,排风提出比武,棍打焦赞、孟良震服三军。塑像内容展示了排风在战场用“烟火大棍”大败韩昌,救出宗保。

12、七娘迎战马吐温

八贤王、寇准杨府选将,七娘随军出征。宋军到瓦桥关下同辽军先锋马吐温相遇。高君保与马吐温交战几个回合,被马用狼牙棒扫挂右臂,负伤而回。七娘恼怒,向八贤王请求:“元帅,待末将杀他。”八贤王应允,七娘拨马上阵,马乃好色之徒,见七娘容貌俊美,顿时垂诞三尺。七娘看出马贼眉鼠眼,便假装刀术不精,故意丢个破绽,步步后退,马一心想生擒七娘,便紧缠不放,在追到马头碰马尾的时候,不想七娘猛然回头,照准马吐温的脸面挥手一团粉雾,马吐温双眼被迷疼的“哇哇”怪叫,七娘不慌不忙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首级。

13.佘太君

杨业之妻折氏(折与余同音)乃将门之女,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都是活跃在抵御外侵战争第一线的英雄将领,至折氏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折氏虽是女流,但武功与才识并不亚于男儿,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后嫁于杨业为妻,随同杨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杨业死节朔方之后,折氏便担起保国逐敌的重任,率领杨门女将,冲杀在前,为国家安危相传曾百岁挂帅出征。

14、八姐九妹杀败耶律方

八姐、九妹和排风被派去攻打黑风阵,穆桂英首先画出黑风阵阵图,巧妙地避过阵中的暗道机关,顺利地进入阵内。黑风阵的阵主耶律方挺叉迎战八姐、九

妹。排风趁此机会杀上了黑风阵的指挥台,占领了指挥台,耶律方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与八姐、九妹交手十几回合,便落荒而逃,黑风阵被打开。

15、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杨六郎组织人马大破天门阵,首先争取了辽国的盟友西夏国的郡主黄琼女,黑水国的名将土金宿归宋,随后,穆桂英一马当先,勇破中阵玉皇阵,逼杀韩昌刀劈阵主,杨宗保枪刺苏柯庆,天门阵土崩瓦解。塑像展示了穆桂英手持大刀,舞得上下翻飞,疾如闪电,萧天佑也不示弱,二柄锤迅猛如风,两人直战了二十多个回合,萧天佑求胜心切,觑个空子举起双锤,使出全身的力气,狠狠的向桂英砸来,不想桂英人急马快跃起躲过,萧天佑收锤不及,甩落马下,桂英回手一刀,只见萧天佑的头连盔带缨如西瓜一样滚下来。

16.杨家英烈祭祀殿

天波杨府中院孝严词即:杨家英烈祭把殿,殿中塑有二十二位杨氏忠武将神像,分别为宋、元、明三朝皇帝所授赠封号。依次是杨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宗保、文广等,根据杨氏族谱,宋史《封扶表》卷之八“论封”等记载,设孝严祠祭祀殿,以表示人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悼念和哀思。神位人物采用中国传统民间泥塑彩画表现,给人以古朴,原始,真实之感。神像背景浮雕着金色的锦绣山河。寓意中华大地的锦绣山河是靠英雄的鲜血换来的金色大地。

三、天波杨府民间传说

1、潘、杨湖的来历

潘、杨湖座落在龙亭大殿前方玉带桥的东西两侧。有关潘、杨湖的故事,在开封居民中流传很广,潘、杨指的北宋时期奸臣潘美、忠臣杨业。据说,北宋太宗年间,辽国经常兴兵南侵,企图夺取宋室江山。宋太宗命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大将,令领三军前去抗辽,杨业文武双全,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使辽兵闻风丧胆,因此号称“杨无敌”。可是主帅潘美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家伙,他惟恐杨业功高望重,超过自己,就和监军王侁合谋私自下令,从前线撤回杨业麾下的许多兵马,伺机陷害杨业,辽国探知这一情况,便集中十万精兵,乘机猛攻宋军。宋军损失惨重,情况万分危急。杨业看到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辽军气焰很盛,硬拼肯定吃亏,便请求潘美速发救兵,潘美制造借口迟迟不予增兵。杨业眼看援军无望,再次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一部分一部分的歼灭敌军,潘美和王侁不仅坚决不准,还心怀叵测地说:“杨将军号称‘无敌’,今日在敌兵面前却不敢应战,是何用心?”并进一步硬逼杨业率领少数人马与敌人正面交锋,妄图借敌人之手杀害杨业。杨业是个正直无私的硬汉子,明知是以卵击石,也硬着头皮带领人马前去迎击辽军。临出发前,杨业心里明白此去定是凶多吉少,就和潘美商定,在陈家谷,埋伏一支人马布置强弩准备接应,等他转战到此处,就夹攻敌军,配

合作战。否则,他率领的这支人马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潘美口头上答应,但内心里却另有打算。当寡不敌众的杨业被打得人困马乏,退出山谷时,发现潘美并没有布置伏兵,杨业见此情景,义愤填胸,奋不顾身地回马冲杀,直打得浑身是伤,进退两难。当部下战死殆尽后,杨业还不顾遍体是伤,仍挥舞手中大刀,上下翻飞,亲手杀死几十个敌军,最后因战马伤重,不能行走,落人辽军之手,被俘后,杨业叹道:“我一心尽忠报国被奸臣陷害,现在兵败被俘,活着还有什么脸见人!”于是绝食三日而死。杨业的夫人佘太君闻此噩耗悲愤满腔,怒闯金殿,告了潘美等人的御状。由于潘美是宋太宗的亲家,所以昏庸的宋太宗只是免了潘美的几个虚职,并不深究潘美等人的责任。这当然不能令人心服,于是,佘太君怀着一腔义愤辞朝,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开封的天波杨府,回河东老家去了。杨府与潘府仅一路之隔,潘美见佘太君一家搬走了,心里十分高兴。可就在这时,忽然刮了三天三夜狂风,下了三天三夜暴雨,潘扬两家顿时被淹没成一片汪洋,杨府已经没人,潘府却遭到灭顶之灾。风雨过后,两家隔路相对的住宅一起陷进地里,变成了两个庞大的湖泊。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潘杨湖,由于一忠一奸,故而湖水也是一清一浊。在民间有一首民谣说:“潘湖浊,杨湖清,杨家世代精忠保国。”潘杨湖的水难道真的像传说的这样吗?其实湖水的清浊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造成的。潘家湖周围的人烟稠密,岸边有豆腐作坊之类的生产单位,湖水污染严重,而杨家湖周围的条件较好,污染较轻,才造成清与浊的差别。虽然潘杨湖现在已经相通,清浊交流,不分彼此。但是“潘浊杨清”的动人故事,仍然盛传民间,这也旗帜鲜明地抒发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褒奖和对假、恶、丑的鞭挞。再说,现在潘杨湖的位置,在北宋时是皇宫,在明朝是周王府。潘杨两家根本不可能在此居住。明末,黄河水淹开封,值赫的周王府也被滔滔黄河水吞噬,清初大水退后,劫后余生的老百姓纷纷到周王府遗址“刨古器物”,据砖取瓦;居民生活用土,也常到此挖取,天长日久,这一代便变得坑坑洼洼,逢雨积水,形成几片不规则的水坑。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修建万寿宫时,曾对这些水坑进行过修整,到了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开封城外地面越淤越高,致使城内低洼,形同锅底,雨过积水,无法排出城外。河南巡抚雅尔图思量再三,只有挖地蓄水,于是集中人力挖掘龙亭一带的水坑,连成池沼,从此,便为西湖。那么,潘家湖和杨家湖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考究起来,杨家湖的名称同“杨六郎宅水泊”有关。天波杨府南边的杨家西湖群众俗称为“杨六郎宅水泊”。据说杨业之子杨延昭曾在此附近居住过。清朝以后,龙亭南边形成东西两湖,西湖同杨宅水泊相通且湖水清澈,所以人们就称为杨家湖,由于杨家将故事总与潘美相连,故而人称水浊的东猢为潘家湖。人们在游览位于杨家西湖北岸的杨业的邸天波杨府时,脑际油然会浮动起潘奸杨忠的故事。而潘、杨湖的故事也将在湖畔辗转盛传而经世不衰。

2、聚将钟

北宋名将杨业镇守边关三十年,威震敌胆,号称“杨无敌”。宋太宗雍熙年间,辽国大举进犯,势如破竹。正在家中养病的杨老令公上殿请缨,赵光义让他当了潘美的副手,率领大军迎敌。杨业在陈家谷和辽兵血战,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俘,他坚贞不屈,绝食而死,连敌人也敬重他的高风亮节,将他隆重安葬。噩耗传来,举国震惊。东京百姓人人戴孝,家家举哀。天波杨府犹如天塌地陷,哭声四起,杨令公儿女成群,七郎八虎死的死,亡的亡,还有至今下落不明的。这时只剩下六郎延昭一棵单根独苗,还有八姐九妹和一群寡妇,听说老令公马革裹尸,丧身异邦,怎不叫人肝肠寸断。有的当场哭昏过去,上下乱成一团。佘太君是个性格刚强,久经风浪的老太太,赶快收住眼泪,大声道:“你们父亲生前常跟我说,古为征战几人回,将士流血不流泪,都别难过了,商量大事要紧。”灵堂刚布置好,天子亲临杨府吊孝。洒泪祭奠之后,抚慰杨府老少道:“朕决定为杨将军举行国葬,建衣冠家。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生荣死哀,皇恩浩荡,杨业九泉之下也应含笑了。”佘太君施礼道:“请万岁恩准杨府即日开炉,打造兵器,全家练兵,以雪国仇家恨。杨业一生忠义,赤胆保国,如今埋葬辽邦,阖家不安,请陛下派人迎回他的骨殖,魂归故土。”皇帝应允,佘太君于是就命延昭主持打造兵器,又派焦赞、孟良二位将军潜入敌国盗骨。半年之后,焦、孟二将历尽艰险,不负重托,将杨令公的遗骨带回东京。这天,杨府老小正在商议如何安放骨骸,工匠头目进厅禀报:“全部兵器如数完成,尚余一炉铁水派何用场?”延昭道:“就铸一座聚将钟吧。敲钟为号,校场练兵。”佘太君心中一动,对众人道:“你父亲一生戎马,一听说敌人来犯,就热血沸腾,我就按照他的心愿处理他的后事吧!”她在众人簇拥下,捧着杨业遗骨来到后院工棚。炉火熊熊,铁水通红和朝霞交相辉映。“夫君,这是你最好的归宿!”佘太君对天遥拜,虔诚地将遗骨洒人沸腾的铁水之中,化做缕缕轻烟,又道:“忠魂铸入铁钟,永保大宋江山!”聚将钟铸好了,高悬杨府院中,此钟形状奇特,犹如一件实心兵器,敲起来声音镍铬,激动人心,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每天天不亮,杨延昭亲自敲钟,杨家上下闻钟即起,苦练杀敌本领。警钟长鸣,使东京军民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强敌压境,就连皇帝听见钟声也不敢再睡懒觉,连忙爬起来处理政事。一天深夜,杨府上下睡得正香,忽然被钟声惊醒,都一跃而起,飞快地聚集在聚将钟下,奇怪的是无人敲钟,钟却嗡嗡作响。佘太君道:“大家不要离开,国家一定出了大事。”话音未落,皇帝派人紧急召见杨延昭,原来辽国大军偷袭边关,长驱直入,形势险恶,朝廷已经任命他为统帅,领兵抵抗。杨延昭捧回帅印,校场点兵,率领杨家将奔赴前线,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捷报。

3、杨七郎打擂

杨七郎打擂说的是杨七郎疾恶如仇杀死奸臣潘美的儿子潘豹的故事。当时,大辽国天庆梁王发兵中原,北国兵将都很勇猛,如果不派良将抵抗,江山难保。宋朝廷选帅抵抗辽兵侵犯,潘美让其儿子潘豹摆下擂台,欲夺帅印与辽国共取大宋江山,潘心狠手辣,身上暗藏利刺,几天就打死数十名比武的英雄好汉。杨六郎忍无可忍,抖身上擂,往潘豹跟前一站,象只黑老虎一样,潘豹也吓了一跳,一看来人个头高矮和自己差不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潘豹怕遇上硬敌,小心上前说:“朋友,是打擂的吗?”“废话!”“报个名吧!’十郎对潘豹说:“潘豹,我赢了,就留个姓名,输了就拉倒。”说完左手一晃,右手抢拳就打,这叫黑虎掏心。潘豹一闪身,躲开这一拳,这时潘美在旁想:这是谁家孩子?敢和我儿子比武较量,决不是等闲之辈。他急忙对潘龙说:“小心点,别让你兄弟吃亏。”“老爹爹放心吧,这小子没什么能为,你看热闹吧。”潘豹和七郎插招换势打在一起。七郎的罗汉拳是从小就开始练的,十分厉害。杨七郎啪!啪!啪!拳脚施展开了,真是:拳似流星眼似电,身如蛇行腿似钻,缩小绵软巧,心神意

念足。台下人都看呆了。虽然潘豹经过名人点传,高人指教,手脚挺利索,可怎经得住七郎这趟罗汉拳?把个潘豹忙活得热汗直流。潘美是行家,一看七郎的拳脚可就愣了:这小子功夫可太好了,我儿子要吃亏:“来呀,弓箭手伺候,别让这小子跑了。”此时,潘豹拳脚慌乱,六郎步步相逼,猛然间,七郎左手一晃,右拳奔潘豹的太阳穴打来,这招叫单峰贯耳。潘豹忙低头闪过,谁知六郎这招是假的,乘他一哈腰,抬腿奔潘豹小肚“当”就是一脚,把潘豹踢倒在台上,七郎近前用脚踩住潘豹:“姓潘的,这回你有什么说的?”潘豹狗仗人势,还耍横的:“小子,我爹是大帅,你敢把国勇爷我怎么样?”这时,台下老百姓可乐了:“黑脸英雄,可给我们报仇呀!千万别放了潘豹。”这个说:“我昨天被他打了一拳”,那个说“我兄弟前天叫他踢断一条腿”,“我老叔叫他打死了。”七郎听到这些话,不由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伸手抓住潘豹的一只脚脖子,踩住潘豹的一条腿,把他给劈了,这时,台下人乱了。潘美“哎呀”一声昏倒过去。潘龙、潘虎忙叫五城兵马司黄龙派兵围擂台,抓凶手。潘美醒后指挥御林军捉住七郎,便要斩首,幸有八贤王说情,潘美才命六郎举午朝门石狮,若举不起来,即定斩不饶。不料七郎高举右边石狮过顶,潘美随即又生一计,说:“这不算数,我指的左边那只。”他以为七郎已经力竭,再次举狮必不济,可借机斩之。谁知七郎如有神助,他举起左边石狮旋转一周,随手扔下,呼的一声,竟将石狮前腿折断了。后来,皇帝赦七郎无罪,而石狮腿上的伤痕到现在还有呢。

4、巾帼英雄穆桂英

传说穆桂英出生时,异香满屋,持久不散。当时正逢八月中秋,桂花盛开,所以起名桂英,又名金花。穆桂英从小长得秀气,聪明伶俐,十分逗人喜爱。她跟着父亲和师父学习兵书战策,一点就通。十八般武艺学得样样精通,尤其那口绣绒刀,更是天下绝伦。穆桂英长到十五、六岁时,变得更加俊俏,做事也越加成熟。穆天王看到女儿已经长大,便把管理山寨的重担托付给他。穆桂英当寨主后,把山寨治理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受到寨中男女老少的拥护和爱戴。穆桂英光彩照人的事迹,还是她“献出降尤木,大破天门阵”的传说。那时,正是杨六郎镇守三关,遂城大败辽国元帅韩昌,肖太后不服,重振旗鼓,请高人摆下天门大阵,约请杨六郎破阵决胜负之际。杨六郎感到事关重大,派杨宗保去五台山搬请五哥杨五郎下山,共同破阵。杨宗保带领孟良、焦赞二将,取道峨口,路经穆柯寨,上了五台山见到五伯父杨五郎。五郎说,因多年未上战场,斧柄已沤坏,须去穆柯寨向寨主穆桂英讨取“降龙木”,更换斧柄,才能破阵。杨宗保听后,不知深浅,带着孟良、焦赞下山去穆柯寨。三人路上想着如何才能取到降龙木。孟良、焦赞合计,穆桂英如果不给就攻打山寨,把降龙木抢来。穆桂英得到有人攻打山寨的通报,带领女兵下山应战。她看到一个红脸的,一个黑脸的,还有一个白脸的英俊少年前来,正待发问,不想孟良出言不逊,说穆桂英不献出降龙木,就放火烧山寨。穆桂英一听非常生气,想教训教训他们。孟良和焦赞哪里是穆桂英的对手,几个回合就打得丢盔弃甲,败下阵来。杨宗保见状,拍马上前,不料被穆桂英活擒上山。回到山寨,穆桂英见杨宗保生的俊秀,又觉得面熟,仔细一看,认了出来,正是三年前自己在离山紫霞官学艺时,救下的三关元帅杨六郎的公子杨宗保,不觉粉脸通红,芳心乱跳不止。原来,杨宗保在紫霞宫养伤期间,得到了小道姑的精心护理,两人一见钟情,被穆桂英的师父离山圣母看出。

杨宗保走后便由师父作主,将穆桂英的终身许给杨宗保。现在杨宗保就在眼前,穆桂英又不好直接了当地说明,只好拐弯抹角,对杨宗保进行开导。不想杨宗保一听,一个山寨女子向自己提亲,宁死不允。等穆桂英把真情说出,杨宗保也认出了穆桂英是在离山养伤时护理自己的小道姑,转怒为喜,答应了婚事。再说焦赞和孟良见杨宗保被活擒上山,想着凶多吉少,回到三关,报知杨元帅。杨六郎听了大怒,速来相救。两军阵前,杨六郎被穆桂英走马生擒,正在此时,被杨宗保看见,急喊:“哪有个儿媳抢公爹!穆桂英听了羞得满面通红,急忙将杨六郎抛下,拍马上山。杨六郎被抛下马来,哭笑不得,头也不抬,上马回营。杨六郎回到帅府,对穆桂英不但没恼怒,而且赞不绝口,认为穆桂英年少有为,真是女中豪杰。于是经过一番思虑,定下了“斩子纳贤”之计,引穆桂英救夫归宋,大破天门阵。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传统戏“辕门斩子”。穆桂英来到三关,由双天官寇准提议,八贤王传旨,为杨宗保和穆桂英完婚,全营庆三天。之后,经杨六郎保举,八贤王准奏,穆桂英登台拜帅,统领兵马,攻打天门阵。这天门阵,是按五行八卦所摆,讲究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个阵都有阵门、阵眼、阵脚、阵胆,而且大阵套小阵,子阵套母阵,阵连阵,阵接阵,阵挨阵,阵靠阵,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共是一百单八阵。穆桂英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又有她的恩师高山圣母和任道安、郑道平、李大威等几位世外高人的协助,杨家将祖孙、母女、父子、夫妻全部上阵,齐心协力,一举攻破了北辽的天门阵。自此,辽国一厥不振,再也没有力量南下侵扰了。

四、名人游览天被杨府

1、王光美游览天波杨府 1994年间月 11日,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女士参观了天波杨府的整个建筑群。当她得知天波杨府是自筹资金重建时,赞扬地说:“天波杨府建设得好,但重要的是要管理好。”

2、李德生赞“杨家将” 1995年4月7日,国家领导人李德生先生一行步入天波杨府,当李老听完讲解后说:“塑像逼真,你们采用这种形式表现杨家将,再现了杨家将的雄风。”

3、杨清钦先生寻根访祖到杨府 1995年9月月日,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先生一行以人从台湾来天波杨府祭祖,并为天波杨府二期工程东院演兵场的建设,捐资10万元人民币。

4、杨成武为天波杨府题名 1996年3月8日,杨成武将军专程来访天波杨府。一代名将“造访”北宋年间抗辽保国的“杨家将”本已是令人关注的新闻,而且还带有寻根问祖的“家族色彩”,杨成武正是“杨家将”的后裔,天波杨府匾额由杨成武将军亲题。88岁高龄的杨成武将军参观之后说:“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都很好,我们这次是来学习的。‘杨家将’是爱国武将,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特向天波杨府赠送了一本由他亲笔题名的《杨成武》生平画册。

杨家将 篇二

大郎杨泰字延平,使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氏解语,次妻周氏云镜;

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乃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二郎杨永字延定,使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氏金花,次妻邹氏兰秀;

耿金花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邹兰秀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三郎杨勋字延光,使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氏月娥;

董月娥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四郎杨贵字延辉,使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

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

孟金榜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平素里大郎延平和二弟、三弟、四弟这哥儿四个都是在边关代州尽忠职守。

五郎杨春字延德,使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氏赛英;

马赛英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

六郎杨景字延昭,使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氏熙春;

柴熙春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七郎杨希字延嗣,使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

呼延赤金为原北汉降将楼烦关白袍令公呼延平之女。

八郎杨顺字延顺,使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氏绣英;

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将王锦的遗

腹子,本名王顺。当年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蔡绣英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八姐杨琪字春花,使梨花嵌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铜锤班指挥使,铜锤程普;

据《下南唐》程普乃南唐鲁国公程飞虎之子,即程咬金后人,程飞虎阵前丧命,托孤于高怀德,后为令公收养于火塘寨。

九妹杨瑛字秋菊,使朝阳灿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

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

杨继业这八个儿子里出了四位小侯爷,加上佘太君被封的无佞侯,杨门是一王五侯,在大宋朝开国九王八侯里号称“王侯第一家”,无人可比。上阵之时八个兄弟各自把守八面飞虎军旗,人送外号叫“杨家八虎将”。

据《杨家将征西后传》:八虎各自有十个媳妇,这十个媳妇多是河东各家令公的之女,与杨令公是过命的交情,故与杨家结成姻亲。这十个媳妇里后来又多了四个,是七郎次妻,闯幽州于杜家山所结杜金娥、六郎次妻玉林公主王怀女(即别本西岐王王兰英)、四郎次妻,辽国萧太后次女铁镜公主、八郎次妻,辽国萧太后三女玉镜公主,合共是十四位媳妇。后来穆桂英挂帅,佘老太君百岁出征时,花解语已出家而去、柴郡主与两位辽国公主都是金枝玉叶没有随军,一共是十位媳妇和八姐、九妹一同出兵讨伐西夏,届时都已丧夫,所以那段书就叫做“十二寡妇征西”。

家谱学 篇三

家谱学。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家谱学。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家谱学

基本术语

世系表:血缘数据库。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

谱名:辈份代码。在修订家谱时,谱名和谱名排序就已经确定。谱名有其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家族老人认为押韵的话语,然后按照辈分,在名字中加入谱名。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因此谱名通常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家谱:家族史。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凑、聚在一起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而分子以及分子的结构最终修炼成了现在看到的一本本的×氏家谱。家谱修订权曾一度为氏家大姓垄断,但明代起有了转变,民间私修家谱蔚然成风,这股台风一直吹到了今天。手握家谱,上溯到的祖先就算是秦桧,也自封为名门之后。

图像:必要装饰品。家谱虽是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但图像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谱中的图像包括祖先肖像、风水图、所居村庄图等,到了近代,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照片特别是家人合照,也成了家族生存状态的重要佐证,收入到家谱之中。

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家谱是仅限于家族内部流通的参考资料,因此在保管和保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家谱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每部要编成号码,颁发本族各房领取,每位领谱人都有唯一的号码,称领谱字号。一旦发生鼠咬虫蛀、遗失散落,或是私自誊录、鬻谱卖宗,就可根据登记材料找到当事人,追究其不孝的罪责,并依照家法从重处罚。

谱序:序言。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由于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十几篇甚至几十篇。

余庆录:续后篇。在家谱修完后,修著人会专门留出数页空白纸,使领谱的各家能够将日后遇到的生卒、嫁娶、迁徙、继嗣等家族事宜记录在案,以备续修家谱。这种留待后世子孙续修的方式,也象征了子孙后代的绵延不绝。

家训:思想品德守则。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家训已由劝诫的法律层次上升至了劝行的道德层次,将修身、齐家的修行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中。颜之推、朱熹、陆游推行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在训导中留下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现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家谱堂号:图腾。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余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有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房支:家族中的原子。简单地说,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谱例: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

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特分支。形成或成为“支谱”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择业、迁徒等原因,游离在原宗地所发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谱”,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属某宗之下的一个分支。支谱仍属于族谱范畴。

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虽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对谱碟的称谓单位则多有使用“乘”,是谱牒定量的又一别称。谱中有如:“以上大乘,每乘拾八本。”这里所谓的大乘非指佛教“大乘”之意。乘,本为春秋时晋国的史籍名,以后引申到载史之类的书,可称“史乘”。因此将谱列入史类称乘,大乘即本族总谱和门谱的合称,如“每乘拾八本”,即这部完整的谱碟共十八本。

义田 又称“义庄”,指宗涝用于赈恤族内贫寒人家和奖励贞节义行的田产,始创于北宋范仲淹。范仲淹创设义庄的初始动机是:‘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宋人小说类编》卷一)义田大多由宗族显贵捐献而产生的,一般设有专人管理,以防族人侵渔,并且不准典卖,地权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人的生活困难。故顾炎武说:设立义庄“夫惟收族之法行,而岁时有合食之思,吉凶有通财之义。”如此“不待王政之施,而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矣。”(《皇朝经世文编》卷八)清朝政权考虑到义田的巨大作用,严厉惩罚那些盗卖义田的不孝子孙,以保护宗族公产。

家讳 即家族或家庭之内的忌讳,又称“私讳,”与“国讳”相对。古人视直呼尊长姓名为大不敬,故晚辈在日常言谈和使用文字时,要回避祖、父等长辈的名字,做到“臣不言君名,子不言父名。”家讳现象,周代即以出现,汉晋逐渐盛行,至南北朝进入全盛,后世相沿,但明清时稍松。依家讳要求,外出写家信,信封上忌用父亲名字,而要用本人名字写成“某某某平安家信,”对别人说起自已的父母,亦多用“府君”、“萱堂”、“椿庭”、“家父”、“家母”一类的词代称。在行文时,如遇与长辈相同的字,则以改字、缺笔等方法加以回避,以表尊敬。如苏东坡作序,一律以“叙”代替“序”字,以避父讳“序”;司马迁父名“谈”,故他在《史记》中从未用“谈”字,家讳发展到后世已不限于文字和称呼上,如晋代桓玄父名“温”,其家中讳说“温‘,因来宾要求温酒竞至大哭,排辈 宗族内以宗谱规定辈分用字以公开族人所处的辈分。族人在命名时(尤其是男性),名字中必须含谱定辈分用字,放于名字中间,俗称某字辈,以此作为族人相互关系的标志,防止族内人际关系发生混乱。这种规定自汉代开始,明清时期的大家族颇为盛行.如江西九江吴氏的排辈为:德里伯志盂,时添国道中,之登光宗应,茂学仁宜从。周邦新进化,富寿兆长荣,昭代闻仕启,恒慈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大同。江西靖安钟氏的排辈为: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可见,排辈用字连接起来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浓厚的尊祖意识以及对于宗族繁荣昌盛的期望。

遵昭穆 是在周代确立嫡长继承制的前提下,为适应宗族组织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行辈标志制度,其盛于西周,后世则仅用昭穆表示辈分如父子的关系。其制,在确定宗族庙次和墓次时,始祖居中,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左昭右穆,依次转换,以使在祭招、丧葬、继承和赐爵等礼仪活动中明确区分行辈,严防宗族内部的辈分发生紊乱。故<礼记·祭统》:“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大庙,则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周礼·夏官司马·司土》:“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周代设专官区分昭穆,如小史、小宗伯等。小史负有辨昭穆的责任,就是指史官应根据系世来确定王族成员的行辈。《周礼·春宫宗伯·小宗伯》特别强调小宗伯的一项职责是:“辨庙祧眨昭穆,”意即在为某位祖先建立宗庙时,朝廷的典礼官便要事先根据死者行辈标志的昭与穆,来确定其宗庙应建在宗庙群中的昭组还是穆组的位置上。这种以昭穆区分行辈的办法比较原始,在汉代被以行辈字标志行辈和方式取代。

九族 是先秦时期概括宗亲关系的一种说法,以西周为最典型,见于《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关于九族所包含的亲属范围,古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九族全系父系宗亲,即指上至高祖,经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直至玄孙的九代的合称;其二,认为九族亦包括异姓有服的亲属,指父族

四、母族

三、妻族认为几族亦包括并姓百服的亲属,指父族

四、母族

三、妻族二,具体分布为:父族四指五族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子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指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之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妻族二,指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可见九族是一个较大的亲属团体。后世在概括宗亲关系时基本上不用九族的提法。六亲 即六代宗亲。古代有宗族亲情到第六代为止的民间成规。<礼记·大传》:“六世亲属竭矣。”《贾谊新书》:“人之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日父,父有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昆弟,故曰从父兄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从曾祖而昆弟,故日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备于六,此之谓六亲。亲之始于一人,世之别离,分为六亲。亲戚非六则失本末之度,是故六为制而止矣,六亲有次不可相谕,相谕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是故先王设为昭穆三庙以禁其乱。”依此,到了第六代,即出了五服,已无亲情关系。宋代以后,以族规、义田、家训等为特征的宗族制度开始兴盛,宗族亲情被无限延伸,以激发族人的木本水源之思,但仍然注重六亲之制,只不过与六亲之外的族人可以保持较谈的宗族亲情。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1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3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体例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讚、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讚、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2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5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3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6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的纂修

家谱是一个家族、宗族全面、详细的记录,堪称家族、宗族史或家族、宗族百科全书,同时家谱又起着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纂修家谱可说是中国古代家族生活的一件大事了。古人对纂修家谱可以说是谨慎而又隆重的,将修谱视为宗族中的头等大事。有些家族在纂修家谱时请本族或族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撰写部分内容或题写序言,如欧阳修撰有《欧阳氏谱图》、苏洵撰有《苏氏族谱》、曾肇撰有《曾氏谱图》、王安石撰有《许多世谱序》、文天祥撰有《跋李氏谱》等。其主要目的是借以扬名和炫耀,但从另一侧面也保证了族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部家谱从酝酿重修或续修到新谱修成,中间有许多过程,这里分别叙述如下:

1、家谱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平时分项记录族人的情况如家族成员凡生丁口、行冠礼、结婚时均须预先立册一本,以便以后陆续增入新添丁口。每年冬至祭礼祖先前,家族内各房须将男丁情况报至族里,同时将婚、嫁、卒、葬等一并报上,以作为日后修谱续修的依据。

(2)平时由各房单独记录,再按时汇总登录平时家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就由各房或各支单独记录和掌握,各家族成员也主动将变化情况报告房长,如生丁后须报以下内容:某房、祖某、父某、行某之第几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每年冬至,各房长将该年的全年变动情况造表登记后送入族内,再由专人登入总册送至族祠或派专人保存,到修谱续修之年时再拿出来使用。

(3)由各户按时报告变动情况如山东曾参后裔在祠堂内设有《纪年簿》,规定族内成员生子三天命名后即报告族长,登名于簿,记明出生时日;去世者,家属半年内将死者寿数、葬地报告登记;即媳妇,要求把女方生日、娘家情况记录在簿;迁居外地者,要一年汇报一次情况,注明居地等项,以便族长记录。

(4)修谱时普查填表而后汇总纂局格式如下:第几某户、几十几代、名某、年几十几岁、现居某县某村、习何业何职、曾祖名某、号某、何指、在否、父字某、号某、何指、在否、有子几人、名某。

(5)派人外出实地调查这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有些家谱在载录修谱人员时称从事这项工作者为“采访”。外出实地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迁居外地的本族成员的基本情况。

(6)各支族提供有些家族规定:修谱前两年,各支族要将各自的情况先行编好送来汇总,各房“预先编订,早发传启,汇齐修梓”。

(7)利用旧谱资料这也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几乎所在的得修谱、续修谱都是在旧谱基础上参核考证,拾遗补缺再填加新材料而修成的。

(8)利用御赐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则载有宋、明两朝五位皇帝赐给族人的八首诗词及唐朝时发给林家的免税役户贴。

(9)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它书籍、资料中抄录资料一些大家族的家谱收录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或在正史中有传,或有文集行世,或在方志有载,另外他们与同时代的族外好友或有彼此酬唱、书函往来。这些酬唱、书函等也许收录于他人的文集之中。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在修谱、续谱的过程中遇到,因而正史、方志、文集和其它书籍、资料也成为修谱时不可遗房的重要宝库之一。

(10)辑录族人所撰诗文及其它存稿如贵州黄平县新州镇周家山《周氏族谱》除记载周瑛的传记外,还收了他的诗词、散记和其它文字,并对他的著作《草庭类稿》予以介绍。

(11)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它材料

(12)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家谱资料的收集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现有家族成员变动情况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已故家族成员资料的收集,这两方面的工作艰苦而细致。只有将重修、续修家谱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得扎实、有效,才有可能修成一部资料全面、引证广泛的好的家谱。

2、家谱的纂修纂修家谱是家族、宗族的一件大事,根据家谱资料记载,纂修家谱须得家族、宗族大部分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重修、续修家谱的时间古无定制,一般是三十年一修的,也有二十年一修甚至十几年一修的,还有由于兵荒、灾疫、迁徙等原因而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未修的。

纂修家谱前,家族、宗族一般都要成立修谱机构,即所谓的家谱编委会或谱局,由族长担任主修。编委会通常由主修、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编委会的人数多少主要依据家族、宗族的大小而定,由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较大的编委会如《张氏统宗世谱》编委会人数达二百四十八人。

有些家族则延请谱师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来纂修家谱。延请谱师来纂修家谱,诚然能对家谱的体例、格式、文字等有所保证,但由于谱师出于谋利或其它原因,在纂修家谱时常常“捏造谱牒”,“附之贵显”,“其先莫不由王侯将相而来”,使一些家族的家谱严重失实,形成“赝作”。

家谱编委会即谱局成立之后,即进入纂修族谱的实质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二:一为收集资料,一为筹集经费。收集资料一如前述,此不赘言。经费来源一般是来自族产收入,如族田、祭田及春它田地的收入,族内公共财产出租给个人的收入等。除此而外,每个如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女子因不上谱,故不必交纳)。经费的第三个来源是族中一些有钱成员的捐助。较大的捐助来自族内有较高经济地位的成员,尤其是那些没有官职或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富裕商人,他们为了在家谱中多占些篇幅以光宗耀祖和显及后代,常常用较大的经遇资助修谱来达到目的。

一些家族每次续修族谱筹集到的经费往往不够用,只好修完为止,不能刻版印刷。

一俟经费筹集就绪,编委会就进入谱局动手编修,这在谱学中称为“开局”。首先要拟定修谱凡例,一般是依据旧谱凡例根据时代需要而增加删减。凡例定下来后,要张榜通告族内成员,使他们明确此次修谱的编修宗旨及基本体例。书稿编好后,即请人认真刻写和印刷,临修、校阅负责审核和校对。

一部家谱经过这些程序后才算修竣。装订完毕后,谱局再次张榜通知族内成员,然后择定吉日,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以大轿将修好的新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做“出谱”。再择定吉日,举族男丁不论老幼,均沐浴更衣,穿着一新,虔诚地对家谱予以礼拜,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拜谱完毕后,族长拿出朱笔开始发谱,一般是每房一部,祠堂留一部。谱领完后,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家族、宗族,于当晚举行盛大宴会,所有参加礼拜的人,都可按着尊卑长幼的顺序入座就餐。

综上所述,家谱的纂修是一项庄重、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既要求有全而翔实的资料,又要求有充裕足够的经费,这样才能修出一部比较象样的家谱。“盛世修志”,家谱的纂修和地方志一样,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时奢谈家谱,只能是望梅止渴或水中望月,是极不现实的。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十方清静 [4楼] 发表于:2010-03-20 16:31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4 精华: 337 发帖: 23083 威望: 38381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beij 注册时间:2009-04-07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

杨家将的家谱 篇四

杨家将的家谱

第一代: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

第二代: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杨弘远高阳关前阵钤辖保州刺史杨嗣:名将杨信之弟,是杨家将七郎原型也是演义中假杨滚的原型)

第三代:火山王杨滚之子:杨继忠(杨继周杨继康)、杨继孝(杨继凯)、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火山王金刀王都虞侯金刀令公杨继业(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杨无敌)、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杨继祖、杨崇训(杨重训杨重勋)

第四代:

(1)火山王金刀王杨继业之子:忠孝侯杨延平(杨延昭杨泰杨渊平杨延朗)、义勇侯杨延定(杨延浦杨永杨延定杨延广杨延用杨贵)、忠武将杨延光(杨延广杨勋杨延训杨延辉杨延庆杨顺)、杨延辉(杨延玉杨贵杨延环杨延朗杨□ 化名:木易)、杨延德(杨延环杨延贵杨春)、金枪将保灵侯杨延昭(杨延贵杨景)、敏烈侯杨延嗣(杨延彬杨希)、杨延顺(杨顺义子:原名王平 化名:王司徒)、杨延兴(原六朗部将自认是杨九郎六郎义弟业继业义子自己号称杨九郎自认义子:原名杨兴)、银枪将假六郎假杨景杨延惠(因其代六朗而死和生前有认六郎为兄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子死后追封:原名任堂惠)、杨延琪(杨琪杨八姐杨春花)(女)、杨延瑛(杨瑛杨九妹杨秋菊)(女)、杨延琼(说呼全传中呼延丕显之妻子)(女)、杨延琅(女)、杨排风(小说中最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女,演义中没有)(女)

(2)杨崇训之子:杨光扆

第五代:

(1)忠孝侯大郎杨延平之子:杨宗显(《金枪传》人物)、杨传永、杨德政、杨宗广(杨文广)、杨充广

(2)义勇侯二朗杨延定之子:杨宗魁(刘版杨家将中,最特别的一个人物,长象和其父亲一样十分相识宋皇,最后死因也基本一致)(杨宗孝《金枪传》的名字)

(3)忠武将三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宪(刘版杨家将中,貌似潘安是评书中常见的小生型武将,擅长弓箭有塞李广之称,类似薛丁山一类人物)(杨宗繇《金枪传》的名字)

(4)四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登《金枪传》的名字)、杨宗峰(杨忠峰)、杨宗原(四郎二妻其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杨宗锋《金枪传》的名字)

(5)五郎杨延德之子:杨宗槐(杨宗瑶刘版杨家将中,杨家唯一长象不雅的武将,昙花一现,轻功高强,评书里常出的矬子,力大无穷呼延平类人物使用的兵器也是棒槌)

(6)保灵侯六郎杨延昭之子:定国王平南王杨宗保(杨宗闵)、杨宗勉(杨宗冕杨宗显杨宗闵)、杨宗政、杨宗奎(刘兰芳评书版,六郎、大刀王兰英之子)、杨秋菊(女)、杨心茹(女)(明版杨家将和五虎平南中杨七姐)

(7)敏烈侯七郎杨延嗣之子:杨宗英

(8)八郎杨延顺之子:杨宗连(杨宗德杨宗林杨宗奎)、杨宗飖、杨宗土(八郎二妻其耶律银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土)

(9)九郎杨延兴之子:杨宗唐(随父并入杨家)

(10)十郎杨延惠之子:杨宗童(任宝桐其是六朗义子也是佘太君认的义子任堂惠之子:原名任宝童)

(11)杨光扆之子:武伯候杨琪

第六代:

(1)平南王杨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杨文广、二令公杨文举(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杨金花(女)、杨宣娘(杨文姬)(女)、杨充广、杨文贵、杨文藩(义子:原名杨藩)、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

(2)杨宗勉之子:杨文震(杨震)

(3)杨宗唐之子:杨文悦(随父并入杨家)

(4)杨琪之子:杨畋

第七代:

(1)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之子:杨怀仁(杨公正)、杨怀兴(杨唐兴)、杨怀恩(杨彩保)、玉面虎太平王杨怀玉(化名:吴玉)、杨邦玉、杨邦仪、杨邦怀、杨闹红(女)、杨满堂(此女将只有传说北海予风景区号称“甘肃第一园”,其中马踏泉最负盛名,它不仅有宋代杨门女将杨满堂西征的美丽传说)(女)、杨月满(后宋慈云走国全传杨文广二十个月出生的女儿)(女)

(2)杨文震之子:恭武王武安信王武安和王同安郡王殿前都虞侯检校少保杨怀存(杨存中杨沂中杨恭武)、杨怀居(杨居中)、杨怀执(杨执中)、杨怀安(杨安中)

(3)杨充广之子:杨贵迁

(3)杨畋之子:杨祖仁(4)杨文悦之子:杨怀震(随父并入杨家)

第八代:

(1)杨怀玉之子:杨士奎、杨士亮、震北侯金锤大将杨士瀚(杨世汉 化名:花昆)、杨士鹏、杨瑞娘(女)

(2)杨怀存之子:杨士偰(杨偰)、杨士倓(杨倓)、杨士傿(杨傿)

(3)杨邦怀之子:杨广荣

(4)杨贵迁之子:杨光震、杨光德

第九代:

(1)杨士瀚之子:红梅童子杨金豹、杨彩凤(女)

(2)杨光震之子:杨惟聪

第十代:

(1)杨金豹之子:杨满堂(杨再兴)

(2)青面兽杨志

(3)杨惟聪之子:杨选

(4)杨再思

(5)杨广荣

第十一代:

(1)杨选之子:杨轸、杨轼

(2)青面兽杨志之子:杨若兰(女)

(3)杨再思之子:花枪小将杨再兴

(4)杨广荣之子:杨畋

第十二代:

(1)杨轼之子:武毅侯杨粲

(2)花枪小将杨再兴之子:杨继周

(3)杨畋之子:杨再礼、杨再取、杨再光、杨再兴

第十三代:

(1)杨粲之子:英烈侯杨价

(2)杨再兴之子:杨正修、杨正拱、杨正心

第十四代:

(1)杨价之子:杨文、杨大声

(2)杨正心之子:杨德、杨留、杨陈

第十五代:

(1)杨文之子:杨邦宪

(2)杨德之子:杨春

本文发布于:2023-02-17 02:0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66443691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杨家将的家谱【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杨家将的家谱【4篇】.pdf

标签:家谱   杨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