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现状分析
1、制造能力
⑴主机产品制造能力
内燃机车:制造东风
4、东风
5、东风10系列和CK(出口)系列、GK(工矿)系列机车。其中东风4D型客、货运机车为主导产品。还制造了“神州号”“金轮号”“普天号”内燃动车组,具有年产300台的能力。
电力机车:韶山J3型货运、韶山4G型货运、韶山7E型客运、韶山3B型客运机车,具有年产100台的能力。
铁路车辆:C64K型等敞车,具有年产2000辆的能力。 机车修理:东风4D型为主的多种内燃机车,具有年修理150台的能力。
⑵关键部件制造能力
柴油机:具有年产360台的能力。
转向架:具有年产400台的能力。
车体钢结构:具有年产400台的能力。
2、产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公司根据中国铁路“高速重载”和电气化趋势的上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时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迅速形成了多元经营的新格局。2000年试制成功韶山4改型货运电力机车;2002年研制出韶山7E型客运电力机车;2003年研制出铁路提速重载急需的韶山J3型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截至当前总
产量已达108台。2002年研制出城市轨道车辆。目前,公司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已形成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城市轨道车辆三大支柱产业。
3、国内外市场
国内市场:建国以来公司机车产品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同行业的第一位,累计生产机车6600余台,干线内燃机车市场占有率达50%。同时,公司还大力拓展路外市场,先后有多种型号机车开拓出电力、冶金、化工、油田、港口、矿山等大型企业和地方铁路市场。
国际市场:公司继1992年首次向缅甸出口内燃机车以后,近两年又连续向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出口机车。目前公司已向10个国家出口机车或签订出口合同达377台,占我国内燃机车出口总量的80%以上。
二、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及措施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对公司来说是两大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家、辽宁省和大连都明确提出将机车车辆作为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予以扶持,这些为我们机车车辆工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公司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市场深入分析,瞄准“三个一流”(世界一流的技术、世界一流的产品、世界一流的基地)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深化企业改革,力争到2010年,主要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耐久可靠性
全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公司跻身于世界铁路机车车辆和城轨车辆知名企业的行列。为此我们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加快、三大基地”的未来发展思路。
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生产经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两个加快:一是要千方百计加快改革,把一个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问题较多的百年老厂改革成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充满活力的开放型企业。
二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在做强做精“两条铁轨”的同时,开拓柴油机市场,实现产品扩张,把企业做大。
三大基地:一是国内机车制造基地(含柴油机制造);二是出口机车制造基地;三是城轨车辆制造基地。
为实现上述发展规划,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1、全力做好铁道部技贸结合,技术引进工作
铁道部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正在加紧进行技贸结合,技术引进工作。公司已被铁道部列为六家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目前正在抓紧配合铁道部积极与美国GE公司和GM公司进行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按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全力做好项目的分析论证,争取尽快取得谈判成功,从而使公司获得世界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
2、积极筹建新厂区,全力打造出口机车制造基地和城轨车辆制造基地
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出口机车制造基地和城轨车辆制造基地,加上现有厂区国内机车制造基地,形成三大基地为主的机车车辆产业。新厂区面积约11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约10亿元,设立出口机车和城轨车辆两大项目。将新建厂房20万平方米;新建动态试验线3.5公里,新增制造设备86台(套)。整个项目完成后,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生产基地,可使公司出口机车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将建成全国城轨车辆的重要生产基地,可使公司生产的城轨车辆工艺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年生产内燃机车100台、电力机车150台、城轨车辆250辆的生产能力。
3、发挥大连市柴油机产业的区域优势,拓展柴油机产业大连市作为我国柴油机的制造基地,有着高、中、低速完整的柴油机产品,基本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这就为打开整个柴油机产业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柴油机经过40年余的开发研制,重要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40系列柴油机已经形成4缸、6缸、8缸、12缸和16缸等不同缸数、不同功率等级的产品系列,运用功率可在1000马力到5000马力之间选择,成为我国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代表。
为此,公司将充分依靠大连市柴油机产业的集聚优势,全力拓展柴油机市场领域。我们要继续强化柴油机的合资合作,快速
提高开发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合作开发大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适应未来环保要求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柴油机,实现借梯登高。按照这一原则,公司正在积极寻找世界级水平的合作伙伴,已经与多个世界知名公司进行了谈判。
这个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我国最先进的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基地,产品不仅用于铁路内燃机车,而且可以逐步拓展到矿山、油田、工业发电以及军、民用船舶动力等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快企业改革,依靠体制创新使企业轻装上阵
公司作为老国企,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困难,改革任重道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我们感到加快老企业改革,解决多年计划经济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公司正加紧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结合贯彻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司于去年11月完成了内部组织机构调整重组,今年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了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完成了电子器件厂的小企业改制方案,完成了生活服务中心改制方案,两个方案已报国家有关部委审批。今年年内还要再完成1-2个辅助后勤小企业改制。厂办大集体问题是公司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公司现有7个厂办集体企业,总人数达5000多人,其中国有职工355人;净资产只有4000多万元,其中租用公司资产的净值1000多万元,总负债已高达1.3亿多元,公司准备今年年内完成1-2个集体企业改制。
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 篇二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金融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 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但是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其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或者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上,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在各个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的具体问题中。至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如何规划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何充分调动、合理分配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何加强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确定统
一、科学的标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开发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人类生存方式。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发展形态变革与基础技术平台转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入世的现实需要。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 1
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我国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三、国内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见成效、“十五”再攻关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化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截止到1999年底,银行系统已经配置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截止到2001年6月底,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ATM)4.9万余台,销售点终端(POS)33.4万台。
2、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内联网建设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初步完成了本系统内联网的建设,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金融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建设成连接全国250 多个城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的金融数据通讯帧中继骨干网,支撑金融数据的传输。
3、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
(1)初步建成全国范围的电子清算系统。“八五”期间,人民银行已经建成金融卫星专用网络和电子联行系统,现已开1409个电子联行收发站,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1000多个发达县。2000年,全国转发往帐3163万余笔,转帐交易金额235488 亿元。“九五”时期,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电子汇兑系统,客户的异地转帐业务24小时内就可到帐。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银证转帐系统进行证券帐务信息的交换。
(2)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到2001年9月底,全国共有发卡机构55家,发卡总量超过3.58亿张,发行国际卡近20万张,全国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银行网点发展到13万个,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邀商户已发展到15万个,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5.1万台,销售点终端近35台。建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及18个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此外,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和支付网关已经开通,支持了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发展。(3) 建成人民银行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电视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提高了央行的办公效率,在国务院各部委中率先实现了经网络传送机密红头文件。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工程建设和网络金融服务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已经在部分城市投入生产试运行,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银行间清算效率,加速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4、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全国近万个保险机构安装了高效运行的计
算机系统,各类保险业务已实现上机处理,日处理量达到数十万笔。在全国5000 多个保险独立核算单位部署了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财务处理的高度集中。此外,随着全国保险三级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各类网上保险应用也将有一个实质进展。
5、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启动了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准实时行情发送、无纸化托管、计算机自动撮合和异地交易中心联网等几个阶段,现已进入到全程电子化交易模式,无纸化电子交易已在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推广使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这为我国金融业实现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所要解决的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问题,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策略、金融科技迎新体系、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2、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表现在金融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统一协调的步骤,存在很多重复性建设。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也未能形成统一体系,且尚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联机处理系统也存在接口和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给信息交换、系统整合带来了困难,而且也极易形成各种安全隐患。
3、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以及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因此我国现有的金融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9.11”事件也给我国金融业深刻的启示,即必须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尽可能地保证国家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行。
4、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我国各金融机构出于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的需要,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内联网系统,但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社会发展的动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这直接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5、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我国金融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以业务为核心的金融信息系统偏重于柜面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高层次客户多领域、个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务需要,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等的集成、分析、挖掘和利用,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导致银行风险管理失控、丧失业务机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等问题。
6、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动作模式,成为金融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按照银行应用网络技术的水平,将银行信息化分为局部应用、内部集成、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五个层次,目前国内银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前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7、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尚不健全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金融业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机制还不能适应竞争环境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入世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缺乏一种现代管理科学指导下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体制臃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
8、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金融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如电子签名、电子证书等)的合法性、有效性,成为争论的焦点,急需国家立法界定。同时,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还要借助于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依赖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五、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探讨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应对国际金融业挑战,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需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的总体框架是:战略研究为金融信息化的龙头,网络建设为金融信息化的基础,标准和安全为金融信息化的保障,银行、保险和证券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金融信息化的应用。通过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1、制定出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及发展道路;
2、建设金融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环境,包括制定金融信息化领域主要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信息化产品的生产提供统一的企业标准;
3、到2003年底,完成覆盖全国数十万金融机构的跨系统网络间互联平台建设,基本实现金融服务综合化、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实现银行卡联网联合;
4、基本实现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建立完整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初步建立起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为金融系统进行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工具,带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建设;
6、实现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开展客户中心、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新型金融服务,在金融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总之,通过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将为未来的金融信息化搭建一个基本框架,而这一框架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EB]北京:金网在线,2003.3
[2]卢小冰。推进金融信息化,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简介[J]中国金融电脑,2002.1
[3] 唐世渭, 童云海。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与十五期间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电脑,2002.8
[4]董丽英。从入世看我国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02.2
[5]王元龙。 加入456 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0.3
[6] 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02.3
[7]付亚东,张焱。从金融信息化到信息金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5
[8]王月霞。21世纪金融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
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篇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
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提到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公司无疑是饮料行业的老大,它凭借着独特的秘方,悠久的历史,严谨的作风在全球的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公司是成功的,它的发展是永久的,经久不衰的。
【关键词】可口可乐 ;战略管理;SWOT分析
一、公司简介
可口可乐公司于1892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可口可乐公司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也是全国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
二、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产品
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健怡可口、雪碧、醒目、芬达
果汁饮料:美之源、酷儿
草本饮料:健康工房
茶饮料:茶研工坊
饮用水:水森活、冰露
维他命饮料:酷乐仕
三、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宗旨
(一)持续提高产品的质量
如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那么产品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所抛弃,那么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能够长久的不衰,那主要的原因就是可口可乐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装瓶厂推广的TCCQS系统,就充分的体现了这种理念。
(二)技术的不断改进
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到现在,他的包装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三)优质的售后服务
在炎炎夏日,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喝到冰凉爽口的饮料,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做到了这点,他给每个销售点都配置了冰箱,能够让消费者喝的凉爽。
四、可口可乐的公司策略
(一)从3A到4P
3A:“以客为尊”是可口可乐公司经营的基本策略,其具体的的市场原则有3条,即3A策略——要让顾客“买的到”;“买的起”;”乐意买’。市场
上处处都有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消费者随处都可以买的到,价格便宜,如果
顾客买不起,公司就无法生存,消费者喜欢喝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喝了之后
还想喝。
4P:即“大红广告“,随处可见的大红可乐招牌,吸引着消费者的眼
光;”渴望产品“,让消费者满足他们的欲望;”尊荣形象“,品牌形象的维
护,让可口可乐公司长久以来的营销活动受到消费者的肯定;”物超所值“,人人都消费的起,人人都能享受到可口可乐所带来的超值快感。
(二)市场策略——出奇制胜
当减肥成为全世界一种流行时尚,无论在哪个国家,哪种肤色,无论胖
瘦,女性们都高喊减肥的口号,高糖、高热量的可乐自然被她们拒之门外,而
不管可口可乐的味道多么吸引人,于是可口可乐抓住女人的这种心理,可发了
一种新型可乐——低卡可口可乐,在试饮料的活动中,其口感、健美功能都被
证明是一流的。同时为了赢得男性市场,可口可乐公司在宣传上双管齐下,制
作了一系列一,以男性为主要对象的广告,广告以“百闻不如一尝“为口号,主题在于宣传他的口味,而不 是其所含热量。广告收到了巨大的成效,低卡可口可乐凭借着独特的风味、特殊的功效,一上市就抢占了大部分市场。
(三)角色营销——酷儿风暴
角色营销的指建立在关系营销的新观念基础上,运用新的营销媒体、组
织,以满足角色需求和创造新的角色市场为中心的一种营销理论。它在本质上
是关系营销的一种延伸和深化,同时又有效的融合了网络营销和绿色营销。
酷儿果汁饮料的细分的目标群锁定在6~14岁的儿童,有香橙和苹果等多种
风味。可口可乐公司还通过理性诉求强调功效;果汁里添加丰富的维生素C及
钙,这给注重孩子健康的父母吃了定心丸,使酷儿赢得家长的信任。
成功的角色营销使酷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01年酷儿旋风席卷亚洲。同
年酷儿成了日本排名第一的果汁饮料品牌。在2002年的果汁饮料大战中,表现最抢眼的品牌非“酷儿“莫属。”酷儿“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
(四)通路策略——随处可得
1.通路策略。可口可乐认为,有人的地方就会口渴,那么,自然而然的就
需要他们的饮料。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可口可乐像自来水那样,也就是说:当
你扭开水龙头的时候,汩汩流出的竟然是冒着泡沫的棕红色液体——可口可
乐!
2.全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选择了本土化策略:仅仅提供可口可乐的原
浆,其余的全部在当地调配,当地瓶装,当地销售,通过实现本土化和专门经
营,可口可乐产品在全球遍地开花,其销售网几乎是无处不在。
3.网络魅力。要实现随处可见,当然也不能忽视网络的巨大威力。它打破
了国界的限制,延伸到世界额每一个角落。要将可口可乐的信息快速地,成本
低廉地传至到世界各地,网络是最佳的选择。
4、势不可挡的广告效应。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其广告和品牌保持高度一致
性,因此其广告宣传和品牌定位一般都是由其位于亚特兰大的总部统一遥控,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可口可乐公司非常重视广告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
不在的广告宣传。
5、声势浩大的赞助活动——可口可乐公司的奥运情结。可口可乐公司投入
巨资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宏大,是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而且
奥运会的理念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精神是相吻合的,奥运会的理念是“更
快、更高、更强”,而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宣传的品牌核心价值观是
“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这与奥运会的精神是恰好吻合的。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历年的奥运会上都会有为数众多的赞助商和他们乏善可
陈的奥运主题广告。这些广告并没有取得任何辉煌的成效,没有几家品牌是因
为奥运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可口可乐公司的历次奥运之行
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每一届的奥运会也都成了可口可乐公司诠释其品牌的最佳时机。
五、可口可乐公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可口可乐的优势包含了:品牌悠久、良好的质量、模仿困难度高、具有创
新的精神、强大的营销策略等。
1.品牌悠久,可口可乐的历史悠久,1892年艾萨坎德勒以美金2300元取
得可口可乐配方及所有权,1919年欧尼斯伍德瑞夫财团以2500万美元买下了
可口可乐,运用了许多的营销手法,让可口可乐公司扬名国际,1892至今也已
一百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不朽的成就。可口可乐公司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市场
占有率高,产品更是市场的领导品牌。这使得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最大之软性饮料业巨人,拥有大厂优势及强大之全球竞争力。
2.良好的质量,1987年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在台湾高雄厂完工。在1991年
获得经济部工业局GMP认証,之后也兴建了桃园新厂,于1996年得到优良厂商的GMP认证,1997年得到ISO 9002认证,1999年获得ISO 14001认证。不仅
如此,可口可乐也有一套良好的危机处理办法,让消费者信赖可口可乐的质
量。
3.模仿困难度高,可口可乐的有着他们不公开的可乐“秘方”,特殊风味
与口感是在当今市场尚未看见的。虽然饮料业容易制造,但可口可乐的高市场
占有率以及他的饮料传奇,是其他公司所难以模仿的。可口可乐饮料的核心产
品之神秘配方处於极度保密,使其流行100年後而不衰。
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拥有便利性(随处可得),独特风味(神秘配方)及价格公
道等特色。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型态,历久弥坚。其通路布建相当完整
(尤其是自动贩卖机之设置),并拥有速食业(以麦当劳为首)的强大销售通路。
4.有创新的精神,可口可乐在行销饮料之余,也经营了许许多多的周边商
品,这些产品为可口可乐带来极大的商机,也为可口可乐的知名度扎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具有强势行销能力,体系及企业广告。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已成为消费者生活之一部分。可口可乐公司极具创新及高度研发能力,最具代表性为健怡可口可乐之推出,一上市即造成风潮。可口可乐不断在外包装做创新,例如:北京奥运期间,我在北京的机场买到了印有鸟巢图案的可口可乐罐装饮料。
(二)劣势
可口可乐公司的劣势有组织庞大难以控制不易,产品营养价值不高,原料的运送成本高等。
1.组织庞大,控制不易,可口可乐公司的组织极其庞大,控制不易。可口可乐公司是跨国企业,其经营范围广泛,组织结构及其复杂,公司人员数量庞大,分工细密,这给可口可乐公司的有效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产品营养价值不高,可口可乐是高糖的碳酸饮料,对人体几乎没有好处,这种刻板印象对于消费者不易消除。在消费者眼里,可乐就代表不健康饮料,因可乐内含有咖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这种印象根深蒂固,不易转变。
可口可乐在体育和音乐会上的广告宣传主要是吸引青少年。如果在年轻人中树立了信誉,那就获得了长期的消费市场。1894年,可口可乐的明信片上印着三个身穿海军制服的五岁男孩,口里叫着:“我们要喝可口可乐。”1911年可口可乐公司遭到政府的起诉,其部分原因是由于可口可乐中含有使儿童成瘾的咖啡因。从那以后,公司撤销了所有对12岁以下儿童所做的广告。但这既未能使分销商停止发送带有可口可乐标志的便笺簿和直尺等学习用具,也未能阻止公司在三十年代用圣诞老人来推销它的产品。
可口可乐的主要消费族群(年轻族群)对其产品认同感,略逊于百事可乐。桶装饮料通路遍布广泛,消费者最后所享用的产品品质较难掌控(超过保存期限或变质等情形)。
3.原料的运送成本高,可口可乐为确保其原料的秘密性,在总公司将饮料浓缩之后运送至世界各地,所以运送成本也相对提高。
(三)机会
一般软性饮料业进入障碍低,然要做到跨国行销则高。碳酸饮料较符合年轻族群需求,尤其为拉丁美洲和亚太国家,年轻人比例正快速提高,带给业者的商机颇高。饮料品牌形象影响销售状况很深。美国的速食文化与碳酸饮料十分契合。
1.独特的吸引力,一般软性饮料业进入障碍低,然要做到跨国行销则高。碳酸饮料较符合年轻族群需求,尤其为拉丁美洲和亚太国家,年轻人比例正快速提高,带给业者的商机颇高。饮料品牌形象影响销售状况很深。美国的速食文化与碳酸饮料十分契合。
2.市场占有率高,的市场占有率具有50%,他们不断挺进世界各国。中国地大人多,当然新兴的中国市场也是不容小觑的,不仅如此,可口可乐更进军美国电影市场,为彼此打广告。
3.参加世界与公益活动,奥运是全世界的活动,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使自己的品牌得以名扬国际,成功的广告再次为可口可乐加分,除此之外有着更多的周边商品。世界杯足球赛的同时,可口可乐更是当时热门的电视广告。
(四)威胁
非可乐之其他碳酸饮料的产品替代性仍不低。饮料市场竞争颇为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挑战者)——百事可乐威胁力十足,而在过去几年当中可口可乐业绩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形,而百事可乐却是持续在成长当中。因受恐布组织攻击及发动战争等利空因素,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在爆发一连串企业会计丑闻后,投资者逐渐失去信心,要求美国企业财务透明化的声浪日益高涨。
1.健康意识的抬头,在这个健康意识抬头的时代,可口可乐几乎可以说是垃圾食品。消费者追求健康意识抬头,势必将减少对碳酸饮料的饮用。
2.同业与替代品的威胁,百事可乐是以“打败可口可乐”为该公司的愿景,可口可乐虽有广大的市场占有率,但百事可乐在碳酸饮料当中是可口可乐最大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必须要向前推进,以免被其他同业所取代。除了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以外,市场上许多茶品与咖啡等的需求也相对瓜分了饮料在世界上的市场,有鉴于此,虽然可口可乐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非碳酸饮料,但许多替代饮料也在为饮料市场这块大饼虎视眈眈。
3.全球经济不景气,全球景气不佳当然影响了饮料的销售业绩,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并成长,可口可乐公司必须有着良好的应对方式。
4.增加回收成本,在87年政府法令,一般物品及容器回收清除处理费,再加上铝罐、保特瓶、PVC塑胶瓶,且费率上升,加重了营运成本。
六、总结
我们觉得可口可乐真的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它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极强的研发能力以及行销能力,而且也是该产业的优先进入者,其产品拥有的神秘配方,市场占有率高。
在追求健康的时代次时代潮流中,该公司必须运用强大的研发能力适度改良产品成分,除保留可乐原味(神秘配方)外,应剔除会影响健康的成分(或以其他成分代替),强调健康产品。运用现有品牌优势,开发新种产品,再次创造另一风潮。可以透过合并或搜狗在其他国家拥有独特企鹅畅销产品的他种饮料厂商,使其在该国的产品线更加完备(诸如在台湾信喜实业生产的开喜乌龙茶)。透过强势广告,加强年轻族群的产品认同感,以争取目前比较喜欢百事可乐的年轻消费者阶层。
我们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商品中发现可口可乐的踪迹。我们藉由对于可口可乐的SWOT分析,了解企业背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更进一步对于可口可乐的营运有更深的了解。我们应该要截取它的优点,并以它的缺失做为借镜,以此作为我们日后决策的经验。
参考文献:
[ 1]全球饮料龙头:可口可乐/杨春伟,徐苑琳编著。—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
[ 2]可口可乐官网:http://。tw/brands/coke.aspx
公司发展战略 篇四专家团队、技术水平
我公司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滨州金汇建筑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实验室,本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基础研究以及新材料开发和节能减排战略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解决建筑新材料与建筑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并致力于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开放性研究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同时将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市内建筑新材料与节能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自成立至今,共申请专利及软著12项,分别是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项已获得证书(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一种石墨聚苯板、一种多用途复合保温板、一种便于安装的保温板、新型外墙保温系统);软件著作权3项也已全部授权(金汇钢丝架夹芯板插丝焊接机组控制系统V1.0,金汇钢网焊接机组控制系统V1.0,金汇节能材料工程一体化软件V1.0);发表论文一篇—《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乳胶涂料研究》。
近两年实验室共有三项突出研究成果:
1、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开发研究成果
聚氨酯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是以大理石薄板和可发性硬泡聚氨酯,通过模具注射法将聚氨酯泡沫和大理石薄板有机的粘结复合在一起,施工过程中用粘结加锚固的施工工艺。其主要应用在现有的公用建筑、别墅、商用及高档住宅的外墙保温及装饰。
2、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 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采用工厂化生产的超薄石材聚氨酯保温板在进行外墙施工时,用粘结加锚固的施工技术,来实现保温和装饰的一次性完成。期主要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外墙保温装饰。
3、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研究成果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是以工厂制作的XPS单面钢丝网架板为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后而形成的结构自保温体系,钢丝网架板与混凝土剪力墙浇筑为一体,并通过连接件可靠连接,创新性设臵了预制挂式混凝土垫块,达到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建筑保温与墙体同寿命。
其中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获得滨州市2011滨州市优秀节能成果奖,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开发于2013年5月份通过了滨州市科学成果鉴定,并于2013年11月份获得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于2014年5月份通过了滨州市科学成果鉴定,并于2015年2月份荣获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同时我公司也一直注重与国内科研机构及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先后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究新型节能保温材料。 公司发展战略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0.1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2001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中提出,从2000-2015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3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中,城市新增13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在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公斤标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1100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据预测,今后10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8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则10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1亿千瓦,约为我国2000年发电能力的1/3。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40%-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另据报道未来十五年内,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十八亿至二十亿平方米左右。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基本动力,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城镇化比例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标志。在整个中国城镇化大发展背景下,房地产肯定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最重要行业之一。建设部要求:要围绕利废量大、环境污染少、节能效果显著的生产技术,开发优质利废制品。一个中等城市,年建筑量在3000万平方米左右,则需外墙保温2100万平方米。相应的则需要504万立方米的保温材料;内墙保温则需要741万立方米。二者合计:1245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下一步的总体战略规划为:
1)五年内形成国内五大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
2)2017年挂牌新三板,精细布局各产业基地的市场(收购、并购等)
3)三年内将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节能新材料投放市场,直接填补国内高端保温材料的空白。 4)实现利税3亿元。
(一)生产经营发展战略
我公司将确立以新型材料为发展主业,以外墙保温材料为主要特色,以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依托公司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发高效,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增强销售,施工能力,使公司成为全国同业产品领先,技术领先,施工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大型的节能新材料企业之一。
(二)发展目标和规模
公司将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应用数控系统实行全工序智能化生产,使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气凝胶相关保温产品,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在未来2年内,本公司将抓紧实施计划中的新生产基地建设,确保2016年省内网络布局,打好可复制基础和国内基础建设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及建设方案,在2017年全面布局各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以挂牌上市为锲机,投放一种新材料上市,以放大公司市值,打好以后发展壮大的基础,实现规模化、系列化生产。
(三)市场发展计划
我公司将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加大公司宣传力度,争取在未来2-3年内,使公司的品牌成为全国名牌产品。同时,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把握市场最新动态,保持并提高公司在国内该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拓展海外市场上,力争在2017年内,打开国外市场,并与国外用户建立长期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创造条件建立境外生产销售主体,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使公司产品占有更广的市场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已全面编制了省内的销售网络体系,设立分公司7家、市级代理8家和县级分销16家。
(四)销售计划
我公司将立足国内五大生产基地在全国开发区域,同时拓展其他地域的销售,继续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加强营销信息反馈和推行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措施,通过改进和加强营销,延伸销售网络体系,使公司产品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一方面本公司大力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大力推行销售代理制度和发展海外代理商,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营销人员,使公司销售人员扩充到100人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0%以上。另一方面本公司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共轨营销机制,使公司产品形成更严谨的销售链条,使产品在市场中有更大,更好的的品牌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计划如下: 1)把握好青岛旧房改造的供料机会,完成一亿元销售额。 2)拓展烟台旧房改造市场和日照两市的全面改造任务打好开局。
3)以国家和省防火规范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全面布局省内IPS的销售,现已在布局备案。
4)以我公司和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建筑装饰线条》省标为动力全面优势性的开展全国的线条销售。 5)利用多年来公司的网上优势展开电子商务销售,实现多种产品网上销售的突破。
(五)生产投资经营计划
公司在2016年在山东省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确保订单供应,同时在省内兼并购买一些规模不大,经营管理不善的厂家为主,以达到整合闲置资源,节约固定资产的高额投入,扩张市场辐射面积,节约运输费用。到2017年底达到10条发泡自动生产线,5条保温装饰一体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实现年生产1000万立方米保温板及新型保温材料的能力。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投资生产经营计划的实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8000万元。可实现300-500人的直接就业,间接带动下游保温工程2000人以上施工人员的就业。墙体保温工程的大面积实施,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经经效益,带动大量闲散人员的就业,对节约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资金需求
如果实现上述计划,公司需要各种资金筹集方式或者各金融部门融资6000万元的支持。资金使用计划为增加流动资金5150万元,设备改造投入300万元,收购兼并厂家投入350万元,科研经费200万元。 确保公司未来战略的实施和完成
未来,本公司将形成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建筑业综合解决方案的战略定位,并选择同时管理三个不同层面的业务组合,通过三个层面业务组合的发展推动本企业持续发展。
为实现战略目标,未来五年应采取的主要战略举措是: (1)全面导入精益运营,积极拓展旧房改造这个巨大的市场
(2)加大战略性业务的营销力度,积极拓展战略性业务。以中建集团、中南地产的合作模板合作更多同类地产商。
(3)改善客户服务和客户端流程,促进资源投资性业务发展。更深层的与中建投开展业务合作。
(4)在战略性业务领域,并购整合其他资源。并由省内延伸到省外。
本公司战略实施的前提:
(1)组织上,应进行分公司制改革,并健全强化总部职能,向战略导向型转变。
(2)流程上,建立和优化战略计划、业绩管理和高层人员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管控能力。
(3)人员上,实施英才计划,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4)文化上,确立核心价值观,导入优秀文化元素。 (5)管理上,实现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差异化。
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 篇五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金融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 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但是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其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或者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上,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在各个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的具体问题中。至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如何规划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何充分调动、合理分配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何加强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确定统
一、科学的标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开发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人类生存方式。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发展形态变革与基础技术平台转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入世的现实需要。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
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国内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见成效、“十五”再攻关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化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截止到1999年底,银行系统已经配置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截止到2001年6月底,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ATM)4.9万余台,销售点终端(POS)33.4万台。
2、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内联网建设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初步完成了本系统内联网的建设,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金融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建设成连接全国250 多个城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的金融数据通讯帧中继骨干网,支撑金融数据的传输。
3、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
(1)初步建成全国范围的电子清算系统。“八五”期间,人民银行已经建成金融卫星专用网络和电子联行系统,现已开1409个电子联行收发站,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1000多个发达县。2000年,全国转发往帐3163万余笔,转帐交易金额235488 亿元。“九五”时期,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电子汇兑系统,客户的异地转帐业务24小时内就可到帐。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银证转帐系统进行证券帐务信息的交换。
(2)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到2001年9月底,全国共有发卡机构55家,发卡总量超过3.58亿张,发行国际卡近20万张,全国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银行网点发展到13万个,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邀商户已发展到15万个,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5.1万台,销售点终端近35台。建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及18个城市银
行卡信息交换中心,此外,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和支付网关已经开通,支持了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发展。(3) 建成人民银行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电视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提高了央行的办公效率,在国务院各部委中率先实现了经网络传送机密红头文件。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工程建设和网络金融服务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已经在部分城市投入生产试运行,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银行间清算效率,加速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4、 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全国近万个保险机构安装了高效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各类保险业务已实现上机处理,日处理量达到数十万笔。在全国5000 多个保险独立核算单位部署了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财务处理的高度集中。此外,随着全国保险三级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各类网上保险应用也将有一个实质进展。
5、 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启动了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准实时行情发送、无纸化托管、计算机自动撮合和异地交易中心联网等几个阶段,现已进入到全程电子化交易模式,无纸化电子交易已在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推广使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这为我国金融业实现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文网 ]
三、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所要解决的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问题,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策略、金融科技迎新体系、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2、 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
总体规划,表现在金融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统一协调的步骤,存在很多重复性建设。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也未能形成统一体系,且尚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联机处理系统也存在接口和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给信息交换、系统整合带来了困难,而且也极易形成各种安全隐患。
3、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以及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因此我国现有的金融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9.11”事件也给我国金融业深刻的启示,即必须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尽可能地保证国家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行。
4、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我国各金融机构出于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的需要,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内联网系统,但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社会发展的动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这直接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5、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我国金融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以业务为核心的金融信息系统偏重于柜面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高层次客户多领域、个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务需要,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等的集成、分析、挖掘和利用,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导致银行风险管理失控、丧失业务机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等问题。
6、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动作模式,成为金融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按照银行应用网络技术的水平,将银行信息化分为局部应用、内部集成、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五个层次,目前国内银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前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7、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尚不健全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金融业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机制还不能适应竞争环境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入世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缺乏一种现代管理科学指导下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体制臃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
8、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金融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如电子签名、电子证书等)的合法性、有效性,成为争论的焦点,急需国家立法界定。同时,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还要借助于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依赖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探讨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应对国际金融业挑战,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需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的总体框架是:战略研究为金融信息化的龙头,网络建设为金融信息化的基础,标准和安全为金融信息化的保障,银行、保险和证券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金融信息化的应用。通过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1、制定出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及发展道路;
2、建设金融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环境,包括制定金融信息化领域主要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信息化产品的生产提供统一的企业标准;
3、到2003年底,完成覆盖全国数十万金融机构的跨系统网络间互联平台建设,基本实现金融服务综合化、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实现银行卡联网联合;
4、基本实现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
建立完整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初步建立起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为金融系统进行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工具,带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建设;
6、实现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开展客户中心、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新型金融服务,在金融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总之,通过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将为未来的金融信息化搭建一个基本框架,而这一框架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本文发布于:2023-02-16 17:1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6559185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