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8篇)

更新时间:2023-04-20 08:42:38 阅读: 评论:0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一

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00  年  月  日星期

教 学 目 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内容目标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提示建议▲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达全国人民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重点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课时

教具

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程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在正确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板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内容,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 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⑵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板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7页内容,思考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么样形成的? 教师点评:首先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正确地民族原则 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板书)①民族平等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图表,思考图表内容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②民族团结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相关链接”,思考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 ④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板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内容,思考分析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以及如何巩固、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⑴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板书)①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③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⑵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板书)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③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要从中体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实例探究[例1] 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段话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   )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  ② 不存在利益差别  ③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④ 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答案:c [例2]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 a. 维护民族团结   b.  实现民族平等   c.  维护国家统一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d [例3] 下列关于民族三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c.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d.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答案 b [例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 我国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已经消失 b.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平等 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答案:c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二

【】

§3.10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

6.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7.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8.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首先,第一框介绍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阐释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次,第二框分析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第三框介绍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本课主要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等六个高考考点。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中华民族。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1)民族平等原则

①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原则

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

(1)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指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 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3)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4)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

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其中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

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2)全面正确地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实质: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3)弘扬科学精神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国家:要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只有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

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宁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制度实现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进步,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进步。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 

例1.(xx年广东高考,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居住

[答案]b

例2. (xx年江苏高考,22) xx年11月30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式。天主教教皇称这一做法违反了教规。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这体现了我国

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

[答案]d

例3.(xx年江苏高考,10)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c

例4.(xx年广东高考,16)据xx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b

例5.(xx年海南高考,8) 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例6.(xx年四川高考,35)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例7.(xx年重庆高考,34) 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状况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符合我国国情②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例8.(xx年全国高考文综ⅰ,39)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

(2)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处可见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景象,这正是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这说明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a.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和平、团结、勤劳、勇敢                        c.和平、团结、统一、自强

2.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平等原则      c.民族互助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数据如下表:

经济发展

国家投资

国家财政补贴

农牧民生活水平

人均gdp1.2万元,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

770多亿元,支持西藏规划180个工程项目

283.31亿元,用于教育、卫生、居住等民生方面

人均收入达2788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c.我国坚持各民族政治平等的原则                d.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文化问题

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50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不断谱写出团结与进步、和谐与繁荣的壮丽篇章,充分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b.保障民族自治权

c.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西藏自治区设立的省级自治机关是该区的

a.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                   b.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c.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b.行使自治权      c.设立自治机关      d.实行区域自治

7.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向它们赠送了“民族团结宝鼎”。这

①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②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权利完全平等 ③说明我国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表明实行各少数民族高度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年4月30日,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大量详实的图片、文物和实物,充分展示了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述材料表明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我国各民族在事实上是平等的 

c.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我国已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9.我国宗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教群众每年自由参加各种的宗教活动。这说明我国

a.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c.引导宗教为社会发展服务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10.下列对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b.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与国际宗教界进行交流活动

d.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11.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下列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宗教组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都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c.禁止我国宗教界人士同国外宗教组织的一切交往活动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强大生命力,其特点和优势体现在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实行民主集中制      ④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背景材料:xx年9月1日,我国西藏自治区成立43周年;xx年10月1日,我国新疆自治区成立53周年。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辨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能实现民族繁荣。

【】 

1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多倍,财政收入增长近400倍,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宁夏各项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原因。

【】

15.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又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但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地区而言,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风景这边独好。”

请回答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aac    6-10  bcaac    11-12  bd

二、非选择题 

13.(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繁荣。

(2)要实现民族的繁荣,还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国家在投资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等。

(3)因此,笼统地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能实现民族繁荣是不科学的。

14.(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发展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宁夏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苦干实干。

(3)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对宁夏给予了大力支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宁夏大力支援,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15.(1)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被铲除,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团结了广大信教群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吴飞,男,中学政治一级教师,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广州市中学政治教坛新秀,广州市白云区十佳青年政治教师。现就职于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参加工作xx年来,一直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科组长工作,共任教高中毕业班教学7届,科组长工作xx年,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突出,积累了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所教班级在高考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多篇论文和课件在《广州教育导刊》《广东教育(教研)》等杂志上发表以及多次获得市、区各项奖励。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三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三者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原因 三者关系

民族平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

同繁荣 在民主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

(3)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作贡献。

4.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5)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本上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5、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④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我国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地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原因(为什么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我国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②含义(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6、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①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②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

7、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四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考点解读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     根源,逐步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①含义: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     ,都依法平等地享有     、     、     和     等方面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应尽的     。

②依据:a.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b.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

注:实现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差别 

(2)民族团结

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a.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b.是           的前提,c.   是          和            的保证,d.是               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繁荣不是同步繁荣、同等繁荣、同时繁荣)

①含义:指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          、          、          。

②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                决定的,是实现            和             的必然要求。

(4)关系: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

【链接】对于民族问题,作为中国公民要:①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政治制度

(1)含义:是在             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体现了: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自治地方:分为          、           、          (旗)三级。

(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                   和               

(5)核心内容: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6)必然性:是由我国的            和               决定的。a.                    的历史传统;b.“          、          ”的民族分布特点;c.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有了坚实的      和        基础。

【易错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完全自治、高度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有立法权。/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我国各民族已经共同繁荣了。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                       。②有利于保障                           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            事业的蓬勃发展。

注:要注意区别“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5、我国的宗教政策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本国策

基本内涵:a.有/无;b.有这种/那种;c.在同一宗教里,这个教派/那个教派;d.过去/现在。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其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依法对涉及             和            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         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    。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            。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既是                  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               的要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          ,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                             与民族的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结构体系

三、疑难解析

1、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但是事实上,我国还存在着民族差别: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也不能用强制的方式加以改变。对各民族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

2、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比较

民族区域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

设立地区不同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港、澳、台地区

自治程度不同 有一定的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社会制度不同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不同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愿望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相同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2)民族区域自治也不同于联邦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联邦制除联邦中央政府外,各成员国按联邦宪法的规定,还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对象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聚居”不是“居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但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

(4)准确把握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3、区别宗教组织与邪教组织

4、区别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

①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

②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使用占星、卜筮、相术、看风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必须依法惩处。

5、注意

①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是国家不鼓励和提倡公民信教。

③不能说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但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办,但不是限制同国外的宗教组织往来。

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信仰自由不矛盾: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⑦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政治相分离的政策。宗教不得干预政治,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注:宗教界人士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与坚持宗教不得干预政权的原则是一致的。宗教干预政权是指宗教以组织的形式操纵和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政权活动屈服或体现宗教意志。宗教界人士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是代表宗教界人民群众的意愿,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不是代表宗教本身,这恰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⑧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我国的宗教性质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⑩注意宗教政策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区别,前者包括后者。

四、基础训练

1、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符合我国国情   ②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    )   

①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期            ②安徽省颍上县赛涧回族族乡人民政府   

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代表人会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吕吉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目前,我国有宗教活动场所8万余处,宗教团体3千多个。宗教界人士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宗教界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材料表明,我国 (    )

a.信教公民拥有自由传教的权利 b.公民亨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积极促进宗教发展

6、据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     )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7、 xx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使新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新疆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只有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族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才能更加坚定各族群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2)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思考要点)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cdbdb b

(1)①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民族关系。③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

(2)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新疆的科学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②是由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只有重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五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注意三者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理解:

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这是前提。

b、区域自治,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c、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必然性)

由历史情况决定:我国自古以来是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实际情况决定: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

实践证明:是个好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

1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论根据:

宗教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虽然占人口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团结和调动这部分公民积极性,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b、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

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有两个内涵: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2) 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住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人民科学地对待宗教。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7课重点知识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相互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机关、核心、必然性(为什么要实行)、优越性。

3、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独立自主自办、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六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①平等、团结、互助、②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各民族虽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绝无③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④依法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⑤义务。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⑥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⑦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由⑧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⑨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⑩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温馨提示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它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温馨提示一方面,要坚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三、我国的宗教政策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是我国宗教自治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国家主权和尊严。同时又要积极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不能认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利于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不能认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2.弘扬科学精神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创造美好的人生。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特点和优势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三,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重点突破:正确理解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1)

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原则

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②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例1】 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是因为()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此题以内蒙古为例,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③不符合我国民族大杂居的状况;②中的表述也不符合我国的情况。民族认同感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原因,人口分布特点是其现实原因,①④正确。d项入选。答案:d2.辨析比较: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

角度

宗教信仰

封建迷信

从含义看

宗教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宗教信仰是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

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使用占星、卜筮、看风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

从内容看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有完整的经典、教义、教规、正式的组织、神职人员、教徒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及一定的宗教制度

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教义、教规和戒律,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固定的信徒,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从对社会的作用看

宗教的社会作用从人类社会总过程看消极作用是主要方面,但还存在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一方面

封建迷信则完全是妖言惑众,破坏社会生产、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看

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而要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一面

封建迷信则与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对立,必须依法惩处,加以取缔

联系

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都是不科学的世界观,都崇拜超自然的力量,均属有神论【例2】 据xx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 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 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解析:材料表明我国西藏地区各种宗教正常活动,说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有保障。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各种”说法错误。d项片面地理解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答案:b◆ 拓展延伸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除了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之外,还包括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等许多内容。

1.(海南单科,1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强调了重视民族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③的说法强调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本题选c项。2.(福建文综,28)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答案:d解析:闽宁协作,主要内容是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项不选。b、c两项不是材料内容能解决的问题,也不选。3.(广东单科,29,改编)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表明()①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③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选b项。②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中“根本原则”说法错误。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背景材料xx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认真总结西藏工作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西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对保证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相结合的方针,加大支援西藏工作力度,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开创西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理论分析1.公民依法履行政治义务。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体现了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政治义务。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体现了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要继续坚持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热点预测材料一: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1)运用民族知识分析说明西藏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材料二:xx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2)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生活依据。答案:(1)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发展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民族政策,做到国家的统一领导与充分发挥藏族地区的积极性相结合;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藏自治区的繁荣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是繁荣的关键。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做到了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表现。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③财政的巨大作用。党和国家决定加大对西藏发展的财政投入,体现了财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等作用。④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一、单项选择题国务院制定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xx年)》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据此完成1~2题。1.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因为()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b.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c.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前提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答案:d解析:a、b、c三项分析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不符。2.我国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而且还拨出专款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寺庙的修缮,仅修缮西藏布达拉宫的费用就达上亿元。这表明()①我国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信仰宗教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④我国公民的信教自由权利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①错误。③材料未体现,排除。xx年1月18~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制度。据此完成3~5题。3.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的前提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也没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所以①正确;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民族地区自身的努力,所以②不正确;没有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就会影响民族问题的解决,③正确;④高度自治不正确。4.会议强调,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①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①的说法明显混淆了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是错误的;②中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亦不能等同;③④本身正确,也符合题干的规定性,因此,应选择c项。5.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形成三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建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投资分别完成43项和62项重大工程。xx年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建设,新开工项目上百个,总投资额数百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基础产业的发展。这说明()①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国家的支持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障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国家投资促进了西藏的发展,故③④符合题干。①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表述不正确,排除。6.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是我国的五大宗教。“5·12”大地震发生后,五大宗教迅即采取行动,为灾区募捐,还以祈祷的方式纪念亡者、祝福生者。宗教界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的“和而不同”之爱,是中华大爱中特殊的、难能可贵的一部分。五大宗教赈灾表明()a.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改变b.广大教徒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本质c.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d.广大教徒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答案:d解析:容易选c项,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性质和自治权的理解。材料体现自治机关在国务院授权下,依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行政法规,②③符合题意。自治机关包括政府和人大,①错误;④对自治机关自治权表述不全面。8.近两年,福建厦门共投资4000万元援助西藏米林县的道路、学校、医院、农村电网改造等12个重点项目,不仅增强了民族感情,也拓宽了藏民的增收渠道。这体现了()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的平等②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在于发达地区支援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④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a.①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④答案:d解析:民族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自身努力,故②排除;③在题干中未体现。应选d项。9.在西藏,随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和各族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经文的玛尼堆,信教群众几乎家家设有小经堂或佛龛。目前西藏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有1 700多处,僧、尼46 000多人。这说明()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支持和鼓励人们信教②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③国家尊重和保护西藏人民的人权④政府应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树立科学发展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并不等于说国家支持和鼓励信仰宗教,排除①。政府也不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排除④。二、年7月5日,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建国60年来在新疆发生的性质最恶劣、死伤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实证明,这是一起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xx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谐。(1)为什么要把民族团结视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对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理由。答案:(1)这是因为: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更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2)理由: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是我国有信心维护新疆稳定的根本保证。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的政治前提。③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有信心维护新疆稳定提供了物质保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亿万人民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国家意识,能够积极履行政治义务,是我国有信心维护新疆稳定的群众基础。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利。⑤在现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对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措施的理解。解答时要全面准确阐述民族团结的意义。从根本保证、政治前提、群众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民族政策几个方面分析理由。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和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宗教政策,以及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新课程学习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22、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3、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一、 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在正确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内容,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7页内容,思考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么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正确地民族原则

3、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图表,思考图表内容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相关链接”,思考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内容,思考分析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以及如何巩固、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

(1)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3)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4)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3)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要从中体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 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段话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 )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 ② 不存在利益差别 ③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④ 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答案:c

[例2]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

v. 维护民族团结 b. 实现民族平等 c. 维护国家统一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d

[例3] 下列关于民族三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c.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d.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答案 b

[例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 我国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已经消失

b.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平等

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答案:c

★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我国各民族在共同创建社会主义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作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原因及意义。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24、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5、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w. 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

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

答案:d

[例2] 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 )

① 人民代表大会 ② 人民政府 ③ 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法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例3] 20xx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 )

① 维护国家统一 ②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③ 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

26、 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7、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进行新课

十三、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不是。是尊重公民的信仰权力,维护民族团结。因此,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2)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二、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

3、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宗教状况,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 )

x.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y.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 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d

[例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 ( )

① 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 ② 要求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 ③ 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

答案:c

[例3] 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它 ( )

① 符合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②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③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④ 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例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 ( )

①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 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③ 有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④ 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综合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篇八

xx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政治生活之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状况

1、概况

(1)多民族和睦相处

①构成(56个民族):汉族;少数民族(55个)。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②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③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第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第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第三,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第四,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④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实质: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b.我国能够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加上“党的领导”等原因。)

c.全面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d.对青年学生的要求: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2)多种宗教并行流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①总体构成: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他宗教:一些少数民族流传的其他宗教。千百年来,各宗教和睦相处,其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②爱国传统: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传统。

③对外交流:我国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国际宗教间的交往与合作。(用亲身经历向世界人民介绍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进了世界各国宗教界对我国的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④信教人数: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占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相对数小;▲绝对数大)。

⑤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因为:a.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b.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

2、深刻变化

(2)表现

a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反映在民族关系上。)

b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存在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反映在宗教问题上。)

① 我国的宗教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用的工具,而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

② 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③ 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c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创造了条件。

(3)根源(根本原因)

a民族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b宗教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此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遵循、贯彻此原则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关键。)

1、民族平等原则

(1)含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必要性:

①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前提。【因此,各民族都依法平等(≠相同)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注:平等不等于没有差别)】。

注意:a我国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表现在

①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②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b民族: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无优劣之别。

c“民族平等”: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平等。

d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的。

e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民族。

2、民族团结原则

(1)含义: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2)为什么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③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⑥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注意:a坚持民族团结,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b在我国: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2)为什么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怎么样:     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的支援,但关键是各少数民族的自力更生。 ②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制度。   ④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少数民族和民族政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②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③民族自治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④民族自治地方与东部发达地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5)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a.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根本;b.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c.是全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d.是国防的巩固,国家安定与民族团结的基础。

4、三原则的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分析:以少数民族聚居为条件;以行使自治权为基本内容;以国家的统一领导为前提;以设立自治机关为依托。

(3)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4)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双重地位→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享有民族自治权的自治地方。其人大和政府: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6)核心内容:自治权。

a.含义:即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b.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⑤其他自治权。是地方行政区域的有限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

(7)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b.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它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得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与“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①“基本原则”是“基本政策”的理论依据;②“基本政策”体现“基本原则”。

3、比较“a.民族自治区”与“b.特别行政区”

(1)区别:①解决的问题不同(设立的目的不同): a.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b.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②自治的程度和内容不同:a.民族自治权(一定的自治权);b.高度自治权。③设立的地区不同:a.少数民族聚居地区;b.港、澳、台。④社会制度不同:a.社会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制度。

⑤体现的方针不同:a.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2)相同点:①都享有自治权;②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③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和国家都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由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方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注意: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①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②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补充:

a实行宗教自由政策的实质: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实行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b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

①(从党的性质和宗教的本质上看)共产党员信教与其共产主义信仰相矛盾;

②(从党的地位和宗教的作用上看)共产党员信教难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③(从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上看)这种规定与我国的宗教政策不矛盾。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保护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人们不信教的自由两个方面。作为共产党员在其入党的时候已经做出了不信教的选择。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①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它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④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我国,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仍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总之,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符合宗教自身的规律,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信教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不能用强制的手段解决。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目的:①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②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③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渗透)。

(3)“三自方针”:自治、自传、自养。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含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2)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含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2)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注意: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它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补充:正确理解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

⑴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宗教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体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多种宗教并行流传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全民族信教,因此,宗教问题往往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对两个问题的正确处理都有积极的影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6、抵制邪教活动

(1)邪教的含义: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

(2)邪教的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3)邪教的危害:当今世界,邪教兴风作浪,已成为一大公害。它们在很多地方制造集体自杀或暗杀、爆炸等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邪教不是宗教。我们要坚决发对等邪教。

7、弘扬科学精神

(1)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对中学生的要求:作为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3)中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必要性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③是由中学生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④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总结:四个不矛盾→①实行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矛盾;

②实行宗教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不矛盾;

③实行宗教自由政策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不矛盾;

④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与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不矛盾。

易错点:

1、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4、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5、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注意:错)

6、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注意: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7、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8、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9、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10、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1、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13、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

1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

1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

19、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20、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2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8: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56b65ce37e3985f2e34ba2868931b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8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8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