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最新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最新6篇课文)

更新时间:2023-06-25 02:05:18 阅读: 评论:0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想学好就要积极主动背诵学过的知识。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t7t8美文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一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篇二

第1 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南北重归统一

1.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结束)。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

河。

4、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联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5、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

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

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 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

的重大贡献。(隋对历史的贡献:创立三省

六部制、科举制度)

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

为唐高祖。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

之治”

(1)吸取隋亡的教训( 2)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4)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5)《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 5)完善科举制。

3、三省六部制---- 隋唐中央机构

三省:中书省----- 起草政令门下省---- 负责审核尚书省--- 执行政令(最高行政机关)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8

4、评价: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

象。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3 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

来奠定了基础。

2、唐朝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

“开元盛世“。

3、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贞观之治”;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

的“开元盛世”。

4、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第4 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

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内容: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

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

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僵化: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内容为四书五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

工具。

废止:1898 年,戊戌变法时废八股。1905 年,科举制废除。

2、唐时出现了“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

精神。

第5 课“和同为一家”

1、唐朝时,居住在今蒙古高原一带的主要民族是突厥,

2、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吐蕃。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唐朝实行开明政策,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第6 课开放与交流

1、唐与天竺:天竺是唐对印度半岛上各部的统称。贞观年间,玄奘西去天竺取经,第一个系统的把

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

2、唐与日本: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

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4、唐朝首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觉得有用可以帮忙转发一下文章哦!

这样老师会更有动力整理分享更多资料哦!

文章不全,领取完全打印版流程:

1、关注头条号(学习队长)

2、转发该文章

3、私信发(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填空题: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 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还开凿了灵渠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合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

19、三国鼎立:魏国-曹操;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0、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 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2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2、两汉时期的生产工具——犁、耧车、水排。

23、北魏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24、在西汉早期人们已经使用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5、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2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由于文字写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27、春秋战国的名医扁鹊创建“四诊断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东汉后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华佗创制的麻药“麻沸散”。

28、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二、问答题:

1、秦国的商鞅变法:

答:内容: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耕战;建立郡县制。

意义: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基础。

2、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3、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力,其进步又在哪儿?

答: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4、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对汉武帝的评价):

答:(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

答:(1)、南方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2)、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大规模的南迁,一方面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另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经过统治者和老百姓的长期开发。

6、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交流

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答: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再举例)

7、你是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举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抗金。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朽分子。社会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8、百家争鸣:

思想家

代表

代表作

主张

儒家

孔子

《诗》、《书》、《春秋》

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他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对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孟子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重视人的作用。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

9、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对照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答: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创建过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2、遵义会议(1935)

3、瓦窑堡会议(1935)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

2、中共“七大”(1945,延安)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2、中共“八大”(1956)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六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发展很快。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国王、武士、官吏因此大力支持、赞同佛教的主张。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这些说法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深受。佛教不反对奴隶制度,让人们忍耐服从,使劳动人民放弃斗争,这有利于奴隶主的利益。很多国王利用它的“忍耐服从”的说教,对它大力扶植,佛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佛教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由中亚传到中国,又由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经典《佛经》)

1世纪时耶稣降临人间,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一“救世主”使绝望的人们拥有了精神寄托,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称为____,后形成基督____它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基督____忍受苦难的教义有利于富人及统治者。4世纪时,罗马皇帝改变态度,把基督____国教,使之成为麻痹人民的工具。基督____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典《圣经》)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传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创立了伊斯兰教。后来他强迫麦加贵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经典《古兰经》)

以上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提供的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02:0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3c28f42b6a5c796dbbc84324d665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最新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最新6篇课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最新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最新6篇课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