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05:11:45 阅读: 评论:0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晚间八点半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点迟缓,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支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常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时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麋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 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就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下嘹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士兵,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都同样喘一口气。 一九四五年,写于昆明 [注]“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继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队的壮烈战斗。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的“波澜”表现了街头巷尾因抗战胜利而起的欢庆的喧嚣。 B.听闻日本投降,作者先是半信半疑,接着满怀期待,确认消息后感到踏实。 C.文章正面描写卖瓜人招呼士兵们吃瓜,表现了他预知接下来战事艰难。 D.文章以作者的见闻感受展开,叙写了八年抗战开始和结束时的场景。 7.关于文中写“我”走到吴淞镇上经过茶馆、饭馆和商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看到茶馆、饭馆和商店时,市镇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写出镇上的空旷冷清。 C.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麇集让原本死城一样的市镇气氛活跃起来。 D.“我”看见兵士时,感到很新鲜,紧张的情绪也随之得到缓解。 8.散文中多次出现“喘了一口气”,这一动作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冯至曾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中,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抒发其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希望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这种从“小处”着笔,寓情于其中,向深处、广处开掘的写法,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6.C(这里卖瓜人招呼士兵吃瓜的举动,并非着重表现他预知战事艰难,而是为了侧重表现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 7.D(联系下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可知“我”大战前的担忧,紧张的情绪并未得到缓解。) 8.①抗战开始时(淞沪抗战)的“喘了一口气”是作者看到我军奋起反抗侵略者而感到欣慰。②抗战结束的“喘了一口气”是作者因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而为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③“喘了一口气”是人们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再现,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上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满分6分。) 9.①从“小处”场景切入叙写见闻感受反映时代人事。本文只截取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两个场景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②本文以在大时民中小人物的言行细节,反映广大民众的思想。如以农夫招呼兵士吃瓜展现民众支持抗战的民族(爱国)精神。③以小人物的情感,反映大时代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以“喘一口气”贯穿全文,表现了为抗战而奔波的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以上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满分6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5:1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0f8b9966114ef9d77abbdaad95abafe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pdf

标签:十日   灯下   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