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朱服——《渔家傲》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秋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朱服(1048-?) 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 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醉里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乌程旧志》云:朱行中坐与苏轼游,贬海州,至东郡,作《渔家傲》词。读其词,想见其人不愧为苏轼党也。 《蕙风词话》:白石词:“少年事情老来悲。”宋朱服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起两句,写雨中杨柳。“恋树”三句,写花落水流,皆令人生愁之景象。下片,写浮生若梦,惟有极时行乐。“而今乐事他年泪”句,一意化两,感伤无限。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原文】
渔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
【赏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用以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的风光。一个“异”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句中的“异”字“异”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诗中所云 “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精心选择归雁、边声、号角、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冰霜等景物,构成苍凉悲壮的气氛,切合人物心境,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三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当时边塞上流传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渔家傲》阅读答案 篇四渔家傲
[宋]圆禅师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19.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词中的钓客是一个__________形象。(2分)
20.结合全词分析“自”“懒”字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9. 中调 隐士(隐者)
20.①东西南北,任我自由往来,无拘无束,三个“自”字的反复使用,突出了钓客生活的自由自在,塑造飘逸不羁的隐士形象,与“孤舟”相呼应。
②战争已止,天下太平,我却无心谋取官爵。“懒”字突出了他不屑仕途的心态,照应结尾所传达出的不拘于“浮名浮利”、超然物外的隐者心声。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古诗《渔家傲》赏析》,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的价值所在。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17:4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0672ac50bfb8984bbdb5189d517faed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渔家傲》赏析【最新4篇】(渔家傲这首诗的诗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渔家傲》赏析【最新4篇】(渔家傲这首诗的诗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