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主题实用(三篇)

更新时间:2023-04-10 18:30:06 阅读: 评论:0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主题篇一

那天,阳光不燥,微风正好,蓝天托着白云。她来不及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就急匆匆地赶往农田中。途中,要经过一条大渠。这条渠,有百年历史,水非常汹涌。她害怕去迟了,于是,一路上小跑起来。到了渠边,她仍然飞奔着。可就在这时,说时迟,那时快。她一不小心掉入了那条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极大杀机的水渠中。

她挣扎着,可是,她越挣扎,水越猖狂。她这时才感觉到这水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大汉。这时,奇迹发生了:离她十米远有一对汉族兄弟瞧见了,兄弟俩不顾生命;不顾渠水的汹涌;更不顾一切。一个赶忙跳下去救那位回族女子,另一个则在旁边寻找长棍什么的。大哥拦住女子。而小弟也找到了一根很长的竹竿。他爬下把竹竿的另一头递给大哥。可是,由于水的凶猛,大哥抓了一次又一次,才抓住了竹竿。在俩兄弟的默契配合下。他们战胜了汹涌的渠水。这位脾气暴躁的大汉都不得不在他们面前“低头弯腰”。救上了那位女子。

后来,那位女子的父亲带着礼物,亲自去拜访这对“救命恩人”。虽然他们的民族不同,但他们就像一家人似的。从此幸福的生活。

由此看来,我们只有放下民族不同,方可团结一致。唯有团结一致,我们的祖国才可以变得更加强盛。“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说的好。如果我们不团结,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如果他们弟兄俩不团结。就来那位女子6和她的青春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

放下纠缠,彼此和好;放下心结,共筑大事;放下恩怨,团结一致。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就像石榴那样。紧紧的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意识,应该烙在每个人的心中。

唯有民族大团结,方可奋进新时代!

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主题篇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交通和通讯工具日益便捷,工作在乡村、安家在市区的“走读”村干部并不少见。其中,部分“走读”村干部因厌倦基层生活艰苦,向往城市灯红酒绿,出现了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不按规定值班或上级不找就不去上班等负面现象。

“走读”背后是“走神”。“干部像候鸟,白天寻不见,晚上难找寻。”这是群众调侃“走读”村干部不作为的话语。可部分村干部不以为然,认为“走读”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走读”背后是思想观念的“走神”,是理想信念“开了差”。“欲事立,须是心立。”只有把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自律,一日三省其身,炼就抵御风浪考验的“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担起民生诉求的“宽肩膀”和“硬腰背”,在日常工作让群众信得过、能放心,在关键时刻让群众靠得住、能安心。

作风从来“系”群众。村干部“走读”关乎作风形象,更关乎党群鱼水之情、干群血肉联系。试想,“走读”村干部远离乡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却不能第一时间赶来,会延误处理进度;平日里,老百姓有个这事那情,到村委会寻求解决却老找不着人。这样的“闭门羹”吃多了,就形成了恶劣的固化印象,就“走”低了工作效率,“走”差了工作作风。其实,为官一隅,不论官职大小,想的都应该是造福一方,守护万千民众身边幸福的基层首要事,只有通过村干部实打实的“坐镇”,才能让党员干部亲民务实的好作风持续吹拂到基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基层政治生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触角”灵通,才能持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吃亏”书记李连成、三涧溪村女支书高淑贞……几十年的光阴,他们都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说明了,只有沉下心走进群众中去,在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最清晰的民间诉求,感悟最深刻的百姓情义,为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好人民群众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最是“扎根”得民心。作为党和政府的“一线形象代言人”,村干部必须有民本情怀,牢记“人民至上”的分量。一切为了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归根结底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村干部只有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把上级的惠民政策和布置的任务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基层大地,才能让群众愿意跟党走、主动跟党走、永远跟党走。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严格问责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电话突击、实地检查、钉钉打卡等方式,给村干部头顶架上“高压线”,让村干部牢记“扎根”规则,不能走更不敢走。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人文关怀,积极改善工作机制环境,在人情需求和根本原则之间、在为民服务和家庭责任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营造良好的“扎根”土壤,让村干部能有更饱满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一言以蔽之,村干部要牢记,莫让群众成为特殊的“留守儿童”,只有心心在一处、念念在一职,扎根在乡村里,才能让百姓心里踏实。

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主题篇三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中国是经历了种。种磨难,是经过全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努力才发展到现在。虽然中国没有美国、英国那么发达,但中国从古至今的变化之大是全世界每个人都看在眼里的……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以前人们大都住的茅草屋、四合院,而现在处处高楼耸立,巍然屹立于大地之上;小时候的家乡仅仅是几条孤独的小溪和崎岖的道路,贫苦的人们,穿着破旧的衣裳忙于田地之上;现在我的家乡绿树成荫,道路平坦,街上车水马龙,人们也不再穿带补丁的衣裳而是换上喜庆的新衣,每次丰收,人们不再顶着烈日埋头苦干,而是开着方便收割的收割机。新时代的发展真的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

祖国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进入了先进的科技时代,以前有事情要写信,还要经过好多天才能送到,而如今发个电子邮件,几分钟就能搞定。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前人们有病没药可治,现在科技发达了,水平提高了,把以前认为不能治好的病都治好了。

正是因为时代在进步,祖国在发展,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祖国的不断发展,人口素质也得到了重要改观。如今人们对人友好、谦卑。汶川地震就是一个的例子,中国陷入不幸,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纷纷捐赠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们当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点绵薄之力。然而这次天灾并没有使中国倒下去,反而使中国有了更大的勇气勇敢地走下去,这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所隐藏的强大力量。

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傲然屹立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黎明。

祖国,我将与你共进新时代!

本文发布于:2023-04-10 18: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0653707aa8d3a4896fdc17aa5e5e7ed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主题实用(三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主题实用(三篇).pdf

标签:口号   三篇   周年   主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