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

更新时间:2023-06-28 23:32:50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先秦时的“九州”观点就是这种实践的代表,每一“州”之中有其代表性的山镇、泽薮、川浸(即山、湖、河、泽等代表性要素)。自此,古人便以城邑聚落为原点,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山——水——城”极坐标系,从城市出发认识周边的山川界域、地产风物,持续赋予自然空间以人文秩序 使得自然空间浮现出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锚固于自然空间。 秦汉时期,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以及地理、测绘等知识的积累,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被勾勒得愈发清晰,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等级高低与山川界域广狭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山川形势”理论“整理山河”、布列城市。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相应地,人居基址也都以“聚”的大小别其优劣。 由山川脉络考察城市体系的视角,也是我国古代空间美学营造的基础。秦汉以降,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化,促进了诗境、画境与人居环境的交融,唐宋以来,山水诗中往往寄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人居理想;宋代士大夫以“格物”的态度探析山水、人居与心灵世界的关联,使“文人画”这一艺术实践与多尺度的地景设计相贯通。文人旨趣与社会理想自唐宋不断传承,落实在文人主导的区域营建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城”思想,并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传承以“大国山河”为代表的广域空间规画传统,呈现中华文明“千年一脉”形成发展的磅礴气象。 (摘编自武廷海、郑伊辰《传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新时代开展国土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 材料二: “三生”,空间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社会活动特征和规律来看,不同功能与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并遵循一定的内在机制。生产空间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决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承担社会保障和文体休闲,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生态空间作为自然保障,为城乡建设提供资源服务,确立生态底线。“三生”空间相互适应与反馈,相互协同与共生,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 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本质是合理组织协调“三生”空间,此类智慧与经验在传统人居环境的营建中有充分体现 虽然城市功能与空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人居环境营建的本质不变,即因地制宜 使空间与环境相互适应,灵活布局,突出特色。 古人善于利用山水形势促进“三生”协同发挥功能合力,山水形势是“三生”空间的地理基础。“形”,形态、形象,“势”,态势、趋势,“形势”指基于整体观对环境权衡判断。引“形势”入城,强调对山、水、城、田等空间全要素的综合把控,“三生”空间协同发挥功能合力,促使整体环境呈向好趋势。理想的环境由山水关系构成,讲求以辨方、相土、观水的方式对山水关系进行全面把控,形成整体环境背景。城市或建筑应选址于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之地,与自然融合。古代的城市建设是对坏境要素全面考虑下的“三生”空间组织。山水即生态空间,城池为生活空间,二者间的农田为主要生产空间。山作防御,水以便民,筑墙为城,间城为田,布局均衡,协同共生。营造出人地和谐、平衡稳定的人居环境。 当今城乡建设中产业模式与生活需求的转变和升级使得城乡功能日趋多样,空间关系愈加复杂。梳理并总结传统“三生”空间的历史演化、内在机制与经验启示有助于认识当代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空间关系问题,合理统筹布局、协调建构人居环境中的“三生”空间。 (摘编自陈茜、武联、党雨田《传统人居环境营建中“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启示》) 材料三: 古城坐北朝南,北枕莲花(莲花山),南控五虎(五虎山);右擎翠旗(旗山),左标石鼓(鼓山)。襟江带湖,东南并海,闽江穿城而过,古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两塔(乌塔、白塔)对峙,中轴线千年不变,这种“城在山中、山中存城、山水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福州先人城市建设智慧的集中展现。 (摘编自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历坊流韵·山水秀城-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1 不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以城邑聚落为原点认识山川界域,随着认识深化,开始自觉以“山川形势”理论来规划城市。 B.唐宋以降,文人的审美旨趣和社会理想逐渐影响空间营造理念,这促进了八居环境的审美说。 C.“三生”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生产空间决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 D.传统、居环境营建注重协调“三生”关系,当代城乡建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以构建和谐的空间格局。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城市规划,材料一侧重论述城市和山川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三生”空间关系 B.山川“大聚会”之处,自然脉络深湛,地理形势宽广开阔,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 C.生产空间影响生活空间,“凡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D.新时代的空间规划既要继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也要重新审视城市与山川间的关系。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的一项是(3分) A.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东汉·赵哗)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 C 障锦山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 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柳永) 4.《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又说“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对当今的城市规划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4分) 5.福州古城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请依据材料分析福州古城的营建理念。(4分) 答 1.(3 分) C 2.(3 分) B 3 .(3 分) D 4 .(4 分) ①依传统“山川形势”理论, 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即“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广川之上”,形成整体环境背景;②人居环境营造要“因天材, 就地利”, 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如“城郭”“道路”等生活、生产空 间, 要因地制宜,与环境相适应,所以“不必中规矩”“不必中准绳”。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5 .(4 分) ①福州城位于群山与江海汇聚处,城市选址理想, 自古即为东南名城, 彰显了“大 国山河”气象。②福州 “山-水-城”格局,契合中国独特的空间美学营造思想, 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③福州因地制宜,合理统筹、均衡布局“三生”空间,人居环境平衡稳定。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3: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051fa240b328a2f559ea8d757340f05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pdf

标签:山川   是在   城市   基础上   秩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