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最全版)
一、概述
(一)定义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z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常于婴儿期起病,累及儿童及青少年,临床异质性明显,受累部位随年龄变化,婴儿期渗出倾向明显,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及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患儿及整个家庭的生命质量。特应性皮炎患儿常伴有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特应性疾病的个人史或家族史,同时可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水平升高。
(二)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儿童患病率达10%~20%,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10个城市1~7岁儿童的患病率为2.78%,2014年12个城市1~7岁儿童的患病率达到12.94%,而2个月婴儿的患病率高达30.48%o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重要的内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应答异常、皮肤菌群紊乱等是发病的基础。在婴儿期,食物过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汗液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在所有年龄段,皮肤干燥和搔抓均可加重疾病。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促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不是单一皮肤疾病,有些特应性皮炎患儿先后或同时患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结膜炎和哮喘等特应性疾病,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称为特应性进程(atopicmarch),即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先后出现特应性临床表现,并持续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症状可能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通常儿童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是首发症状,逐渐发生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
(-)典型临床表现
既往根据年龄将特应性皮炎分为3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及成人期。目前倾向将成人期再细分为成人期和老年期。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但基本特征均为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及剧烈瘙痒。
1.婴儿期(≤2岁):最早出生后2周即可发生,以出生2个月以后发病者为多。皮损最常见于前额、面颊部、下颌及四肢伸侧,鼻部、口周及尿布区不易受累。初发皮损为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常融合成片,皮损呈多形性,中央重、边缘逐渐变轻,边界不清,由于剧痒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图1)。患儿因瘙痒常烦躁伴哭闹不安,以至影响睡眠。病情时重时轻。部分患儿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患儿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
▲图1特应性皮炎婴儿期的轻度(图1A)、中度(图IB)和重度(图
1C)临床表现
▲图2特应性皮炎儿童期的典型肘窝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结痂
及轻度苔葬样变
▲图3特应性皮炎青少年期表现图示面颈部、躯干弥漫分布大量红斑、丘疹、鳞屑、苔辞样斑块及色素沉着(图3A、3B)
2.儿童期(>2~12岁):可于婴儿期皮损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亦可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主要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肘窝、胭窝最常受累(图2),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皮损呈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轻,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形成苔葬样变。此期瘙痒仍很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3.青少年及成人期(>12~60岁):可以从婴儿期、儿童期发展而来或于青少年期才发病。患者皮肤多呈弥漫性干燥,皮损好发于眼周、颈周、肘窝、胴窝、四肢、躯干,对称
性分布。某些患者皮损局限,以掌跖部位明显,如表现为手湿疹或青少年非特异性足部皮炎;部分患儿呈痒疹样表现(图3)。
4.老年期(>60岁):见《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二)非典型但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除了上述典型临床表现外,特应性皮炎患儿亦可有一些非典型但具有特征性的表现。
1.干皮症:表现为皮肤干燥,可出现鳞屑,以四肢伸侧最常见。冬季加重,夏天减轻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