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名人堂-赵继鼎
赵继鼎先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奋斗了50年,穷其毕生之力为灵芝所做的研究贡献,不但开创了现代化灵芝研究的基础,更将中华文化中独特的灵芝,引入世界舞台。全方位多功能的灵芝一直是健康食品中家喻户晓的主力产品,但若要问灵芝是什么?中国的灵芝有多少种类?恐怕就没有几位可以说清楚了。
在近代的中国菌类学者中,对于灵芝分类研究具有卓越贡献者应首推赵继鼎先生。赵先生早在30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有关灵芝科分类的系统化研究。在灵芝市场蓬勃发展的今日,无论是经营者或是消费者,必须了解灵芝产业的成就绝非是意外或偶然的。除了感谢前辈们默默的耕耘,对灵芝研究所奠定的基础外,更期待于瞻仰大师风范之际,对于纷扰不断的台湾灵芝界提供另类省思的机会。
缘起
和赵先生相见于1989年的冬天。承蒙赵先生的协助,得以进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亲眼目睹中国灵芝模式标本的原貌,为日后我的灵芝研究建立坚实的基础。朝夕相处如沐春风在中科院一间狭小的研究室中,看见端坐在显微镜前孤寂的背影,在寒冷的12月里更显得萧瑟。于初次的交谈中,充分感受到的是长者的关怀与期许。由于研究领域相近,在灵芝形态分类与生理、遗传的相互应证下,他乡遇故知的喜悦至今仍深刻的印在脑海中。在一周的朝夕相处中如沐春风,除了检视标本馆中珍藏的灵芝标本外,并经赵先生亲自解说各种灵芝间解剖构造上的差异性。尤其对于灵芝和松杉灵芝两者观念的厘清,
成为我完成博士论文时的重要依据。
最后一次见到赵先生是在1994年的10月底,在病榻中的他仍然关心着我
灵芝研究的进展。当我告知在灵芝基因水平的突破时,赵先生兴奋的说要用最先进的科技来研究中国古老的灵芝,丰富灵芝的基础领域。临别前赵先生激动的紧握着我的手说:「咱俩因灵芝而相识为忘年之交,一老一少在研究灵芝的旅途中互相扶持,这缘份得来不易啊!现在我的健康不行了,往后灵芝分类的责任就要由你们来承担了。」赵先生对灵芝的热爱与执着,令闻者不禁动容。
赵先生于1916年9月16日诞生于山东省阿县;1948年自国立西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毕业后,进入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协会副秘书长和真菌学报常务编委等职,一生致力于中国地衣和大型真菌的分类研究。曾于1982年主编中国地衣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中国地衣初编」。成果卓越,奠定基础研究权威
赵先生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对中国无蕈褶目(Aphyllophorales)的系统分类研究,由于他能熟练的使用英文和拉丁文,在中国开放以后他与世界各国的真菌研究学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中国在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分类研究能与世界各地的成果相辉映,同时也奠定他成为中国灵芝科与多孔菌科基础研究的权威地位。
就灵芝分类而言,赵先生共发表了12篇正式的期刊论文和5本专书。1986年他自中科院退休后,仍然坚持以往的研究热忱继续大型真菌的分类调查;1992年德国专业的真菌出版社发行了赵先生主编的「The Polypores of China」,这本代表他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受到国际间同行学者专家的好评,被认为是了解亚洲多孔菌类时重要的参考书。至1994年赵先生因癌症住院前,他仍然持续有关中国真菌志的编写工作,并且关切中国灵芝发展远景。
就本人的了解,赵继鼎先生对于灵芝研究的具体贡献包括:就本人的了解,
赵继鼎先生对于灵芝研究的具体贡献包括:
(1)中国地区新种灵芝的发现与命名:
在中国近代的真菌分类研究中,有关灵芝种类的记载在1964年邓叔群教授出版的「中国的真菌」一书中记录了灵芝属19种。戴芳澜教授在1987年出版「中国真菌总汇」中,发表了灵芝属中有26种。而自70年代以来赵继鼎先生进一步的全面研究灵芝属真菌,在他1989年所发表的「中国灵芝新编」和「The Ganodermataceae of China」书中,描述了中国地区的灵芝属有62种,其中的32种是由赵先生所命名发表者。
(2)建立中国灵芝科的分类系统:
1992年赵先生发表的中国灵芝科中包括了灵芝属(Ganoderma)、假芝属(Amauroderma)、鸡冠孢芝属(Haddowia)和网孢芝属(Humphreya)。其中的灵芝属内又因菌盖表面的构造与漆样光泽的有无而分为三个亚属:灵芝亚属(subgen. Ganoderma)、粗皮灵芝亚属(subgen. Trachyderma)和树舌亚属(subgen Elfvingia)。在灵芝亚属中赵先生依其30年来,检视中国各地区大量灵芝标本的经验,主张以菌肉层的颜色来区别灵芝组(ct. Ganoderma)和紫芝组(ct. Phaeonema)。他认为灵芝组的菌肉层色泽较淡或可以分为两层,上层为淡白色至木材色而下层为淡褐色至褐色。而紫芝组的菌肉则通常不分层且多为均匀的褐色至栗褐色。
(3)对六芝的学名考证:
赵先生依照目前灵芝科和其他多孔菌科的真菌,来比对于古籍中有关六芝的记载。他认为:青芝可能是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赤芝则包含了灵芝(G. luci-dum)和松杉灵芝(G. tsugae)等菌盖呈红褐色的灵芝。黄芝可能是硫黄多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白芝可能是苦白蹄(Fomi-topsis offcinalis)。黑芝可能是
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或是黑柄多孔菌(Polyporus melanopus)。紫芝则以中国灵芝(G. sinen)为代表,菌盖呈紫黑色或褐色具漆样光泽的灵芝。
后记
虽然赵先生的一生多坎坷,但是坎坷的人生却激励他更加勤奋努力。凭借着简单的解剖和绘图工作,赵先生在其工作冈位上奋斗了50年,共发表了近百篇的学术论文,不但开创了现代化灵芝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将中国灵芝介绍到世界的舞台中。今天我们能够经由他所着的论文和专书中,获得进入灵芝王国的捷径。在开启人类知识宝库、承袭中华文化中独特的灵芝资产的同时,让广大的读者,能了解赵先生穷毕生之力为灵芝所做的贡献,将成为我责无旁贷之历史任务。
图说
▲1989.11.赵继鼎先生和作者摄于北京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室中。图说
▲1994.10.赵继鼎先生摄于家中。表格
赵继鼎先生所建立的中国灵芝科检索系统与菌种名录:(其中打※为赵先生所命名者)
灵芝属(Genus Ganoderma)
Ⅰ、灵芝亚属(subgen. Ganoderma)
a.灵芝组(ct. Ganoderma)
黑灵芝Ganoderma atrum Zhao, Xu et Zhang※
※喜热灵芝Ganoderma calidophilum Zhao, Xu et Zhang※
薄树灵芝Ganoderma capen (Lloyd) Teng
弱光泽灵芝Ganoderma curtisii (Berk.) Murr.
大青山灵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 Zhao※
弯柄灵芝Ganoderma flexipes Pat.
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 Zhao, Xu et Zhang※昆明灵芝Ganoderma kunmingen Zhao※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W. Curt.: Fr.) Karst.
内蒙灵芝Ganoderma mongolicum Pilat
黄灵芝Ganoderma multiplicatum (Mont.) Pat.
多分枝灵芝Ganoderma ramosissimum Zhao※
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 Boud.
大圆灵芝Ganoderma rotundatum Zhao, Xu et Zhang※山东灵芝Ganoderma shandongen Zhao et Xu※
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huanen Zhao et Zhang※
伞状灵芝Ganoderma subumbraculum Imazeki
密纹薄灵芝Ganoderma tenue Zhao, Xu et Zhang※
茶病灵芝Ganoderma theaecolum Zhao※
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 Murr.
紫光灵芝Ganoderma valesiacum Boud.
小孢子灵芝Ganoderma microsporum Hu
重盖灵芝Ganoderma multiplea Hou
b.紫芝组(ct. Phaeonema Zhao, Xu et Zhang)
拟热带灵芝Ganoderma ahmadii Steyaert
拟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 (Lam.: Fr.) 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