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实现的认知诠释

更新时间:2023-05-06 05:30:46 阅读: 评论:0

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实现的认知诠释
苏冰
【摘 要】"The imagism poetry" of Ezra Pound has pioneered for thethe UK - US modem poetry, promoted the developent of American free ver; at the same time, his experience of tranlating Chine poetry has enabled him to exerci the two image constrction skiUs: superposition and Juxtaposition into his poetry creation.%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开辟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同时通过中国诗歌的翻译实践,他学会了掌握中国诗人构建意境的技巧: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期刊名称】《泰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4
【总页数】4页(P95-98)
【关键词】意象;意象叠加;意象并置
【作 者】苏冰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561.072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心人物,也是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在英美现代诗坛上举足轻重。他在诗歌创作中接受直观主义哲学,要求直接描绘主观或客观的事物,强调用确切的意象写诗,避免用无助于表达的词语。其作品篇章短小,语言精确,表达清晰具体。这些观点对意象主义诗体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些观点指导下,意象主义诗歌发展成为一种短小、硬朗、节奏自由、语言口语化、以呈现意象为主的自由体诗;强调准确、凝炼地表现诗人对所见物体或景象的直观印象,而不加任何主观评论和价值判断。诗人的感受不是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靠语言所凝聚的意象暗示给读者,让读者在曲折中体味其意境,求得对事物真谛的理解。庞德积极倡导与推进意象主义文学运动,成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旗手与领袖。他的长篇巨制《诗章》则成为美国现代派诗歌的丰碑。美国著名评论家休·肯纳把庞德的评传题为“庞德时代”[1]。
一、庞德的意象观
意象理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早在《周易》中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说法。魏晋时期,王弼对言、意、象的关系作过如下阐述:“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有“窥意象而运斤”,将意象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2]庞德在探索现代英诗的发展道路时,明确“要动作更自由,要声音更准确,要光亮更透明”[3],这就需要采用意象的手法。1914年,庞德编辑出版了第一部意象派诗歌选集《意象主义者》(Des Imagistes;An Anthology),在这篇“意象派宣言”中,庞德对“意象”的解释是:在一刹那呈现出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他还进一步解释道:“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正如朱立元先生指出的那样:“意象是包含着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情结’,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层缺一不可。”[4]
在内层方面,庞德接受了表现主义的某些观点,把诗看成主要是思想感情的表现,特别是
感情的表现。当然他并不只关注感情,也关注思想(理性)的表达,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艺术给人们提供有关“人性”和“思想”的“资料”。可见,庞德关于诗的内在方面,强调的是主体思想或理性与感情的交融、结合的“情结”或“复合体”,这也可以说是意象之“意”。在外层方面,庞德认为思想感情的“复合体”要在瞬间呈现为“象”(形象),才构成完整的意象。“象”即“形象在视觉想象上的投射”。对于“象”的要求,庞德倾向于提倡一种精确描写物象的主张,使表达思想感情的内外在形象精确地符合于生活实际。可见,庞德对诗歌形象的要求是在描写外物或表达内心两方面都要达到高度的精确和真实。庞德在他的《关于意象主义》中扩展了“复合物”的概念:“意象”可以有两种。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这样,它们被吸收进大脑融化了,转化了,又以与他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另外,意象可以是“客观的”[5]。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漩涡又去掉枝叶,只剩下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像那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意象派作为一个流派寿命很短,这与它自身有许多弱点和局限性有很大关系,如只注意事物引起的感觉,单纯在感官印象层次上展开,而不去发掘事物的深层结构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式短小,覆盖范围狭窄,不适于表现重大的社会和人生主题。意象派的理论,如果过于狭窄地加以理
解,就可能束缚诗人的创造,只能写一些虽然精美但单调贫乏的小诗,尤其因为限制发表议论,限制抒发主观感情,使诗缺乏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意象派诗人强调“以情绪串接意象”[5],因而限制了作品的长度和深度。这也使得意象派缺乏生命力。另外,意象派片面强调所谓“客观”和意象的绝对清晰、明确,使得很多丰富的诗情和朦胧的情景都被排除在外。由于不能放手表达主观感情,又不能单独写客观事物,而且不允许任何叙述,结果这些诗人写出的诗很少有宏大的气魄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很多早期意象派诗歌存在着小题大做的缺点,有些诗追求新颖,到了唯美的地步。
二、庞德诗歌意象实现的认知诠释
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富有创造才能的诗人,庞德并不仅仅满足于依据意象派原则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他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要为英美诗坛介绍一种全新的诗歌,而且更是要学习模仿中国古典诗歌,在现代诗歌创作中融合中国古典诗歌技巧,尤其是诗歌意象的呈现技巧,以寻求新的现代诗歌创作方法,推动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展。正如他自己在《休·塞尔温·莫伯利》中所说:“力求给死气沉沉的艺术注入活力/复兴诗歌。”[6]
庞德的诗歌,将中国古诗题材、内容和意境重新改造、再创作,从诗句意象到整首诗直到
深层精神内核,都烙上了明显的意象派现代诗歌特征。它们不仅是学习借鉴中国古诗的“样品”,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现代诗歌的精神面貌独立出现,成为庞德印证其诗歌美学原则的最佳范例。庞德在诗歌翻译和创作过程中,在诗歌意象的处理上,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技巧:
(一)意象叠加
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在1913年第6期的《诗刊》上发表了意象派的纲领,即“意象派宣言”中提出的意象主义三原则的第一条就是:直接处理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1]。庞德主张诗歌要直接表现主观事物,删除无助于表现的诗句,要把诗人的感触和情绪全部隐藏在意象的后面,不加任何解释、说教和评论,通过意象将它们表现出来。这与中国古诗追求含蓄蕴藉,避免点破说尽的审美取向是一致的。比如,“人面桃花”,就意象主义者看来,人面就是桃花,而不是说人面像桃花,也不是说桃花可以代表人面。人面和桃花有机地结成一体,成为诗人思想的复合体。
庞德创作的《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常被誉为意象诗的典范、意象派的压卷
之作。这首诗其实很短,仅有两行:
The apparition of the faces in the crowd;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05:3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97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象   诗歌   意象派   诗人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