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代谢

更新时间:2023-05-05 22:31:14 阅读: 评论:0

第十二章 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一、 外源氨基酸
(一)蛋白质在胃和肠道被消化被成氨基酸和寡肽
1.场所一:胃
酶类:胃蛋白酶原、胃酸、胃蛋白酶
(十二指肠分泌,胆汁激活)
消化程度: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2.场所二:小肠
  酶类:肠激酶、胰液蛋白酶(原)、内/外肽酶
消化程度:氨基酸和小肽
            ——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
3.场所三:小肠粘膜细胞内
  酶类:寡肽酶(例如氨基肽酶及二肽酶等)
消化程度:最终产生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粘膜细胞
吸收形式:氨基酸、寡肽、二肽
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1.方式一: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供能将氨基酸、Na+转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
2.方式二:γ-谷氨酰基循环
(三)未被吸收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生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硫化氢等;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对机体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组胺和尸胺:降血压;酪胺:升血压;酪胺和苯乙胺:假神经递质(肝性脑病)
二、 内源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降解及其半寿期
1.半寿期:蛋白质降低其原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
2. PEST序列:脯---苏,快速降解标志序列。
(二)真核细胞内有两条主要的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1.外在和长寿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途径降解
1)不依赖ATP
2)利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降解外源性蛋白、膜蛋白和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
2.异常和短寿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需要ATP的泛素途径降解
1)依赖ATP
2)泛素共价地结合于底物蛋白质,蛋白酶体特异性地识别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并将其迅速降解,泛素的这种标记作用是非底物特异性的,称为泛素化。
3)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
3*.P53蛋白:细胞内的分子警察
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其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如果这个细胞受损,又不能得到修复,则P53蛋白将参与启动过程,使这个细胞在细胞凋亡中死去。
三、外源性氨基酸和内源性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代谢库
第二节  氨基酸的转换和分解
一、转氨基作用(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交换)
1.重要的转氨酶:谷氨酸转氨酶GTA
2.磷酸吡哆醛PLP 转氨酶的辅酶.
二、氨基酸脱氨基的途径
(一)氧化脱氨基
1.在肝内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谷氨酸脱去氨基
场所:肝、脑、肾细胞线粒体基质
2. 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二)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1.此种方式主要在肌肉组织进行。
三、氨基酸碳链骨架可进行转换或分解
1.α-酮酸可彻底氧化分解并供能氧化供能
α-酮酸在体内可通过TAC 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H2OCO2,同时生成ATP
第三节  营养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一、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可用氮平衡来描述
氮总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正常成人)
氮正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儿童、孕妇等)
氮负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
二、氨基酸可分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和营养非必需氨基酸
三、短的生物合成途径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一)谷氨酸:α-酮戊二酸还原氨化生成谷氨酸,谷氨酸脱氢酶
(二)谷氨酰胺: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合成谷氨酰胺
(三)丙氨酸、天冬氨酸:丙酮酸和草酰乙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和天冬氨酸
(四)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在天冬酰胺合成酶催化下形成天冬酰胺
(五)丝氨酸: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D-3-磷酸甘油酸形成
(六)甘氨酸(多种途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甘氨酸
(七)脯氨酸是从谷氨酸形成的
(八)半胱氨酸可由甲硫氨酸和丝氨酸合成
(九)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下形成酪氨酸
(十)组氨酸和精氨酸是营养性半必需氨基酸
第四节 
一、体内有毒性的氨有几个来源
(一)体内氨有3个主要来源
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和胺类的分解均可以产生氨
2.  肠道细菌腐败作用产生氨
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的氨;尿素经肠道细菌尿素酶水解产生的氨。肠道产生的氨主要在结肠吸收入血,是血氨的主要来源之一,肠道偏碱时,氨的吸收增强,所以高血氨病人禁止碱性肥皂水灌肠。
3.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
(二)氨中毒是致命的
1.氨是机体正常代谢产物,具有毒性。体内的氨主要在肝合成尿素而解毒。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60 μmol/L(47~65μmol/L)
二、氨在血液中以丙氨酸及谷氨酰胺形式转运
(一)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将氨从肌肉运输到肝
(二) 谷氨酰胺是氨的另一种运输形式
、肌肉合成谷氨酰胺,运输到肝和肾后再分解为氨和谷氨酸,从而进行解毒。需要谷氨酰胺合成酶参与。
三、氨在肝合成尿素是氨的主要去路
体内氨的去路:
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去路
②肾小管泌氨:分泌的NH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H4+,随尿排出。
③作为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一)在肝进行的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1.尿素生成的过程称为鸟氨酸循环(orinithine cycle),又称尿素循环(urea cycle)Krebs- Henleit循环。
2.主要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
1)在肝细胞线粒体中:
反应由N-乙酰谷氨酸(AGA)激活
消耗2分子ATP
②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
瓜氨酸生成后进入胞液
2)在肝细胞胞液中:
①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
②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③精氨酸裂解释放出尿素并再形成鸟氨酸。鸟氨酸回到循环的开始。
3)反应小结
原料:2 分子氨,一个来自于游离氨,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
过程:先在线粒体中进行,再在胞液中进行。
耗能:3 ATP4 个高能磷酸键。
(二)尿素合成受膳食蛋白质和两个限速酶活性的调节
1. N-乙酰谷氨酸别位激活氨基甲酰磷酸合酶Ⅰ启动尿素合成
2.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酶活性促进尿素合成(因为其活性最低)
(三)尿素合成障碍引起高血氨症和氨中毒
1.高血氨时脑内减少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大脑靠α-酮戊二酸经TAC功能的,氨过多引起大脑功能不足。
2.鸟氨酸循环任何一个合成酶遗传缺陷均可引起高氨血症       
第五节  氨基酸代谢的特殊产物和个别氨基酸代谢
一、某些氨基酸代谢产生特殊的产物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decarboxylation)产生特殊的胺类化合物
1.γ-氨基丁酸: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脱羧生成γ-氨基丁酸GABA
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是抑制突触传导
2.组氨:组氨酸经组氨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组胺
组胺是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刺激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
35-羟色胺:色氨酸经5-羟色氨酸生成5-羟色胺5-HT
5-HT在脑内作为神经递质,起抑制作用;在外周组织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4.某些氨基酸在体内经脱羧作用可产生多胺类物质
多胺(polyamines)是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在生长旺盛的组织(如胚胎、再生肝、肿瘤组织)含量较高,其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活性较强。
(二)一碳单位是甘氨酸、丝氨酸、甲硫氨酸和组氨酸的特殊产物
1.定义:
某些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
2.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
(一碳单位通常是结合在FH4分子的N5N10位上)
3.来自4种氨基酸的一碳单位可以相互转变种类
4.一碳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
作为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
把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联系起来
二、个别氨基酸有特殊的代谢途径
(一)3种含硫氨基酸的代谢途径有联系又有差别(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
1. 甲硫氨酸与转甲基作用
1)生成SAM: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
甲硫氨酸循环(methionine cycle)
2)甲硫氨酸为肌酸合成提供甲基:
肌酸(creatine)和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是能量储存、利用的重要化合物。
2.半胱氨酸有多种代谢途径
1 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互变(二硫键)
(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途径不同(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
1.⑴苯丙氨酸经羟化转变为酪氨酸:
苯丙酮酸尿症(phenyl keronuria, PKU):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等,并从尿中排出的一种遗传代谢病。
酪氨酸可彻底氧化分解或转变为儿茶酚胺和黑色素
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可经酪氨酸酶等催化合成黑色素。
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毛发等发白,称为白化病(albinism)
2.色氨酸分解可生成乙酰乙酰CoA
(三)支链氨基酸分解包括转氨、脱羧和彻底氧化3阶段(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22:3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97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合成   蛋白质   代谢   作用   细胞   氨基   生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