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3期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Vol.41,No.3 2020年6月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Jun.,2020
蒲智勇.论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与促进策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20,41(3):134-140.
论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与促进策略
蒲智勇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办公室,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乎青年发展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问题,就业过程面临的角色、活动及环境转变,使得“就业适应”成为其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大学生,需要重点处理好个人与自我发展、个人与一般性工作需要以及个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这要求大学生在专业的特殊性和职业的多样性之外,具备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通过自我认知、理解执行、沟通交流等策略指导,提升一般素养,促进大学生就业适应,帮助其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和转变,是新时代大学教育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适应;一般素养;促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20)03-0135-06 DOI:10.ki45-1300/z.2020.03.024
On the General Qualific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daptation
Pu Zhiyong
(Principal's Office/Development Planning Offi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541006)
Abstract: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social issue related to youth development,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The role,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faced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make"employment adaptation"an inevitable stage of their experience.College students at this stage need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and lf-development,personal and general work needs,as well as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This requires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general qualifications for employment adapt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profess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occupations.Improving general qualification,promoting employment adap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
nd help⁃ing them to smoothly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rom"college students"to"professionals"through the guid⁃ance of strategies such as lf-awareness,understanding and execution,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are factual problems that university educ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adaptation;general qualification;promotion strategies
就业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现实选择。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即从高校的“专业学习”到社会的“职业立足”的过渡和转变,这一过程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在认知、思维、行为和气质等方面需要不同程度地进行适应和调整。
1大学生就业适应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的就业过程,需要面临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从学习到工作的活动转变以及从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转变等(图1)。
1.1角色转变:从学生到职工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身份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从个人发展的阶段来看,大学生
收稿日期:2020-03-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IA180214);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7XJGA21)。
作者简介:蒲智勇,男,陕西宝鸡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41卷多处于成年初期,虽然在心智和年龄上较之中小学时期相对成熟,但在经济生活上大多还未完全独立,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职业人则意味着经济生活的独立和身份定位的多元,不仅需要面对工作任务,还要承担起生活的压力等。其次,从日常活动的对象来看,大学生由于学业需要,交往圈子主要是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相对比较单纯。而职业人则需要同时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庭和社会等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其活动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元。再次,从承担的目标任务来看,大学生以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要任务。而职业人则以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工作职责和解决工作问题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要求大学生在行为上更加独立和自主,在个性上更加主动和成熟。
1.2活动转变:从学习到工作
大学生主要以学习活动为主,而职业人则以工作活动为主。首先,从活动特点来看,大学的学习具有专业性特点,这个专业指的是学术和学问。没有学问的专业是不存在的,不含学问的专业只能是各种职业。[1]与之相对,工作活动则具有职业性特点,职业即一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获得收入作为
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其次,从活动参与来看,学习是学习者获得的知识、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等较为持久的改变的过程,其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是大学生本人。而工作大多情况下强调团队的协作,工作主体获得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再次,从活动要求来看,学习更需要良好的信息接收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工作任务的完成则需要计划和组织、协调和落实、沟通和应变等多种综合能力。可见,从学习到工作的活动转变,需要知识的应用和迁移,需要着眼于合作与创新。
1.3环境转变:从学校到社会
大学从广义上讲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组织,然而与真正的社会相比,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是社会的开放性和学校的相对封闭性。大学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较之中小学有着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然而从空间范围和功能特点等来看,真实社会的开放性远大于学校。其次是社会的复杂性和学校的相对单一性。大学是教师与学生、文化与资产以及教育与管理等多个主体与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然而校园环境较之复杂的社会环境仍然相对单一。再次是社会的现实性和学校的相对包容性。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可以容错纠错的地方,然而与大学相比,社会则更具现实性和残酷性。从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转变,大学生要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
战,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图1大学生就业过程需要面临的适应性转变
Fig .1Adaptiv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rocess
2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
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活动转变和环境转变等,使“就业适应”成为大学生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特殊的阶段介于“大学即将毕业”与“入职工作之初”这一时期,它不同于“大学的学习期”和“职业的成熟期”,前者以学科专业学习为基础,后者以专门职业为依托。处在“就业适应”阶段的大学生,需要重点处理好个人与自我发展、个人与一般性工作需要以及个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图2)。这要求大学生在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和职业选择的多样性之外,具备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笔者认为,
自我认知、理解执行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适应一般素养的三个基本方面(图3),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生与自我、与工作以及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136
第3
期图2大学生就业适应需要重点处理的三组关系
Fig.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groups of employment adaptation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2.1自我认知:就业适应的前提与导向
自我认知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和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正确的自我认知是一个人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从就业适应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身份角色的转变有以下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目标性。明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在就业适应阶段已经具备的优势特点和亟待提升的短板与不足,促使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二是方向性。处在就业适应阶段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及职业选择普遍表现出迷茫、困惑等心理无助感,清晰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角色和身份定位,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更快地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三是动力性。个人在自我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期望和意向等,很大程度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适应阶段所投入的时间和努力,这种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需要是推动大学生完成就业适应的有效动力。
2.2理解执行:职业立足的基础与保障
理解即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执行即对领导决策或工作计划的实施和履行。一个人对工作任务的准确理解和高效执行是其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就业适应的角度来看,理解执行能力促进大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活动转变,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一是开放的思维。思维是行动的先导,是人在大脑中对一件事情付诸行动之前的一般性理解和具体性分析,具备开放的思维可以促使大学生通过归纳、演绎等推理过程,准确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二是积极的行动。一个人的行动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工作执行的进度和任务完成的体验。积极的行动主要表
现为一个人的计划组织与协调能力,即根据工作目标,对自己、他人和部门的活动做出可行的计划和安排,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并对不同利益主体进行有效的协调以确保计划方案的高效执行。三是灵活的方法。即灵活地选择和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以达成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为对工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矛盾冲突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灵活的应对。
2.3沟通交流:组织融入的促进与升华
沟通交流即一个人在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以及在组织团体中通过服从、合作、协调等方式处理好与不同主体间关系的交流活动。从就业适应的角度来看,灵活的沟通交流能力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转变。沟通交流对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准确理解他人。即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主动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充分倾听和把握他人的处境、意见、目的和意图等,在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基础上与交流对方达成信息的互通,情感的共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是实现有效社会沟通的基础和前提。二是清晰表达自我。即在沟通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言语措辞和方式方法,向他人传递准确的信息,反映明确的意图,让沟通对方充分获取到表达者的中心思想与核心诉求。这是实现有效沟通、促进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三是有效促进和谐。工作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的民主与协作,使组织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蒲智勇:论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与促进策略137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41
卷
图3大学生就业适应一般素养的三个基本方面
Fig.3Three basic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daptation to general literacy
3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促进策略
一般素养的构建在理论上为大学生就业适应提供了维度和导向,有效的策略指导是促进其实现从“大学
生”到“职业人”适应性转变的关键,具体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3.1自我认知的策略
自我认知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理性地剖析自我特点,另一方面在于客观地分析岗位需要,最终实现个人与职位的有机耦合与适应性匹配。处在就业适应阶段的大学生,有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但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确定的岗位和客观的需求,不难分析其具体的岗位需要。因此,全面准确地剖析个人特点是自我认知策略的核心。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自我进行审思。一是兴趣理想。兴趣是快乐的源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人在沉浸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时更容易迸发出无限的灵感,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因此,个人兴趣和目标理想是大学生就业选择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二是个性特点。个性与特点是“人职匹配”的主要决定因素,倘若性格特质不适合岗位需要亦将难以胜任该项工作。正如杜威(Dewey·J·)所言,“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找出一个人适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键”。[2]三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人在一定范围内所掌握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促进大学生就业适应的理论基础,也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领域和范围。在一般情况下,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大的职业更容易适应和融入。四是实践技能。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很大程度源于大学阶段的社会参与,有研究表明,深度的社会性参与经历对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大学生应通过主动参与深度的社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就业适应,为将来的职业立足打
下坚实的基础。五是现实需求。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志趣追求,也会对将来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收入等产生重要影响。对职业特点、薪资待遇、工作地域等方面的现实考量,亦是大学生就业适应必须关注的问题。综上,兴趣理想和个性特点代表着大学生内在的、主观的动机和特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代表着大学生外在的、客观的能力水平,现实需求则是依附于大学生主、客观素质基础之上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兴趣理想到现实需求,反映了大学生从个体发展到社会适应的五个基本方面,大学教育应该主动关注这些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更早地着眼个人发展,更充分地为将来的就业适应做好准备。
3.2理解执行的策略
理解执行的能力,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事物或现象时怎么想、如何看,在面对工作或事务时怎么处理、怎么办。它是一个人内在的思维理念和外在的行为活动在职业实践中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大学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的训练。一是综合分析。即能够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特征联合为整体,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同时能够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从微观方面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细致的考虑。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表现为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即对工作中遇到的事物或现象能看到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和基本现状并对其本质或性质进行宏观的把握。(2)分析问题,138
第3期
蒲智勇:论大学生就业适应的一般素养与促进策略139即分析该事物或现象可能涉及的主体及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并推断其可能产生的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等。(3)解决问题,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就如何更好地改进完善和推进落实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等。二是组织协调。即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协调各方力量来完成一件事情、一项工作或一次活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三个阶段。(1)目的意义,即在开始一项工作之前务必明确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促使工作顺利推进的价值导向和内在动力,有了清晰的目标理念做指导,才能确保整个活动过程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而不流于形式。(2)计划执行,即工作开展的详细过程,这个阶段要抓住活动参与的主体、面向的对象、包含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方法等关键要素并安排好工作流程,对实际开展的情况进行关注和跟进,做好服务和协调。(3)总结反思,这一过程可以是对经验教训的分析,对活动成效的检验或对活动影响的扩大等,好的组织协调离不开及时的反馈和思考。三是应急应变。表现为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矛盾冲突进行应对与处置。具体有三个方面。(1)态度原则,即保持冷静的态度进行准确的判断,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及时介入。(2)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对涉及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进行处置。(3)善后总结,对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矛盾进行调查分析和协调处理,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消除和杜绝。综上,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和应急应变是理解执行的三个基本方面。对于处在就业适应阶段的大学生来说,结合一般性岗位工作要求,有意识地对理解和执行能力进行训练,将有力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职业实践。
3.3沟通交流的策略
沟通交流的直接目的在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并非最终目标。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策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互信,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提高工作成效,才是根本目的,其最终目标是把工作完成好。因此,大学生就业适应一定要首先树立起“工作为重”的目标理念,避免为了人际关系而处理人际关系,而应将“圆满地完成工作”作为沟通交流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沟通交流的策略,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了解不同主体的身份特点。一般的职业环境涉及领导、同事和亲友等主体。其中,(1)领导是组织团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对于领导,在思想上要有一种服从意识,在行动上要注意请示汇报。即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和任务,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要主动的服从,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通过主动请示和汇报达成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和化解矛盾。(2)同事是工作任务的竞争者和合作者。对于同事,在思想上要有一种权限意识,在行动上要注意学习交流。即面对同事要处理好工作本职和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具有明晰的职责和权限意识,做到“到位而不缺位,补位而不越位”,同时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升。(3)亲友是生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群体。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对于亲友在思想上要有一种情法意识,在行动上要注意关爱理解。要把握好职业权力的边界,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生活上多关心爱护,在工作上努力获得亲友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分析人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效沟通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主动的反思意识,即工作中的人际矛盾一般从哪来,原因有哪些,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1)从自身来看,尤其对于处在就业适应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精、方式方法不当、缺乏全局意识、
不够严谨细致、不够谦虚诚恳、不够积极主动等原因,未能做好本职工作而导致领导、同事的不认可、不信任而引发的误解和矛盾,是人际沟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从双方来看,做事情风格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工作上阅历不同、生活上交流不够、有误解造成隔阂、有情绪影响工作、压力大任务繁多、不知情违反原则等都是引发人际冲突的可能性因素,对于人际矛盾的反思和改进要遵循“先自身后双方,先工作后生活”的原则。三是注意沟通交流的意识技巧。(1)在意识层面,要注意沟通的主动性、换位性和适应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主动与人交流合作、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主动消除隔阂误会以及主动发表意见建议等方面。换位性即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表现为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问题和化解矛盾。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快速适应领导风格等。(2)在技巧层面,要注意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