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XXXX-2018
道地药材内蒙黄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黄芪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内蒙黄芪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003-2016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术语和定义
T/CACM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道地药材Daodi-ChineMedicinal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
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003-2016定义3.1]
3.2内蒙黄芪NeimengHuangqi
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固阳、武川、兴和、乌拉特前旗、达茂旗、四子王旗、丰镇、察右中旗、察右后
旗等阴山北麓沿线旗县的栽培黄芪药材。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4.2形态特征
膜荚黄芪
Astragal我们的梦想 usmembranaceus(Fisch.)Bge.
1
T/CACMXXXX-2018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
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cm;叶柄长0.5-1cm;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
披针形,长4-10mm,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mm,宽3-12mm,
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总状花序
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mm,背面
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mm,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mm,外
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
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mm,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清缴 长圆
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
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mm,宽8-12mm,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
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licus(Bge.)Hsiao
植株较膜荚黄芪矮小,小叶亦较小,长5-10mm,宽3-5mm,荚果无毛。
5历史沿革
黄芪原名“黄耆”,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
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谓:“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
之长,故名”。
黄芪植物形态描述最早见于唐《新修本草》,苏敬曰:“叶似羊齿,或如蒺藜,独茎,或作丛生”。
肖炳《四声本草》最早提及黄芪的“花黄”。
宋代本草古籍对黄芪的原植物形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宋《图经本草》苏颂曰:“根长二三
尺以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
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芪。……黄芪质柔韧,皮微黄褐色,肉中白色”,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记载了“宪州黄芪”图,植物形态图与《本草图经》一致。
早在元朝末年内蒙古大青山区就有大量的野生黄芪分布。山西《浑源县志》记载,“元朝末年,在
浑源县西南山区碾子沟村的世代土著猎人王应昆、王应仲兄弟俩到内蒙古大青山狩猎,顺便采摘了一些
内蒙古黄芪种子回浑源年假申请 并撒播于恒山上种植。”内蒙黄芪与浑源黄芪具有相同的基源。
明代对黄芪的记载基本上沿用唐、宋两代本草的记载。明《救荒本草》对黄芪植物的描述较详,
“其叶扶疏,作羊齿状,似槐叶微尖小,又似蒺藜叶,阔大而青白色。开黄紫花,如槐花大。结小尖角,
长寸许”。《本草原始》中李中立曰:“肉白心黄,仿佛人参防风”。《本草蒙筌》、《本草纲目》中
均有附图,植物形态图与《本草图经》一致。
内蒙古产黄芪最早记载于清朝《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吴其濬说:“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
产者佳”,认为“山西、蒙古”产黄芪质量好,记录的植物形态图与《本草图经》一致,为后世将山西、
内蒙古黄芪作为道地药材提供了依据。唐宗海《本草问答》云:“黄芪或生汉中,或生甘肃,或生山西,
或生北口外茯苓减肥法 (指河北省蔚县与山西省广灵县、灵丘县之间诸关口以外),令统以北方立论,有理否?答
曰:虽不必截然在北,然其为性实皆秉北方水中之阳以生,其主北方立论,则就乎得气之优者而言,故
黄芪以北口外产者为佳。”《本草问答》用传统中医理论详细解释了各地产黄芪品质好坏的原因,认为
黄芪以质体松泡,孔道多,以产于北方者为佳,也为内蒙古产黄芪作为优质黄芪奠定了基础。清末《本
草思辨录》周岩谓:“黄芪中央黄,次层白,外皮褐,北产体虚松而有孔”。其“北产”可能指东北,而“体
2
T/CACMXXXX-2018
虚松而有孔”之说如以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性状特征作比较,更接近主要分布于华北及东北的膜荚黄
芪。
近现代时期,陈仁山著的《药物出产辨》(1930年)载:“正芪产区有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
三卜奎,产东三省,现时山西大同、忻州地区,内蒙古及东北产者为优。……又有一种名禹州芪,乃由
口外(指古北口外,今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运至禹州,……非产禹州。”
进一步说明了黄芪的道地产区为山西、内蒙古和东北。《绥远通志稿》(1937年完成初稿)载:“武川
县……药材以大黄、黄芪、防风、黄芩、党参、甘草数种为大宗,……黄芪产量尚丰,……十九年度省
府年刊载黄芪十万斤,……黄芪数似多,虽未为确,要以武川为主要产区”。清末民初,内蒙古武川县
已获“黄芪之乡”之称。由于人们的大量采挖,野生黄芪日趋减少,到1940年《武川县志略》载:“年
产黄芪三千斤”。
1959-1963年《中国植物志》记载:蒙古黄芪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1964年谢宗
万《中药材品种论述》记载:“黄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Astragalusmembranceus(Fisch.)Bge.,……
卜奎芪、口芪、正芪等均指此而言。《证类本草》‘宪州黄芪’即为此种”、“绵黄芪(内蒙古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主产于内蒙古、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内蒙古的红蓝芪、炮台
芪、北箭芪,山西白皮芪,亦为此种”。1989年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记载:“正口芪为华北北部的
道地产品,根条粗直,表皮黄白色,纵皱纹浅,皮柔韧,断面纤维性,皮层厚,呈网状分层结构。其基
源为蒙古黄芪,华北北部即为山西雁北、忻州地区及内蒙古南部地区。”说明内蒙产黄芪的基源植物有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1988年内蒙古《武川县志》记载:“1958年,县医药公司曾进行黄芪的人工种植,……
收效不大。1979年,……开始大量种植。到1983年栽种面积9000多亩,产量40多万公斤。”1996年《中
国药材学》载:黄芪“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萦绕心间 、甘肃”。2014年,内蒙古中蒙药协会统计[19]:
蒙古黄芪20世纪70年代在包头固阳县引种推广成功,在当地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
旗形成内蒙黄芪在内蒙古最早传统种植区域,后由西向东逐渐扩散,达茂旗、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
右后旗、丰镇市、兴和县、正蓝旗、太仆寺镇、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等相继引种
成功,种植总面积为7万公顷,按每公顷产500公斤鲜货计算,内蒙古年产蒙古黄芪药材统货达1.2万吨。
上述历代本草对黄芪的形态、果实特征,以及开花结实、采收季节的记载与当今黄芪的描述基本一
致,而至宋代起记载的黄芪,即今之药典中的蒙古黄芪licus
(Bge.)Hsiao及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ceus(Fisch.)Bge.植物主要分类特征基本相符,内蒙古自治区
固阳、武川、兴和、乌拉特前旗、达茂旗、四子王旗、丰镇、察右中旗、察右后旗等阴山北麓沿线旗县
为其原产地或道地产区。故可认为我国宋代以后所用的黄芪和当今商品黄芪来源类同。黄芪道地产品从
最初的甘肃、四川北部、陕西南部以膜荚黄芪及淡紫花黄芪为主,逐渐过渡至道地以山西、内蒙古蒙古
黄芪为主的趋向。现今的用药也认为来源于蒙古黄芪的质量最佳。内蒙黄芪历史沿革见表1。
表1内蒙黄芪历史沿革表
年代
清
近现代
出处
产地及评价
《植物名实图考》“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
《药物出产辨》
“正芪产区有三处:……现时山西大同、忻州地区,内蒙古及东北产者为优。……又
有一种名禹州芪,乃由口外(指古北口外,今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大部分地区及内蒙
古部分地区)运至禹州,……非产禹州。”
近现代《绥远通志稿》“武川县……药材以……黄芪、……甘草数种为西红柿栽培技术 大宗,……黄芪产量尚丰,……十九
年度省府年刊载黄芪十万斤,……黄芪数似多,虽未为确,要以武川为主要产区”。清
末民初,内蒙古武川县已获“黄芪之乡”之称。
近现代《武川县志略》“年产黄芪三千斤。”
3
T/CACMXXXX-2018
近现代
近现代
《中国植物志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400字 》
《中药材品种论
述》
近现代
《武川县志》
“1958年,县医药公司曾进行黄芪的人工种植,……收效不大。1979年,……开始大
量种植。到1983年栽种面积9000多亩,产量40多万公斤。”
近现代
2014年
《中国药材学》
内蒙古中蒙药协会
统计
“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
蒙古黄芪20世纪70年代在包头固阳县引种推广成功,在当地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形成内蒙黄芪在内蒙古最早传统种植区域,后由西向东逐渐扩
散,达茂旗、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丰镇市、兴和县、正蓝旗、太仆寺镇、
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等相继引种成功,种植总面积为7万公顷。
蒙古黄芪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
“绵黄芪(内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
6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道地产区
内蒙古自治区固阳、武川、兴和、乌拉特前旗、达茂旗、四子王旗、丰镇、察右中旗、察右后旗等
阴山北麓沿线旗县。
6.2内蒙黄芪生境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固阳、武川、兴和、乌拉特前旗、达茂旗、四子王旗、丰镇、察右中旗、察右后旗等
阴山北麓沿线旗县地处东经10811′08″-11901′18″,北纬4010′20″-5004′18″,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
部,海拔1000-1500m。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活动积温
9831.4-31145.6℃,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年降水量
178.6-541.4mm,年均日照时数2413.5-3212.5h。土壤类型为沙土、砂砾土和钙土,有利于黄芪根系下
扎,易于形成优质的“鞭杆芪”。黄芪分布与种植区土壤、空气、水质无污染,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丰富,在全国中药材区划中,内蒙古东西跨度最大,人工种植药材规模较大,非常合适黄芪的栽培。
7栽培及采收加工
7.1栽培方法
内蒙黄芪采用育苗水平移栽方式播种,生产周期2~3年。第一年春季育苗,秋季将黄芪苗起出置于
房中,用麦草覆盖过冬,或不起出,次年春季起苗,种苗按株行距10cm25cm移栽,沟深一般为20cm
左右,将苗斜放于沟内,不超过30度角为宜,覆土9~10cm,镇压,保墒。
7.2采收加工
秋季植株枯萎时采收,适宜采收时间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通常采用机械单犁深翻30cm采收,
采收时主根离地约10~15cm,土壤结构完好,起挖不易断根或碰伤外皮。根部挖出后,抖落泥土,去除附着的茎叶,趁鲜切去芦头,剪光须根,即行晾晒,待晒至六七成干时,将根理直,捆成小把,堆起发
4
T/CACMXXXX-2018
热,晒至变软时以手搓揉,边晒边搓,然后摊开暴晒至全干。根据头尾直径大小进行分级,以根条粗壮、
直顺、质硬、粉性足、味甜者为佳。要求做到干燥、无芦头、无须根、不霉、不焦、无泥、无杂质。
8质量特征
8.1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黄芪的所有质量规定。
8.2性状特征
8.2.1黄芪药材的性状特征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
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8.2.2内蒙黄芪药材的性状特征
内蒙黄芪根呈圆柱形,主根粗而长,芦头小,分枝少,条直。表皮灰黄色至深棕色,鲜品表面光滑,
无毛须,干品有较明显的网状纹理。质地坚实,折断面纤维状,粉性大,纤维较少,木部黄色,“菊花
芯”明显。气微香,味甜,有豆腥气小。
9包装和标签、标志、运输及贮存
9.1包装和标签
药材以纸箱、布袋或透气纤维袋为宜。应附标签,标签应注明道地产区、采收时间、批次和采收人
等信息,标签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9.2标志
道地药材应附标志,并按规定使用道地药材标志。
9.3运输
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运输工具和场所,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和曝晒。
9.4贮存
应符合SB/T11094、SB/T11095的规定。
5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03:4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93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