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临床检测方法学评价
生物化学检验是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人体组织、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为临床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选择准确可靠的实验方法是提供准确可靠信息的重要中心环节之一。分析方法的选择,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而方法学评价则是分析方法选择的依据。
同一种实验项目,往往有多种分析方法。每个实验室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选择 适当的实验方法。方法学评价的目的就是对一个备选方法提供可接受判断的科学依据。所谓的方法学评价,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结果,并对各项实验结果进行周密的统计和分析, 得出一个方法应用于本实验室进行病人样品测定时,可能达到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线性范围以及其他应用特性方面的详细资料和数据,即为作出可否被接受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学评价是科学实验,涉及不少基础实验技术和统计学方法,不可能让每一个检验人员都掌握,但一个临床检验实验室,如无一人掌握,要提高这个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是很困难的。
第一节 实验方法的选择cazes
一、实验方法选择的目的
实验方法选择的根本目的:①建军节用英语怎么说>spencer tunick 各实验室按照方法选择的原则结合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某项目的检测方法。② 保证拟使用的检测方法在正式应用于临床分析病人标本之前,对方法分析性能及可能引入的误差进行了解,作出初步评估。
二、实验方法的分级
在临床生化检验方面,检测项目和测定方法繁多,并且新项目、新方法不断涌现。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根据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三级。
(一)决定性方法
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主要方法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由于技术要求太高,费用昂贵,这类方法不直接用于鉴定常规方法的准确性,只用于评价参考方法与一级标准品。国际上研究这类方法的实验室很少,美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家有这类实验室。
(二)参考方法
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方法能在条件优越的实验室作常规分析,主要用于鉴定常规方法,评价其误差大小、干扰因素并决定是否可以被接受;用于鉴定二级标准品和为质控血清定值;用于商品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三)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应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
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其中准确度已经确定即已查明偏差方向和数量的方法称为偏差已知方法,而准确度不明者称为偏离未知方法。
常规方法在作出评定以后,经有关学术组织认可,可以作为推荐方法。
临床生化检验部分项目的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见表1。
三、标准物质的分级
标准物质(即标准品)有许多名称,仍未统一。国际标准化委员对标准物质(参考物,reference material)作的定义为: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标准物质是进行方法评价、仪器校正、常规分析的质量控制等不可缺少的,在临床化学中将其分为三级。
(一)一级标准物质(原级参考物)kone
它是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一级标准品都有证书,在美国由国家标准局(WBS)颁发证书,并指明其性质和有关数据。
一级标准物质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
(二)二级标准物质(次级参考物)
这类标准物质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物质比较而确定。
二级标准物质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三)控制物
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在控制物的制备、定值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
节日快乐 英文
各级分析方法和标准品的相互关系见图1。
图1 各级分析方法与标准品的相互关系
四、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
实验方法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检测要求确定适当的方法。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应建立和选择参考方法,以利于对常规方法的评价和标准品的定值;一般临床化学实验室应结合仪器设备、技术力量、实验成本等因素,主要选择常规分析方法和使用方便的参考方法。
选择常规分析方法时,尽量选用国内外通用方法或推荐方法,便于方法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要重点考虑实用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性能指标。
(一)实用性
1.微量快速 便于急诊,适合批量成套分析。快速即检测速度,是指一份标本操作一次所需时间以及在常规条件下单位时间(小时、天)内所能处理的标本数量。
2.方法简便 操作人员无需特殊培训;试剂种类少,最好是单一试剂,易于自动化分析。
3.安全可靠 试剂无毒,腐蚀性小,无需特殊防护措施。
superblock4.成本低廉 无需昂贵试剂和仪器,每件成本费用与一次分析的标本数量有关,应区别单件标本及不同工作量时的费用。
(二)可靠性
所选方法应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较大的检测能力,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能满足方法允许误差限度的要求。
五、实验方法选择的步骤
(一)广泛查阅文献
广泛查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方法选择的要求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充分了解各方法的科学依据和真实的使用价值,仔细分析方法特点。
(二)选定候选方法
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人员业务素质、工作量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于本实验室具体条件的方法(候选方法)。宝贝英文翻译
候选方法确定后,应写出该法的原理、参考文献、所用仪器、试剂来源和纯度、标本收集要求、详细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分析、参考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候选方法的初步试验
对候选方法应作初步评价实验。初步试验包括:① 标准曲线和重复性;② 质控血清和新鲜标本的重复试验;③ 分析浓度不同的标本,并与公认的参考方法的结果对比。
新gre分数
toheart
通过对候选方法的初步实验使工作者熟悉有关技术,掌握各分析步骤要点,判断能否适合本室条件要求。根据初试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是否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第二节 实验方法的评价
候选方法经过初步实验作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判断后,就需要对该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实验方法评价的过程就是对实验误差的测定。根据评价实验所测得的结果和方法性能判断的标准,决定该方法是否可以被接受。
一、方法评价指标
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能力等。
(一)精密度
精密度(precision)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精密度自身无量度指标,常用标准差(S)或变异系数(CV%)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使用
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时,应说明实验的重复次数及其均值。
1.连续测定的精密度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标本连续进行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在有限次测定情况下,一般用σ(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Sexcalibur怎么读(样本标准差)来表达这种精密度。
S=
2.重复性精密度(repeatability precision) 又称室(批)内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同样方法、同一种试剂和标准品、同样仪器、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人操作,并要保持实验期间准确性不变)对同一标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m轮n次重复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重复性(批内)精密度(Sw)的计算公式为:
Sw= =
式中为m轮(批)各次测定值的方差。先计算出m个平均值及标准差和方差,再将有关数据带入公式,即可求出Sw。用变异系数表示批内精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CV(%)=×100
3.再现性精密度(reproductivity precision) 又称室(批)间精密度,指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操作者,用不同仪器,在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时间)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标本所获得的单次测定结果之间彼此符合程度。
再现性精密度既包括了不同操作者的误差,也包括了不同条件下的仪器误差,所以对检验方法的再现性作估计时,所要采用的方法比估计重复性更为复杂。
再现性精密度多用于实验室间的质量估计,其标准差常称为室间标准差。室(批)间标准差,是在对室(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后进行计算。
(二)准确度
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偏差为重复测定均值()与真值之差。偏差系数(CB)=|真值-|×100/真值。
要知道准确度首先要知道真值,但真值通常是难以得到的。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已知含
量的标准品来检查分析方法的系统误差,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在没有标准品的场合,常用已确认的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作为标准值,来对照被检验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以确定准确度。
准确度主要受系统误差支配(系统误差愈小,准确度越高),也受随机误差的影响,所以准确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公式表示为:A=Σ+△a 。 式中A表示准确度,Σ表示已定系统误差的综合,△a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a时,未定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合并后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uncertainty)是表达测定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表明被测标本中真值存在的范围,通常所说的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偏离的程度;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可见误差和准确度从相反角度表达了同一事物。
(三)特异度和干扰
特异度(specificity)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干
扰(interference)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如果分析试剂与标本中被测物质以外的成分反应,则属特异度差;如果加入的物质影响了被测定物与试剂间的反应,则是被干扰。例如用邻甲苯胺试剂测定血糖,除葡萄糖外半乳糖、甘露糖等也能与试剂反应,产生与葡萄糖相似的吸收光谱,引起正误差,这是特异度不足所致。GOD-POD法测定血糖中,尿酸可和由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产生的H2O2反应,使部分H2O2不能参与过氧化物酶的第二步反应,造成显色程度下降。尿酸本身未与试剂直接反应,但对该方法有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