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江绪林 评论 人类知识原理
【按语:George Berkeley(1685-1753)的《人类知识原理(1710)》与Locke的《人类理解论(1695)》似乎是献给同一个人物即Thomas, Earl of Pembroke。《人类知识原理》的基本思想框架极为简单:绪论中说:没有抽象的观念,只是具体的观念被用来指称诸多类似的观念;正文中则主张:我们只能认识观念,观念就是事物,事物或存在就是被感知,而观念或事物是存在于心灵或精神中的,而上帝则是永恒的心灵。这种论点极为吻合Berkeley的主教身份和宗教趣味。
笛卡尔第三个形而上学沉思中的“影像”观念【“把观念看作是表象事物的影像(as one reprents one thing, another another, it is plain that they differ widely among themlves)”,《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译p40】在贝克莱这里开始结出奇异的果实:哲学观念(存在就是被感知)与日常观念(人物山岳河流等拥有自然的、实在的存在)截然分离了,这在休谟那里将登峰造极并以绝望的怀疑主义告终。
或许Berkeley的思想在两个方面存在真实的争议:首先,否定数的抽象存在尤其是广延的无限可分性(infinite divisibility)的论点是很怪异很难被接受的。其次,Berkeley将其信仰观念直接嫁接在其新的理性学说之上,缺乏必要的审慎和过渡,这容易既损害了理性,也伤害了信仰。】
thought怎么读序论招人烦
Berkeley说,在研究智慧和真理的哲学中,人们一旦离开感官和本能去推论和反思事物的本性,总会发生种种疑问,甚至陷于怀疑主义。Berkeley将原因归于人自己,“多半是由它所坚持的那些虚妄原则而起的,可是那些虚妄原则原是可以避免的。”【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页,下同】迷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以为心灵有形成抽象观念和事物概念的能力(the mind has a power of forming abstract ideas or notions of things)。”【5】
抽象包含三种方式:抽象本义、概括和组合。事物的性质和样式常常混杂在同一对象以内,而抽象(abstracting)就是把一种性质同别的性质分开,借此形成抽象概念;概括(generalizing)就是在有共同的、相似的东西中,“拣出所谓共同的东西,把它作成最抽
象的…”【6】;组合(compounding),“借同样的分离作用,得到较复杂的事物的抽象概念,那些观念中是含有几种共存的性质的。”【6】
Berkeley认为,我们表象或想象的事物观念不能没有特殊的形状或颜色,“我也一样不能构成一个非快、非慢、非曲线、非直线的抽象运动观念。…各种性质如果不能单独存在,则我便不能把他们分开加以设想。我也并不能…离开特殊的事物来构成一个普遍的观念。”【8】
贝克莱指向洛克,洛克认为人区别于兽就在于人有抽象观念的能力,理由是人能应用文字,因而具有普遍观念。不过Berkeley不同意,“我以为文字之所以称为普遍的,并不是因为它被用为抽象的普遍观念的标记,乃是因为它被用为许多同类特殊观念的标记。”【10】Berkeley却否认抽象的观念:个别观念可用来代表类似的观念,作为它们的一个标记,就成了普遍的。“线之成为普遍的,既然不是因为它是抽象的或普遍的观念的标记,而是因为他是一切能存在的个别直线的标记。”【11】“普遍性并不在于任何事物的绝对的、积极的本性,只在于它和它所拜偶像的那许多个别事物所有的关系。通过这种途径,本性原为个别的各种事物、名称或概念,就被变成了普遍的(a thing’s universality consists how it rel
ates to the particulars that it signifies or reprents. That is how things, names, or notions that are intrinsically particular are made to be universal through their relation to the many particulars that they reprent)。”【13】
一个反驳说抽象概念对于证明普遍命题(如三角形三角和等于2直角)是必须的。Berkeley说这种证明中考虑的虽是具体的三角形,但会忽略不相干特性,从而实际上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三角形。
Berkeley进而将抽象概念的根源归咎于语言(language):“人们以为每一个名称都有而且也应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意义,于是也就认为,一定有一些抽象的、确定的观念,来构成每个普遍名称的真实的、唯一的直接意义。…不过,事实上并没有附加在任何普遍的名称上的一个精确有定的意义,普遍的名称只不过是无分别地指示诸多特殊的观念罢了。”【16】Berkeley还说,语言并不与思想或观念严格对应,而且其目的中的传递思想常常从属于刺激情感和倾向。“语言实在是致误的渊源。”【18】因此Berkeley要尽量少用语言,而直接观察赤裸裸的观念(bare and naked ideas)。【19】
showmethemeaningofbeinglonely正文
“人类知识的对象…就是观念(ideas)。而且这些观念又不外三种:1一种是被印入感官的(actually imprinted on the n);2一种是心灵的各种情感和作用所产生的;3一种是在记忆和想象的帮助下形成的(这里想象可以分、合或只表象由上述途径所感知的那些观念)。”【22】
除了观念,“还有别的一种东西在认识或感知它们…这个能感知的能动的主体,我们把它叫做心灵、精神或灵魂,或自我。这个名词并不表示任何我的任何观念,只表示完全和观念不同的另一种东西。这些观念是在那种东西中存在的,或者说,是为它所感知的,因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In addition to all that endless variety of ideas, or objects of knowledge,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that knows or perceives them, and acts on them in various ways such as willing, imagining, and remembering. This perceiving, active entity is what I call ‘mind’, ‘spirit’, ‘soul’, or ‘mylf’. The words do not refer to any one of my ideas, but rather to a thing that is entirely distinct from them. It is something in which they exist, or by which they are perceived. Tho are two ways of saying the same thing, becau the existence of an idea consists in its being perceived)。”【22-3】
观念并不能离开心灵而存在。“所谓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因而它们离开能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能思想的东西,便不能有任何存在。”【23】世俗之见的事物之自然存在是谬误,源于抽象观念的学说。“宇宙中所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不真存在于我的心中或其他被造精神(created spirit)的心中,则它们便完全不能存在,否则就是存在于一种永恒精神的心中。”【25】“除了精神或能感知的东西以外,再没有任何别的实体。…并不能有不思想的实体或基质(there can be no unthinking substance or substratum of tho ideas)。”【25】
一种质疑说观念或许与心灵之外的外物相似。Berkeley说,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而外物如果是可感知的,则它们也是观念。第一性(外物的摹本)和第二性(感知的性质)的质的区分是错误的,“所谓广延、形状、运动,也只是存在于心中的一些观念。”【26】 大小快慢等都是在人心以内存在的,“因为它们完全是相对的,是跟着感觉器官的组织或位置变化的。”【27】数完全是心灵的产物。【28,对数似乎采取了一种粘附于观念的理解】
圣诞祝福 英文redwingMaterial substance一词没什么清晰的意义。心外存在的实体若存在,则凭感官或理性知道。但感官只能知道感觉观念;“理性可以由感官直接所感知的东西推知外物的存在。但是
我看不到有什么理由可以使我们根据所感知的东西来相信心外有物体存在。…观念的产生,并不必要假设外界的事物。”【31】有人主张设定外物就更容易解释感觉产生的方式,但其实不然,“无论有无这种假设,观念的产生是一样不可了解的。”【31】“所谓‘无思想的事物的绝对存在(the absolute existence of unthinking things)’,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文字。”【33】
ecw观念的存在只含着被动性或迟钝性(passiveness or inertness),“任何观念都不能有什么作用,或者严格地说来,都不能为任何事物的原因。…观念的原因乃是一个无形体的、能动的实体或精神。所谓精神是一个单纯能动而不可分的、能动的存在。由于它能感知观念,因此我们就叫它做知性;由于可以产生观念,或在观念方面有别的作用,因此它又叫做意志。…我们只能借精神所生的结果来感知它,此外,并无别的方法来感知它;这正是精神或能动实体(active substance)的本性。”【34-5】灵魂或精神我们不称之为Idea而称之为notion.
感觉并不依赖我们的意志,一定有别的意志或精神产生它们。“我们所依靠的那个心灵,在我们心中刺激其感觉观念来时,要依据一定的规则或确定的发放,那些规则就是所谓自然
规律。这些规律是由经验得来的。”【36】这些自然规律包括趋乐避苦。【37】这些规律或和谐作用“已经表示出主宰精神的善意和智慧(上帝的意志就是自然规律),可是它却没有使我们的思想追求上帝,反而促使我们追求所谓次要的原因(cond caus)。”【37】
实在的事物就是观念,而那些由想象刺激起来的不规则、不活跃的幻觉就叫做影像,但两者本质上都是Idea。
答复一些反驳和责难。1.自然被虚幻的观念系统取代:“按照我所举出的原则讲,我们并不曾失掉自然中的任何事物。…我所不承认为存在的唯一东西,只是哲学家所说的物质或有形的东西。”【39】所排斥的只是哲学上的实体。2.实在的或与火的观念之间确实有重大区别:前面已经答复。3.事物存在于外界,与我们远隔。4.事物在每一刹那中消灭又创生的:否,“我们虽然不感知它们,可是可能还有别的精神在感知它们。我们虽然说,各种物体在心外并不存在,可是人们不要误会,我是指着这个特殊的心或那个特殊的心而言,因为我所指的,乃是任何所有的心。”【46】英语宾语从句讲解
泰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5.广延和形状在心灵存在,则心有广延:剔除实体。6.会摧毁微粒哲学,摧毁机械的原理:用归纳同样可以得出。7.剔除一切自然原因,而将一切归于精神的直接活动,似乎荒
谬:“我们的思想应该依从学者,我们的谈话却应该依从平常人。”【47】8。一致同意是证明外物存在的强论证:并非所有人同意;即使人们固执,也不是理由。9.需要解释偏见:a.没注意到假设外界存在是矛盾的;b最高精神未被标识出来;c.最高精神的动作是有规则的,非奇迹。10.与哲学和数学中的一些真理矛盾:一致。
11.植物和动物的惊人结构,为了什么目的。观念尽然没有能动的成分,则除了神的意志的直接作用,一切精妙的工作都白费了。答复:上帝的管理确实叫人感到困难,但传统学说并不能避免类似困难。这里Berkeley的解释引出了对因果性的论点:“观念间的联系并不表示因同果的关系,它只表示一个标记和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关系。…我们所认为原因的那些事物,所认为能产生结果的那些事物,虽然完全不可理解,虽然使我们陷入极大的荒谬,可是我们如果把它们只当做是知识的标记或符号,则它们是可以自然地得到解释的。”【56,休谟的因果性观念与这里完全一样嘛】
北京遇上西雅图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