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的成因及对策
多年来,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curriculumur),注重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教学改进。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即是活动指导上的改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说明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有能力运用相关理论对教学情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思考,理解各种教育现象所蕴涵的深层教育内涵,且能将理论与教学经验进行恰当的结合。新《纲要》要求教师不再是课程的使用者,而是集课程的实践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于一身的课程的创造者。教师要有设计和统整课程的意识,也就是课程意识。
almost一、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的原因
klg
1.传统大教学观影响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纵观课程发展的历史,传统大教学观对教师课程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集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于一身,承担着选择和实施课程内容的双
stereotype重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愈加专门化,导致教育专家与教师的初步分工,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的双重身份开始分离。有学者指出,20世纪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课程决策机构、课程决策者和研究者,教师则主要定位在课程实施者这一角色上,这容易造成课程研究者和决策者一相情愿地把自己的哲学思想移植到课程中,忽视教师对课程的领悟、接受和适应程度;教师也习惯于被动接受和消极适应,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其余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也很少对课程作出有意义的探讨和分析。在这种规定性的“制度课程”下,教师长期处于被动的接受和适应状态,课程意识极其淡薄。教师只有“教学观”,几乎没有“课程观”。
2.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导致教师课程意识薄弱
big star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两种课程管理体制:一种是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管理权集中在中央,包括概括性的指导性方针;另一种是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地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我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计划的、统一的领导与规划,重自上而下的课程政策,轻自下而上的决策渠道。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开发的国家课程代表国家的权威,是教学的“法律文insomnia
本”,它所规定的内容不允许随意更改,所规定的环节不允许随意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了知识加工厂,教师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机器,学生就自然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师课程参与的“缺位”必然导致教师课程意识的“不到位”。
二、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的表现形式
1.课程创造力缺乏
在基础教育界,课程与教学的二元对立长期存在,教师缺乏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和机会,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衰退甚至丧失。教师只知道按照政府和专家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不会在具体情景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和创新。在课程活动中,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和自己的话语,导致课程不断走向孤立、封闭、萎缩,走向难、繁、偏、旧,教师的行为也因此不断走向死板、机械和沉闷。
2.学科视野狭窄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实行分科教学,教师长期教授固定科目,成为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严重的是教师大多只关注自己教的学科,关心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
教师容易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缺少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教师的学科视野显得短浅而狭窄,教师的课程整合素养和能力显得苍白而微弱。
fancier
3.主体地位蒙蔽
英语语音知识
学理发学费大概多少钱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人文气息的工作,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事件,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智慧。由于教师缺乏课程意识,长期以来教学实践成了无人的程序性劳动,教师被权威的教材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总是被专家或管理者牵着走,缺乏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成为真正的课程改革主体。
三、增强教师课程意识的对策
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和培养是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的。社会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意识的氛围,同时教师个人也需要付出主观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激发个人成就感,丰富教育实践。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层面:制度保障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
dicky幼儿园只有采取各项措施保证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和转化,才能使教师在理解课程、预测教育情境、掌握幼儿发展水平、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及尊重幼儿的多元智能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幼儿园要建立和完善更加灵活的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生成和转化的教学管理机制,鼓励、肯定和保护教师的课程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