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谈:publishorperish机制及其利弊

更新时间:2023-07-25 04:01:35 阅读: 评论:0

只轮不反
微谈:publishorperish机制及其利弊
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
publish or perish机制及其利弊
⼤家好!
今天我要讲述是在科学共同体当中存在着⼀种规则,也有⼈说这是⼀种“潜规则”,这种规则就叫做publish or perish。
dangerzone是什么含义?我举个例⼦,T⼤学要追赶,甚⾄超过的⼀个⼤学,是MIT。MIT对他的青年教师俗称为“青椒”,是这样⼀个政策,如果这个青椒在学校⾥,He is good at teaching,but not good at the rearch。怎么办?MIT对他采取的政策是 he goes,让他⾛⼈。如果MIT的青椒,He is good at rearch but not good at teaching,MIT的政策是可以⼑下留⼈,可以留下来。这就指出了以MIT为代表的美国⼤学和北美⼤学的⼀种教师管理体制,叫做tenure-track。
⼀个青椒能不能进⼊tenure track,能不能后来成为tenure,成为长聘或者终⾝教授,在很⼤程度上就取决于你的publication,你的科研论⽂。在国内外科学界,在美国北美体系当中存在着tenure track,然后⾮升即⾛up or out。这个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学,就存在着这样⼀个⾮常竞争性的也有⼈说很残酷的体制。
花纸
现在中国的顶尖⼤学都在采取tenure track这个模式,当然我们把tenure track的这种模式中国化了。我举个例⼦,⽐如你在美国的⼀个⼤学,如果你获得了tenure,获得了终⾝教职,或者长聘职位,后来⼤学和学院可以不对你做任何的考核,你想⼲什么就⼲什么,你可以不⽤发表论⽂,你也可以不⽤申请科研经费,除⾮你犯罪了,否则学校不能把你赶⾛。⽽我们今天中国的⼤学,对那些获得长聘职位的教授还需要年度考核,还有3年5年考核,这个就是把国外的⼀个体制拿过来,我们需要中国化。
对于publish or perish,我有这样⼏种理解和翻译,提出来,供⼤家讨论,供⼤家进⾏批判性思维。⼀个就是不发表论⽂就默默⽆闻;另外⼀个是:不发表论⽂就让你下岗⾛⼈。北美⼤学tenure track位置上的青椒就是这种情况。中国的很多⼤学现在采⽤tenure track模式也是这样,给你6年时间,你达不到我们合同所签约的SCI论⽂的数量和影响因⼦,让你⾛⼈,你拿不到终⾝教职,你没有编制。第三个理解是叫做“不出版,便出局”,从⼤学从学术界排除出去了。下⾯⼀个理解是⾼度中国特⾊的,发表是硬道理,发表论⽂是硬道理。还有⼀种说法,那就是在科学共同体,包括在⼤学⾥⾯是“发表为王”,发表论⽂为王,先发表论⽂为⼤王,这是我的⼏种理解和翻译,同学们,你们倾向于哪⼀种?
这⾥我还想指出,对于publish or perish这样⼀个国际国内科学共同体当中的规则,我们还可以把它进⾏⼀些改动,变个说法。⽐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publish and perish,就是说,你发表论⽂后就死定了。这是什么情况?如果你发表了伪造数据,造假的论⽂,那你就被处理掉。
【现在国内外⼤学还有这样⼀些个情况,姑且的⽤中式英语来说的话,叫做funding or perish。什么意思?同学们,我举个例⼦:英国的⼤学,很多是靠⼤学教授从外⾯申请到基⾦来养活的,如果⼤学教授在外⾯申请不了基⾦的话,这个⼤学就垮下来了。所以⼤学教授的话在国外的⼤学地位很⾼,因为⼤学是靠⼤学教授这样养起来的。其实英国⼤学还有⼀个特征,是什么回事?我说⼀个情况,调节⼀下课堂⽓氛。有⼀种说法,英国的很多⼤学是靠中国留学⽣养活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中国的留学⽣到英国的⼤学读研究⽣或者读本科,要交⼤笔的费⽤,通常是个什么样的学费?据我了解,同学们,你到英国去读研究⽣,⼀年的费⽤学费多少,通常还不是好的⼤学,⼀般⼤学30万⼈民币,或者40万⼈民币,还不包括住宿其他东西。所以同学们,全世界⽐较⽽⾔,在哪⾥读⼤学、读研究⽣,性价⽐最⾼?在中国,在中国的211、985及双⼀流⼤学读书性价⽐最⾼。你看现在XX⼤学据公⽰的材料说,学费⼀年6000元⼈民币,⼀个学年是6000,4年加起来学费才多少?24000就把你4年的学费都涵盖掉了,这意味着什么?在中国很多学⽣的家长⼀个⽉的⼯资,就可以把孩⼦4年的学费都付掉了。⽽在英国⼀年要30万,所以在中国读⼤学,尤其是中国顶尖⼤学是⾮常适合的。⽽且同学们还享受着⾮常舒适的、宽敞的、明亮的、卫⽣的宿舍。在国外,你看看你住⼀个宿舍多少钱?所以同学们要充分的珍惜在国内读⼤学、读研究⽣、读博⼠的这样⼀个好时机。有⼈甚⾄这么说了⼀句话,说中国的⼀些⼤学⽣和研究⽣为什么读书不认真,相当⼀部分读书不认真,因为交的钱太少了,⼤家是否同意?某著名⼤学⼀个著名的院⼠在“两会”上提出来,中国的⼤学学费应该涨⼀涨,因为中国⼤学学费⽐幼⼉园的学费还低,你们怎么看?】
在英国有⼀个顶尖⼤学叫帝国理⼯,帝国理⼯有个教授发表了很好的论⽂,但是他⼏年来没有申请到科研经费,后来系主任找他谈话,他⼀下感觉到紧张了。(有位同学在弹幕中提到了MengAM教授院⼠谈⼤学学费的事请,我跟他接触过)。这⼀谈话他紧张了,他觉得他饭碗要丢了。所以他后来在他去世后给全体他的同事发了份邮件。去世以后怎么发邮件?他设定⼀个⾃动发邮件。他的去世,是因为他没有拿到⼤学以外的funding,⽽⾯临着被解雇,因⽽他受到压⼒很⼤,⾛了,⾃杀了。
再回到public or perish,在国内外⼤学当中都是⼀种客观存在的机制,⽽且这种机制会落实在具体的指标上,⽐如说新进⼤学的青椒,5年之内,⽐如必须发表影响因⼦为5级以上的论⽂5篇,发不到你得⾛⼈。在这样⼀种publish机制下,我们可以推测以及从现实当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结果和现象,青椒们进了⼤学以后,重科研,轻教学,忙着写论⽂,忙
我们可以推测以及从现实当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结果和现象,青椒们进了⼤学以后,重科研,轻教学,忙着写论⽂,忙着申请科研经费,对吧?教学投⼊很少,质量较差。
第⼆个,为了多快好省的产论⽂,那就采取短平快的政策,⽐如把⼀篇⼤论⽂切成三块,发表三篇SCI。⽽且我们的长期以来中国的考核只认SCI论⽂,唯SCI论⽂,所以好的科研成果论⽂,“流失”到国际上的SCI杂志上去,⽽国内的期刊就出现稿荒,难以为继。
对这种现象我有多篇有⼀系列的⽂章去论述,同学们有兴趣可以查⼀下个⼈的关于“唯论⽂”这⽅⾯的
评论,我们努⼒把科研融⼊教学中,我现在不展开了。理⼯科的要发论⽂就要有经费,要有钱,要申请资助,要争取课题,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很多⼤学⽼师不是在写基⾦申请书,就是在评审别⼈的基⾦书。同学们,我到某⼤学⼯作快20年,基本上每年寒假春节我都在写本⼦申请基⾦,⼤部分没中。投⼊了很多时间。这⼏年来我想通了,拟少或不申请基⾦。做课题太浪费时间了。承接课题我还经常被评估,这种评估浪费时间不说,还有损尊严,被专家们评头论⾜。不怎么申请课题,我要做⾃由的研究。但是对青椒来说,他需要申请基⾦考核要⽤,有了经费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才,才能购买最好的仪器设备来出论⽂。
在publish or perish这种机制下,还导致⼤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员出现“分层”的现象。同学们有这样⼀个⼤致的⽐例,我为了让⼤家好记的话,我把它修改⼀下。⼤家都听说过⼆⼋定理,是吧?⼆⼋定理⼤体上来说,在科学界80%的论⽂是由20%的科学家所发表的,20%科学家发表了科学界当中80%的论⽂,⽐例⼤概是这样⼦的。那么科研经费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个研究表明:中国有⼀个统计数字,90%的科研经费是由10%的⼈获得的,这说明什么?如果我们从社会学的⾓度来说,这就是说在科学界当中存在着⾼度的inequality,存在着不平等性,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也是由于“马太效应”所导致的。
由于科学共同体对发表论⽂有最⼤的需求,现有的纸质期刊不够⽤了怎么办,办电⼦期刊,办开放获取期刊,这就出现了PLoS这样的开放获取期刊,收⼤量的版⾯费,发在这个PLoS以及《Nature》和出生的英文
《Science》办的开放期刊发表论⽂,有的OA SCI期刊⼀个版⾯⼤概是2000美元左右。你发表5个page的论⽂,相当于要1万美元。可以这么说,国际上⼀些开放获取期刊是靠中国科学家养活的。中国科学家向国际开放获取的SCI期刊,贡献了⼤量的出版加⼯费,甚⾄有⼀个夸张的说法,中国科学家向国际期刊上投交的版⾯(处理)费,可以搞⼀个航空母舰。这个问题我没要严格考证,有这个说法,还需进⾏考证。
英文书信那么由于⼴⼤的科学家有着publish这个⽅⾯很⼤的压⼒,压⼒很⼤以后就会导致过劳,过分劳累。同学们,很多教授这么多年来都是在过劳的情况下挺过来的。但是没有出现某些⼈那样的过劳死,是吧?在若⼲⼤学国⽴科研机构出现了由于publish or perish压⼒太⼤,出现过劳死坠亡的情况,也有导致⼀些青年科学家、中年科学家压⼒太⼤,⽽发突症疾病⽽去世。
还有由于publish or perish压⼒过⼤以后,会导致⼀些⼈铤⽽⾛险,伪造数据发表编造的论⽂,包括发表⼀些论⽂这个数据别⼈都测不出来。最著名的是河北省的⼀个⼤学的青年教师发表⼀篇论⽂,这个结果国内外别⼈都重复不出来。这就是关于基因编辑的⼀种新的路径NgAgo,对这个事情我们在“科研诚信科研伦理科研不端⾏为”专题再讨论。
Publish or perish这样⼀种机制在中国应⽤得很彻底,特别是近10多年来,以致出现了如果你不发表论⽂,你的⼯资会降低,甚⾄被解雇的;如果你发表了好论⽂,发表了⾼影响因⼦论⽂,会给⼀⼤笔
奖⾦。根据公开的资料,有的⼤学你发表⼀篇《Nature》⽂章奖励你50万,⽽且还是可以装在⼝袋⾥的50万。西南某个⼤学发表了⼀篇《Nature》上的⽂章,这个奖了他们2000万,媒体说奖了他们2000万,那是为了吸引别⼈眼球⽤这个词,其实是2000万是总的奖励,是给科研经费的,每⼈奖⾦是给20万左右,并不是说2000万都是⽤来做现⾦奖励。
resample
这样⼀种机制publish or perish及其考核标准,催⽣了中国的SCI论⽂的数量直线上升,10多年前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位,现在也是世界第⼆位,并且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SCOPUS国际论⽂,已经是世界第⼀位了,超过了美国。另外⼀⽅⾯publish or perish机制,⼜导致了我们中国科学家有着巨⼤的发表论⽂的压⼒,尤其是青椒。有些学校青椒的收⼊当中的很⼤⼀部分,还有奖⾦很⼤⼀部分是来⾃于发表论⽂。现在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要求各⼤学不得或者是不宜⽤SCI来作为评价指标,不得或不宜⽤⾦钱奖⾦来⿎励发表论⽂的问题。对这个政策,我也有⾃⼰的看法,我们后⾯还可以进⾏讨论。张家港英语培训
总的说来,publish or perish是国内外科学共同体,是⼤学⾥⾯共同存在的⼀种规则,并且把它化为了⼀种评价标准。这种机制我们要辩证地看,有它的积极意义,⽐如说促进了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数量增加,提⾼了中国科技的竞争⼒。也促进了⼀些不会拉关系,只会做研究发论⽂的⼈,他可以评职称评上去。也给⼀些青椒因为publication⽽获得了这样⼀个奖⾦。但是我们现在是要正视publish or perish导致的唯论⽂,唯SCI论⽂的弊端。同学们,我的总的观点是,唯论⽂以及唯SCI论⽂,这个必
rstar
须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加以改进。对于像北⼤这样的顶尖⼤学可以不搞唯论⽂,不搞唯SCI,⽽对于那些个⼆流⼤学、三流⼤学,以及还有⼤量的不⼊流的⼤学,客观的说,⽤SCI论⽂来评价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我的总的⼀个观点:需要分层次、分阶段,淡化唯论⽂唯SCI,逐渐的更多的引⼊同⾏评议机制。⽽同⾏评议这种制度在中国,由于中国是⼀个具有这样的⼀个⼈情味很重的⾊彩,⼈情社会讲关系,官本位,因⽽同⾏评议在中国是低质量的,有问题,需要改进。同⾏评议,在⼀些⼆流的三流以及不⼊流的⼤学是⾏不通的。
量的,有问题,需要改进。同⾏评议,在⼀些⼆流的三流以及不⼊流的⼤学是⾏不通的。
针对有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简要的回答⼀下,为什么世界⼀流⼤学可以不⽤SCI评价了。这么说,因为世界⼀流⼤学过去⼏⼗年都是靠着SCI打拼出来的,它们已经进⼊到这样⼀个阶段,可以抛弃SCI数量,抛弃SCI影响因⼦了。现在是要追求原创性。当然,我刚才所有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分学科来说的,你⽣命科学⼀篇随便⼀篇,⼀本杂志的期刊的影响因⼦是10左右,⽽数学当中只有0.5左右,我们的刚才讲的这些都必须坚持按分学科来看影响因⼦的问题,是在这样⼀个前提下来讲的。
再概括⼀下我主要的观点,对于国内顶尖⼤学,对于已经获得了正教授正研究员,或者是长聘终⾝教职教师的,可以再也不要⽤SCI再也不要⽤影响因⼦或者核⼼期刊或者是A刊来评价他了,你只要看他发表的这篇论⽂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度的原创性,这种原创性的优先权priority。不破不⽴。科研评价
要破唯论⽂,那要⽴唯什么?我提出来要⽴唯论⽂的原创性。我举个极端的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理学医学奖的那篇论⽂,发表在SCI论⽂上⾯?没有,影响因⼦⾼不⾼?发表在中⽂期刊上,《科学通报》上,就⼀页纸篇幅。这就是说。国际科学界整个科学共同体最终认的不在于你是否是在SCI、在影响因⼦⾼的刊物上发表,是否在《Nature》《Science》《CELL》“⾃然科学细胞”这些“神刊”上发表,⽽是,看的是你这个成果原创性如何。如果是世界级的原创性,那么总归会得到国际承认。对于原创性的评价标准,可以借鉴参考英国卓越科研评价标准:R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REF,这⾥按下不表。
最后,简要概括⼀下:publish or perish这种机制要辩证的看,SCI评价,影响因⼦评价在中国的过去⼆三⼗年⾥⾯产⽣了积极的作⽤,负⾯作⽤也有,有利有弊。那么现在反对唯论⽂,反对唯SCI,要分阶段分层次来说,⼀流的⼤学可以这么做了,⼆流三流⼤学,SCI还应该坚持,现实情况也是这样。
four asons
好,这个问题,我就讨论到这⾥,欢迎⼤家对此提出批判性思维。
(对⼀个“报告”录⾳的⽂字整理初稿,by YUYR)
转载本⽂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来⾃刘⽴科学⽹博客。
上⼀篇:微谈“什么是科学”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04:0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879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发表   同学   期刊   科学家   青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