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袖的形制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更新时间:2023-07-23 05:18:50 阅读: 评论:0

Design 设计, 2020, 5(2), 11-18
think about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www.hanspub/journal/design
doi/10.12677/design.2020.52003
Viewing Chine Traditional Clothing
Culture from the Shape of Sleeves
Mengfan Wang, Yonghong Wu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May 22nd, 2020; accepted: Jun. 5th, 2020; published: Jun. 12th, 2020
Abstract
Chine traditional cloth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cept of “leader”, so the sleeve de-cor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lothing. In this paper, the sleeve shape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tract the evolution of the sleeve shape system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al value and cultural meaning of the sleeve, as well as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garment reflected by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sleeve, which is a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in Chine dynasties. Through the rearch and induction of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lothing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culture can be better explored and inherited,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 clothing culture can be spread and applied subtly, and it is also of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Chine clothing design industry.
Keywords
Sleeve Shape, Traditional Chine Costume Culture
从衣袖的形制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王梦凡,吴永红
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20年5月22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5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2日
森本慎太郎摘要
中国传统服饰非常重视“领袖”这一观念,所以袖子的装饰在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衣袖形制为切入点,提炼出衣袖形制演变过程中表现的个性特点。通过对中国历代传统服饰中衣袖这一服装部件
王梦凡,吴永红
呈现的形制特点,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特殊价值和文化意味,以及折射出的服饰整体风貌。再通过研究和归纳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更好地做到对传统服装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得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播应用,同时对中国服装设计产业也有创新意义。
关键词
外研通点读笔
衣袖形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 (CC BY 4.0).
creativecommons/licens/by/4.0/
1. 引言
中国各朝代服饰风格迥异、绚丽多彩,秦汉庄严,晋唐豪放,宋元婉约,明清精美华丽。衣袖是服装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制、色彩、纹样等各方面与衣身共同构成了服饰的整体特征。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貌,衣袖作为服装的有机部分,也可通过其体现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本文将沿衣袖形制发展变化的过程,深入分析其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出属于我们民族性的衣袖形制特征,并结合现有的衣袖进行比较,便于在设计中传承创新。
2. 衣袖与服装的关系
中国历代服饰中对袖子的装饰非常关注,古代袖子不仅在造型上要美,而且要承载一定的实用功能,所以对于服装整体而言,衣袖显得尤为重要。衣袖的造型还要与衣身相协调,不同类型的服装会产生不同的袖子,其结构和形状也大不相同,而不同的袖子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使其与服装的整体相协调,进而产生有辨识度的审美体验。
衣袖与其他局部造型相比,袖子会更有空间造型感,更贴近服装的整体造型特点,也比其它部位的服装更具代表性。中国传统的服饰中袖子是与衣身一体的,因此袖子自然具有服装的整体特征。同时,袖子也可以从服装整体造型上分开,而不论其它部位与服装的关系如何,袖子可以形成并分解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独立性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服装分支,它当然可以被拿出来单独分析和研究,但是袖子和衣服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袖子只有与衣身相连,才被称为衣袖,所以才说衣袖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衣袖与衣身在造型上必须相互协调,中国古代衣袖的形制都与衣身的结构造型相匹配。但是,服装的主要造型风格对袖子的形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袖子与衣身相互协调,才能形成合理的比例,比如,宽松衣服的袖子不要太紧,合体的衣服袖子不要太松。而在传统服装中,男装以直线宽松的衣服为主要风格,衣身长度会到脚背上、袖子的长度覆盖手背,视觉上给人又飘逸又稳重的感觉。所以袖子本就是属于服装的主体,袖子合理的形制会使服装的整体造型既别树一帜,又协调统一[1]。出国留学的好处
the day after tomorrow
3. 衣袖形制的演变
在传统的上衣下裳服装风格和深衣的样式中,无论是平放还是展开悬挂,袖子和整个服装都呈现出一种平面状态。当衣服穿在身上时,袖子会随着手臂的弯曲和运动而变得立体。一般来说,传统的袖子主要是平袖和长袖,属于宽衣无结构的平面形态。先生英语
沼泽的意思王梦凡,吴永红
传统的袖子结构,袖片和衣身是一体的,是构成服装的一般形式。从大量出土文物和文献来看,各朝代只是根据门幅的不同再结合尺寸的大小进行分割或者拼接。一般的裁剪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全身的直线裁剪方法,用来处理服装的结构线条大多是直线和对角线。而袖型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与整体服装有着呼应关系[2]。
3.1. 形成期
经过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发展,进入秦汉,衣袖的形制开始进入形成期,为秦汉服饰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秦统一六国后,在服饰上融合七国服饰,建立了完整的服装制度体系。而真正的发展是在汉朝,汉代四百年中,男子一直以袍为礼服,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汉朝的大袖多为垂胡袖[3]。所谓“张袂成阴”就是对这种宽大袖子的形容。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衣袖叫琵琶袖。它的袖口很小,如手腕般粗细,袖身却很大(见图1)。放一些小东西进去,在袖口处收缩,东西就不会自然脱落[4],所谓“袖里乾坤”形容的就是这种可以藏东西的宽衣大袖。这种袖子里缝有口袋,并且口袋的型呈倒梯形收口状,开口方向也与袖口相反,这样书信、银子等放在口袋里也不会掉出来。也是正因为袖子经常用来装银子,所以我们直到现在都会用“两袖清风”这一成语来形容清贫或者不贪污的清官。宽衣大袖一般为贵族或者有身份的人穿,而平民忙于劳作,不便穿着,再者造价贵重,消费不起,所以相对于宽衣大袖他们的袖子略窄(见图2)。
Figure 1. Pipa sleeve
图1. 琵琶袖
Figure 2. Narrow sleeve
图2. 窄袖
3.2. 发展期
袖子在魏晋时期进入发展期,其时衣袖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袖。汉族男服主要是衫,分单、夹两式。魏晋时期的袍衫与秦汉时期的袍服区别在于袍服袖口有祛,而袍衫为宽敞袖口。由于不受衣祛的限制,
begun怎么读王梦凡,吴永红
服装袖子日趋宽博。上自王公名士,下及贫民百姓,都以大袖宽衫为时尚([5], p. 47) (见图3)。在男服
宽衫的影响下,女子服装款式也多采用褒衣博带、宽衣博袖。女子衣袖宽大富有曲线变化、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边(见图4)。
Figure 3. Large sleeve
图3. 大袖
Figure 4. Welt sleeve
图4. 贴边袖
3.3. 成熟期
唐代是衣袖的成熟期,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唐代前后共计二百八十九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在服饰上初唐与盛唐风格一致,中唐与晚唐风格另是一番风味([5], p. 63)。从衣袖风格上看,唐代妇女更加喜欢比较飘逸的服饰,例如大袖或是半袖,盛唐以后,袖子逐渐放大。文宗即位时,曾下令衣袖一律不得超过三尺,但“诏下,人多怨也”。反而日趋宽大[6]。区别于前朝,唐朝时期还流行半臂,所谓半臂又称半袖短衫,是从短儒演变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穿在窄袖外边,不可单独穿用(见图5)。而宋朝大体上沿袭隋唐旧制,加上国内外战争连绵,无意在服饰上用心,所以袖子形制上很少有创新。
文理学院排名3.4. 衰退期
进入明朝立即恢复汉族礼仪,吸取“周汉唐宋”服饰制度。明朝皇帝朱元璋用袖子的宽度来表现阶级的高贵和卑微。只有贵族才能穿宽袖的衣服,老百姓没有穿这种衣服的资格,明代无论窄袖或大袖,都以琵琶式为多(见图6)。
明末由于统治者政治力量的虚弱和对国民的残酷压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族趁虚而入建立清朝,所以在时间上结束了我们汉族的朝代,而衣袖的形制受到满族游牧文化影响出现马蹄袖(见图7),但它不属于真正意义上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服饰形制,衣袖形制也进入了衰退期。
王梦凡,吴永红
Figure 5. Half sleeve
rocketman
图5. 半袖
Figure 6. Various Pipa sleeves
图6. 琵琶式袖
Figure 7. Horshoe sleeve
图7. 马蹄袖
王梦凡,吴永红
4. 衣袖形制的类别
在传统的衣袖中各朝代流行袖型不同,但大多袖型都是同时存在发展的,只是形状略有差别而已,主要分为箭袖、琵琶袖、垂胡袖、窄袖、广袖、直袖、短袖等袖型(见图8)。
Figure 8. Main sleeve type
图8. 主要袖型
箭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的服饰,类似于现在西式上衣的袖子。北方民族服饰多为箭袖,寒冷地区的袖子大多数是非常宽厚的,这样便于袖口上翻,也利于骑射以及劳作。袖口可以放下保暖。明朝北方的佣人中也有这样的穿着出现。因为袖口又窄又小,做任何工作都很方便,也很容易保暖[7]。所以千百年后,从军服、官服到百姓常服,箭袖广为流传,成为传统服饰的一种袖制。琵琶袖是汉服袖型的一种,多见于明制汉服。
琵琶袖一般用来做深衣服或者其他衣服的。因其袖子大、袖口小、腋窝窄、形似琵琶而得名。在袖子臂肘部下,牛颈下垂部分呈圆而宽的形状。袖子的狭窄部分因袖口而被称为“曲”。琵琶袖整体呈弧形,这样便于肘部伸直和弯曲,把袖口收紧又方便日常活动。
垂胡袖袖型袖管极宽大,如广袖状,垂胡袖多见于汉服的曲裾,裁剪时裁成广袖的样式,缝合时于袖口打褶收拢,区别于常见于明袄的琵琶袖。而琵琶袖只出现在明代,它的袖子的弧线明显大大小于垂胡袖,基本没有下垂和堆积(垂胡袖是一定有下垂或堆积的),最有特点的是琵琶袖的袖子在接近袖口时,袖口下端逐渐向上收,一般袖口不另接袖边的多。
汉服中的大袖和广袖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和窄袖相对而言的,只是不同时期的叫法区别而已。
5. 从衣袖形制的演变看传统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随着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一种普遍的服饰,而胡服对普通人的服饰影响最大,他们将胡服中窄袖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05:1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85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袖子   衣袖   服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