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胫病分为两种,一种是细菌病害,病菌可以在土壤中的植株残体上或贮藏期间的病薯上越冬,但它在土壤中不能存留时间太长。常见的有马铃薯黑胫病、 甘蓝黑胫病、 天竺葵黑胫病、 青花菜黑胫病。另外一种是真菌性病害,如烟草黑胫病等。
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又叫烟草疫病、黑秆疯或乌头病,由van Breda de Haan于189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首次发现并定名。作为最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之一,烟草黑胫病分布广泛,对烟叶产量和内在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是烟草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中国各主要产烟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安徽、山东、河南省为历史上的重病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烟区发生亦相当普遍,并多与烟草青枯病混合发生,故危害更为严重。中国由于采取以换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些年来,长期大面积的单一品种种植和连续使用同一种或作用机理相同的化学农药,促使黑胫病病原菌快速产生抗药性,并且导致烟叶农药残留偏高、烟叶生产成本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突出 ,给卷烟吸食安全性和烟叶出口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加之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并可持久性传播 等原因,导致该病发生危害的程度逐年加重,给世界多国的烟草生产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次于烟草花叶病毒病造成的损失,成为植烟区的重要顽固病害。
症状表现:
烟草黑胫病主要起烤烟整株萎蔫死亡,其根、茎、叶各个部位都可受害,这主要是由于维管束遭到破坏。烟株所需的养分和水分都不能正常运输。该病主要危害烟株根部和茎基部,有时危害叶片及茎中部和上部,在烟草生产的各时期均可发病,但苗期发病较少。苗期染病烟株常在茎基部出现黑色病斑,导致烟苗萎蔫、猝倒。大田期是染病的主要时期,染病烟株先在茎基部出现黑斑,后逐渐扩大、加深,致使烟叶发黄、萎蔫、腐烂,严重时茎、叶上形成大量病斑、烟株下垂、甚至干枯坏死,典型症状通常有黑胫、黑膏药、穿大褂、碟片状和腰漏。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白色菌丝,幼苗成片死亡。茎秆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黑斑,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绕茎一周时,植株萎蔫死亡。纵剖病茎,可见髓部黑褐色坏死并干缩呈“笋节”状,“节”间长满白色絮状菌丝。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大为中央黄褐色坏死、边缘不清晰隐约有轮纹呈“膏药”状黑斑。潮湿条件表面也生白色绒毛状物。
病原特征:
whenwewereyoung
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型( 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为卵菌纲真菌。 病菌菌丝无色透明,粗细很不一致,直径3~11微米,内含泡沫状颗粒,有分枝,孢囊梗从病组织气孔中伸出,无色透明,无隔膜,单生或2~3根在一起。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一乳头状突起,大小为35×28微米,无色透明,内含有颗粒。孢子囊成熟脱落后得到足够的湿度即萌发,生出5~30个7-11微米的游动孢子,它们呈圆形,不整圆形或肾形,内含许多颗粒,有侧生鞭毛两根,能在水中游动。经过一个短时期后或遇适宜
寄主,鞭毛收缩进入静止状态,然后萌发抽生芽管,侵入寄主,在高温等不适宜条件下,孢子囊也能直接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伤口或穿透幼嫩表皮细胞的角质层侵入寄主。病菌在病组织中尚能形成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卵孢子球形,黄色,直径27~37微米,膜很厚,萌发时在芽管先端产生孢子囊。厚垣孢子的形态与藏卵器相似,萌发时产生芽管形成菌丝。
病害循环:bilingual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在遗落土壤或混杂堆肥中的植株残余组织上越冬。同时
病菌能在土壤中腐生,特别有寄主残余组织存在时,腐生时间更长,可达2年以上。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能在土壤和肥料中存活3年以上,因此,土壤是最主要的侵染源;其次,用病株残余作成的堆肥,亦是病菌的侵染来源。苗床发病主要由土壤和肥料带菌而引起。大田发病除大田土壤及所用肥料带有病菌外,还可能由于苗床存有病菌,移植时把病苗及附在苗上的病土带到大田中。除了由于人、畜传带病土和施用带菌肥料传播病害外,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地面流水。病菌的孢子囊可借流水广为传播,因而下暴雨时地面积水漫流或洪水都有利于病菌传播。此外,风雨也是传病媒介,如叶部受害和
茎部的“腰烂”,大多是病原经风雨传播后所致。
发病因素:皮肤干怎么办
侵染和传播
带菌的土壤、粪肥及灌溉水是烟草黑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次为带病烟苗,其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可引起再浸染。烟草黑胫病菌主要集中在距土表。一 5厘米的范围内活动,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侵染部位主要是茎基都。烟草黑胫病以土传为主,风雨、流水、灌溉水、粪肥、痫土、病苗、农事操作等都是其传播途径。
气候因素影响
烟草黑胫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与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平均气温 24、5叫2℃最适合病害侵染,28— 30℃发病最快,低于20℃很少发病,候平均气温达到20—22℃开始发病,23℃以上大量发生并迅速蔓延。湿度是烟草黑胫病流行的限制因子,雨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3-5天,田间就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全年第一场大雨(雨量在40毫米以上)后7天左右、烟草黑陉病开始流行,在烟株现蕾前雨量大,则病害加重。
耕作类型的影响
黑胫病是土壤传播病害。据调查,年年连作的烟田黑胫病发病率都在18%以上,而隔年水旱轮作的烟田黑胫病发病率在3%以内,3年轮作的烟田,基本无发病。地势较高的烟田黑胫病发生率较低,病情较轻;地势低的烟田黑胫病发病率高,病19重;同等品种在同等的管理条件下,用房前屋后菜园地育苗比新地育苗发病早,而且严重,田间管理粗放的黑胫病发生也较重。
土壤因素影响toblerone
沙质壤土不易积水,发病均较轻;粘质土壤容易积水,发病较重。
寄主抗病性影响
不同品种的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阶段对黑胫病的抗性也有较大差异,苗期和现蕾期以前较感病,现蕾以后较抗病。
发病规律:
以团棵至旺长前后发病普遍,盛发期在现蕾阶段。病菌在病株残体和上壤肥料falling alicia keys中越冬,可在土壤、堆肥floorfiller歌词和病残体上存活2-3年,通过流水人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多集中在0~5cm土层中活动,主要危害土表及上面以下5cm深的茎基部。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最适温度为24-32℃。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雨后相对湿度达80%以上保持3-5天,即可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因此,凡雨季来得早、降雨量大、连作烟田、地势低洼、上壤粘重的地块有利于发病。
传播途径:
病菌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和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侵染烟株,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靠雨水、风、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再侵染。该菌喜高温高湿,菌丝生长温限10-36℃,最适温度28-32℃。孢子囊产生最适温24-28℃。游动孢子萌发和活动温度范围7-34℃,最适20℃,萌发时要求相对湿度80% 平均相对误差以上。降雨及田间土壤湿度是黑胫病流行的关键性因素,在适温条件下,雨后相对湿度80%inarray性格内向怎么办 以上保持3-5天,病害即可流行。低洼地、土壤粘重地、碱性大、有效钙镁和氮含量较高地块易发病。线虫及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重。平畦、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
抗病品种:
G28、K326、NC82、K346、NC89等
百度英汉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