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是研究动物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和动物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包括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学科。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原本都是自立生活的,在它们互相为了争夺空间、争夺食物,总之是为了争取生存而竞争的漫长岁月中,只有那些善于调解其自身以适应于外界环境者始得生存,始得不被自然力的选择所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属于动植物两界各不同门类的许多种生物,转化为与另一种生物相结合而取得住所和食物,即由自立生活转化为寄生生活。
人类对蠕虫开始有认识并有记载是在距今cea3500多年前,如在埃及草纸书Eber’s Papyrus (1550 BC)中已有关于蠕虫病的记载。希腊医家Hippocrates(466-377 BC)叙述牛肉绦虫并认识棘球蚴。我国后汉张仲景《伤寒论》中已有蛔虫病的症状记载。
公元6dismo世纪,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治疗马、牛、羊疥癣的方法;欧洲于16世纪以后由于采用实验的方法,Küchenmeister, R. Leuckart, Von Siebold及Van Beneden等区分出了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并与两种囊尾蚴联系起来解决其生活史;19世纪中叶德国人Leuckart发现了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这是人类第一次探知吸虫的生活史奥秘。
在16世纪后期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寄生虫学才有进一步的进展。17~19世纪许多寄生蠕虫不断地被发现和描述,而后对一些重要种类的发育、传播及在宿主体内的移行等方面的工作给以很大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在世界各地都还在进行着。
20世纪以来许多蠕虫学者对蠕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学以及生理生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3年美国人Smith和Kilborne发现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媒介为蜱,是人类第一次揭示出“英文邀请信虫媒病”,为阐名疟疾和黑热病等的传染机制奠定了基础。寄生虫以多宿主的生活特点为人们提出了“虫媒病”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又衍生了davos自然疫源地的理论。
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干净空气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进入寄生虫学研究领域,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已被应用于动物寄生虫的虫种鉴定,寄生虫种内的变异可用现代技术在基因水平上直接进行分析,这将会给寄生虫形态学和分类学的发展以新的更大的推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迅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我们还要进行寄生虫区系分布、季节动态、感染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便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抗药性的出现将会给虫苗的研制提供较好的机会。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人工诱发免疫,在这个领域内的继续进展必须依靠有关抗原的鉴定和定性;宿主对各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对寄生虫发育阶段体外培养的进一步研究。寄生虫分子虫苗的前途既光明又曲折,所以在兽医领域内在实际有效的分子虫苗上市以前,较粗制而行之有效的虫苗虽不理想,至多只能暂时或局部解决问题,也不要轻易放弃研究。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能对寄生虫生物学和免疫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当今,在寄生虫学的各个方面,要取得真正的进展通常需要同时应用很多技术。然而,在寄生虫学的任何方面,如果要增进对未知的了解,无论什么技术也无法取代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寄生虫学工作者所做的艰苦工作。
第一节 寄生生活
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称为寄生生活(共生生活),在这一关系中包括寄生物(parasite)和宿主(host)两个方面。
(1)寄生物:植物性、动物性
(2)宿主:植物性、动物性
根据寄生双方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将寄生生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共栖(偏利共生commensalism):寄生生活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二)互利共生(mutualism):寄生生活中的双方互相利用,彼此受益。
(三)寄生(parasitism):寄生生活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与类型
一、寄生虫与寄生虫类型
(一)寄生虫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二)寄生虫类型
根据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发育过程、寄生时间、宿主范围等可以概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内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
2. 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
3.单宿主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
4.多宿主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
5.长久性寄生虫:寄生虫的某一个生活阶段不能离开宿主体,否则难以存活的寄生虫。
6. 暂时性寄生虫:只在采食时才与宿主接触的寄生虫。
专一宿主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宿主的寄生虫。
8.非专一宿主寄生虫:能够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可寄生也可营自立生活的寄生虫。
附:假寄生现7象供应英文
二、宿主与宿主类型
(一)宿主
◆ 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居的动物称为宿主。
(二)宿主类型i could be the one
1.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
2.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
3. 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4. 贮藏宿主(冬季服装传递宿主或转运宿主 ):
5. 保虫宿主:
6. 带虫宿主(带虫者):有时一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 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之时 ,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
定免疫力,但也保留着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时称这种宿主为带虫宿主(带虫者)。
7.传播媒介: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节肢动物。
第三节 寄生虫生活史
一、生活史概念
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或发育史(如虫卵、幼虫、成虫等)。分为两种类型:
(一)直接发育型(不需中间宿主):
(二)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
二、寄生虫生活史完成的必要条件
1. 感染源
2. 感染途径
3. 易感动物
4. 外界环境
剑桥少儿英语网 三、宿主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影响
1.遗传因素的影响
2.年龄因素的影响
3.机体组织屏障的影响
4.宿主体质及饲养管理状况的影响
经典英文歌曲下载
5.宿主免疫作用的影响
四、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 附着器官加强
2. 消化器官简单化或消失
3. 运动器官退化
4. 生殖器官发达
5. 形态变化
6. 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
研究某种寄生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生、传播、流行及转归客观规律的科学称为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动物群体,对群体中的寄生虫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资
料,并作生物学推理;任务是确定病因与传播途径,阐明发生发展规律,制定防治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寄生虫病的目的